天天看點

“科普”揭開心髒起搏器的神秘面紗

最近,60歲的李大叔笑說自己“變成機器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上周李大叔在晨練時暈倒了,被120送到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經過急救及後期檢查治療,李大叔被确診為“高度房室傳導阻滞”,擇期做了永久心髒起搏器安置術。

“科普”揭開心髒起搏器的神秘面紗

永久心髒起搏器安置術

心髒具有一套複雜的電系統,又稱心髒傳導系統。心髒自身可産生心電,進而使其按照适當的計時序列進行收縮和舒張,進而確定對機體的泵血。為使心髒工作正常,各心腔必須按照互相協調的方式(靜息心率介于每分鐘60至100跳之間)進行搏動。

一般成年人心髒每天收縮10萬次左右。如果因心肌發炎、缺血或老化等導緻電脈沖發生頻率過低或傳導障礙,心跳就會減慢,泵血量就會減少,全身髒器供血、供氧不足,病人就會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若兩次心跳之間的停頓間期過長,血液循環停滞時間過久,病人會因大腦供血不足而突然眼前發黑、意識喪失,兩三秒鐘後又迅速清醒,臨床上稱為黑朦暈厥。

某些藥物雖能治療心跳過慢,但不能長期使用,當病人的心髒傳導系統發生器質性病變,出現上述症狀時,安裝心髒起搏器就是唯一的方法了。

“科普”揭開心髒起搏器的神秘面紗

心髒起搏器是一種微型計算機,大小如同兩個銀元疊放一般。它們通常被植入在胸部正下方的皮膚内。起搏器可監測心率(心搏的速度)以及心律(心搏的形式),并在心髒不搏動或搏動太慢時進行電刺激。

起搏器最基本和國内常用的為單腔起搏器和雙腔起搏器,醫生會根據每一個病人的病情,按治療目的推薦合适類型的起搏器。是以心髒起搏器并非越貴越好,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科普”揭開心髒起搏器的神秘面紗

植入心髒起搏器是一種微創手術,多在局麻下進行,患者對周圍環境保持清醒,能聽見、甚至能與醫療小組的成員進行交談。手術時間一般隻需要1個小時左右。

起搏器植入後,需定期接受檢查。這些複查非常重要,它們可以使醫生确定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有時需要進行微小調整,這可在診室内通過使用叫做程控儀的台式計算機進行無痛調節。大多數起搏器電池可維持五至十年,但具體的使用壽命取決于所用的起搏器以及起搏器給心髒發送電脈沖的次數。當起搏器訓示電池電量低時,醫師将植入台新的起搏器。通常,手術時間不會超過首次植入起搏器的時間,因為此時隻需将新起搏器與已放置在心髒内的導線相連。

安置起搏器後,可以幫助提高心髒疾病患者的生命品質,隻要認真遵照各項醫囑,很快就能做以前能做的各種事情,甚至更多,生活會更豐富多彩、更快樂、更健康!

供稿: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介入醫學中心 何海霞

編輯:劉禹辰

圖檔:何海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