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俞敏洪:自驅型人生的三個層次,看看你在第幾層?

作者 | 俞敏洪

俞敏洪:自驅型人生的三個層次,看看你在第幾層?

寫在前面:

這是雙減後的第一個春節,也是在疫情裡度過的第三個新年。不管是就地過年,還是回家過年,人們對春節的期盼、對團圓的渴望、對家人的愛是永不會改變的。希望疫情早點過去,祈禱所有的人都平平安安!

虎年伊始,我們與您一起重溫俞敏洪老師的文章《成長、成熟與成功》。人生一路向前,我們總有更加美好的心願,更值期盼的未來。共勉!

成長、成熟、成功,三者各有其内涵與要素。

成長意味着建立正确的三觀、拓寬眼界和胸懷、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成熟意味着能夠抓住機遇、抓住人心、在困境中自我逆轉,具備良好的生存和适應社會的能力。

成功意味着獲得世俗的成功後實作社會價值,甚至可以反哺社會,為新一代年輕人搭建更好的未來。

如何獲得自我的成長、成熟乃至成功,需要奮鬥的年輕一代用心思考。

如今,新的機遇、新的起點也意味着新的挑戰。無論你願不願意,它們都已經撲面而來。

01

第一個“成”字,是成長。

成長包含下面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是三觀的建立,也就是孩子最終想把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

第二個要素,是要在成長過程中拓寬眼界和胸懷。

這也是英雄和枭雄的差別——英雄和枭雄在能力上可能不相上下,但英雄有價值觀、眼界和胸懷,枭雄卻未必有。有能力則可成事,但不一定能成就一世功績。

第三個要素,是行為習慣的建立。

一個人行為習慣的建立是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這個行為習慣包括鍛煉身體的習慣、早睡早起的習慣、保持讀書的習慣、跟人交流的習慣、願意謙虛謹慎地汲取知識的習慣等。

一個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不間斷地重複,若重複兩到三年以上,一旦養成就難以中斷。我曾經問過身邊喜歡跑步的朋友,他們中的大多數堅持每天跑步5到10公裡,一旦哪天不跑步,身體就會有負面反應。

我堅持最多的經驗是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其實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可一旦養成後,不讀就會感覺難受

這兩年,我還迫使自己養成一個新的習慣,讀完書之後寫讀書筆記,與人分享。

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是每寫一篇都要卡半天,覺得太難寫了。你不僅要寫對這本書的看法,還要總結它的思想,并用比較優美的文字寫出來。

這麼一件小事,其實挺有挑戰。但随着這兩年我寫的讀書筆記越來越多,個人的感悟也越來越多,突然發現要是不寫的話反而不自在。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一個好習慣養成以後,它會反過來帶着這個人的生命往前走,每每想要懈怠的時候,它就會來喚醒這個人。

02

第二個“成”,是成熟。

成熟跟年齡沒有絕對關系,有的人二十多歲就很成熟了,有的人五六十歲依然成熟不起來。

成熟意味着能夠抓住機遇、抓住人心,還意味着能在困境中自我逆轉。成熟意味着一個人在社會上實作理想的能力。

一個人一生的機遇是有限的,能否抓住機遇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抓住機遇的能力和年齡關系不大,而是和一個人的判斷力、思維的靈活性有關。

成熟的第二個要素,就是抓住人心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司力。

不管孩子多大年齡,周圍要有一批人願意追随他。有的人可能要到四五十歲才有人追随他,比如說劉備,但曹操在二十多歲就有人跟着他了。未來,如果一批有着事業心的人與孩子一起同行,就表明他成熟了。

成熟,還意味着擁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人生态度。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困境,孩子是否具備在困難中發現希望的眼光,有沒有在困難中發現機遇的能力,有沒有“坐看雲起時”的氣度,這些都是衡量他是否成熟的标志。一個人是否有氣度,不是看他一帆風順時的狀态,而是看他面對困境甚至絕境時的定力和能耐。真正的開車高手,不是看你在高速公路上的駕駛技術