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3618篇文章
一
殷經理最近大半年以來發過幾次突然心慌、手抖、出冷汗的“低血糖”的症狀,這讓他很是不解:自己并無糖尿病,既未使用降血糖的藥,食欲也一貫良好,吃的實在不少,如何會有低血糖發生?
殷經理是一家藥房門市部的經理,很有些醫藥的知識,他知道人到中年逐漸發福起來,并非好事,而欲解決肥胖問題,一是少吃、二是多動。隻不過還未認真執行,低血糖已經找上門來,怎能考慮少吃?至于運動、多少年來并無習慣,如今已經屬于肥胖範圍,多走些路尚感吃力,又如何能通過運動減肥?
殷經理大名殷書林,祖籍山東臨沂,現齡56歲,身高一米六二,體重到有90公斤。殷經理皮膚白淨面色紅潤,戴一副不深的近視眼鏡,有高中的學曆又喜歡讀書,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印象。曾參軍,複原後任職于縣醫藥公司,工作認真、業務精良,數年前調入一所門市部任經理之職,到職之後殷經理覺得:如今群眾苦于缺醫少藥,作為一個醫藥門市部的經理,應該努力想群衆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店中努力配齊各種常用藥物是應有之義,對于一些常見疾病,常用非處方藥,群眾前來問病買藥的,亦應盡可能地給予指導。是以殷經理這些年來不但自己努力學習醫療知識,還帶領其他員工努力學習,門市部的員工業務水準大為提高,服務改善,周圍群眾無不稱善。
殷書林人胖,活動量少,工作之外便是看書,閱讀範圍頗廣,文史哲學、天文地理、中外小說皆有涉獵,不過讀得最多的還是醫藥方面的書籍,早年還曾讀過兩年藥學專業的電視大學,但于醫療方面則完全靠自學了。不過現代醫學建立在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微生物學、生物統計學基礎上,自學不易。
二
一天上午11時許,适有總店經理陪同物價局、醫保局等上司來門市部檢查工作,殷經理本有準備,介紹工作情況頭頭是道,幾位上司頗為贊許。正說話間殷經理忽覺心悸,随即手亦開始細微的顫抖、出汗,自知是低血糖症狀發作。衣袋中本有糖果備用,不過殷經理覺得當着許多上司的面,拿出糖果來吃,似乎不登大雅之堂,隻好努力忍耐。偏是醫保局長話多,問這、問那、問個不停。殷經理眼看支撐不住,隻好謊稱要上廁所,想到廁所裡去吃些糖果。這時總店經理注意到殷經理面部充血,以手扶牆,便道:
“老殷怎麼了?去休息會兒吧。”
“沒事,沒事。”
“殷經理大概是低血糖發了。”一位老職工說
“那趕快喝葡萄糖水!” 總店經理有經驗,藥房裡有的是葡萄糖水。
“不要、不要。” 殷經理又說:
“小王,我的桌上有包白糖,幫我沖杯糖水,謝謝啊。”
檢查工作也就結束了,幾位上司對殷經理的工作表示滿意,總店經理關照:
“老殷啊,身體要緊,一定到醫院去檢查、檢查啊。”
老殷吃了糖果、喝了糖水過了一會兒就恢複了正常。心裡有些搞不懂,這個低血糖來起得快,好起來也快,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來的呢,在他看到的醫學書籍裡面似乎沒有講到這個病,以前在電視大學裡學藥物學時到是提到,一些降糖藥物服用過量可能引起低血糖,但自己并未服用這些藥物哬。不過今天在緊要關頭出了點洋相,這事還得到醫院去看看。
殷書林曾在醫藥公司工作多年,醫藥一家,縣醫院内科的孟副主任本是熟人,熟人好辦事,第二天下午殷經理已經出現在孟副主任的辦公室裡,談起自己的低血糖問題,請教何以緻此。孟副主任果然棋高一着,說道:
“這種低血糖症狀若非降糖藥物過量引起,則需考慮以下各種情況:嚴重的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做過胃大部切除手術等,這些皆與您無關。但還有一種病叫做胰島貝他細胞瘤,又稱胰島素瘤。胰島的貝他細胞即是産生胰島素的細胞,如果這些細胞增生,形成有分泌胰島素功能的惡性良性腫瘤,大量的胰島素時不時地進入到血液中,便會産生陣發性的低血糖。若是此病,将這種瘤切除便可治愈。”
殷經理覺得孟副主任所述确有道理,而且若是此病,做個手術便可治愈當然是好。于是便依照孟主任的建議,到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内分泌科進一步檢查。孰料檢查的結果卻是排除了胰島貝他細胞瘤的可能性,而認為是一種“高胰島素血症”引發的與糖尿病相關的反應性低血糖。
血中的胰島素為什麼會升高?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故特點便是血糖升高,怎麼自己的胰島素升高,引起低血糖反應卻又惹上糖尿病的呢?殷經理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殷經理的習慣是遇到困難便查書找答案,這些年殷書林又學會了上網找答案,他的體會是:網上的答案來的快,但“品質”沒有書裡的好。不過這一回無論是網上或者書裡、似乎都沒有明确的答案。
三
殷經理還是相信孟副主任的,便将這心裡的疑惑請教他,孟副主任因為上次關于胰島貝他細胞瘤的考慮並未證明,心中似乎有點愧對朋友,而對殷經理心中的困惑一下子似乎也無明确的了解,便仔細地查閱了資料,孟副主任受過嚴格的醫學教育,一查醫學文獻對這一問題便已了然于胸。一天打電話給殷經理,說是他若有便時可以過來聊聊關于低血糖的問題。
一天下午四點鐘左右,兩人都還有點空,便相約在孟副主任的辦公室會面。
孟副主任的辦公室在縣醫院行政樓的三樓東頭,大約十來個平方米,由他與孔副主任合用,各人有一套辦公裝置及書櫥等物。今天下午孔副主任在看門診,殷、孟二人便在兩張單人沙發上坐定,孟副主任說:
“關于你的低血糖問題我查了些一些醫學文獻,看來你的低血糖跟糖尿病還有些關系。”
“是麼?糖尿病應該是高血糖啊。”這一點殷經理很清楚。
“是的,糖尿病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血糖增高,而血糖增高的原因是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少引起的。所謂相對缺少,還包括數量上并不少,但是功效降低,就是人的身體對胰島素産生了抵抗,現在老年人當中較為常見的2型糖尿病大多數是以而産生。”
“是的,是的。” 殷經理的醫學知識挺不錯。
“一般情況下人們的血糖無論是空腹還是餐後,大緻維持在3.3~8.9毫摩爾/升之間,并保持着相對的穩定性。糖的消化吸收和代謝受着人體内多種激素、酶和神經的控制與調節,使血糖的産生與消耗形成一個動态的平衡。在各種相關的激素中最主要的是胰島素,胰島素能促進糖的利用而降低血糖,但是胰腺同樣也産生“胰高糖素”通過分解肝糖原或促進肝髒中糖原的異生、即将脂肪及蛋白質等轉化為糖,而升高血糖。此外,腎上腺素、生長激素與糖皮質激素等也能通過類似的作用升高血糖。糖類物質攝入過多時會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同樣在饑餓時具有升血糖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加,是以一般的饑餓,血糖尚不至于下降過多。”
這些生理學的知識殷經理就不甚了解了。孟副主任又說:
“當血糖降至4.5毫摩爾/升時胰島素停止分泌,當血糖低于3.9毫摩爾/升時便有可能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低至3.0毫摩爾/升時則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分泌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及一些肽類的物質,引起心悸、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狀。故低血糖症狀的出現,說明體内的胰島素分泌過多,超過機體穩定血糖的能力。”孟副主任解釋了低血糖症狀的由來。
“通常在進食後半小時至一小時血糖升高,便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了促進糖的利用,使血糖趨于平穩。但是如果胰島素的分泌十分遲緩,血糖已經下降,胰島素仍繼續分泌,而且可能胰高糖素分泌也不足,便有可能導緻低血糖症狀發生。是以這種餐後四、五個小時發生的低血糖症狀,表示存在着胰島素分泌功能的異常,也表示着血糖調節功能的障礙,是以說這種低血糖實質上與糖尿病有關,在一些内科學的著作中稱之為:早期糖尿病相關反應性低血糖。”
“噢,透過現象看本質,胰島素高、血糖低的本質是血糖調節功能障礙,确實是與糖尿病有關。” 殷經理總結得很是到位。
“那麼怎麼辦呢?”
“關鍵是預防發展為糖尿病,預防的辦法是:少吃多動。”
“少吃不是更容易發生低血糖了嗎?”
“可以少量、多餐啊,比如在兩餐之間加點點心,避免一次進食過多,使血糖明顯升高,刺激胰島素持續分泌。多運動可以減少身體對胰島素的抵抗,恢複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有利于減少胰島素分泌的量,這樣可以減少低血糖反應的發作,也有利于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最近我看到有人提出有所謂“新三高”的說法,其中就有高胰島素血症一條,是指像我這種情況嗎?”殷經理問
“是的,高胰島素血症的定義、診斷标準、病理生理機制、轉化為糖尿病的機率等都還需進一步研究,但提出這個說法,讓像你這樣有低血糖反應的人關注糖尿病的預防,是有積極意義的。”
……
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殷經理自此努力“少吃多動”,低血糖反應果然逐漸減少,體重也有所下降,工作到退休,退休後多年亦基本健康,並未轉化為糖尿病。
殷經理常對人說:知識就是力量,醫學知識就是健康。
作者:健康教育學家 楊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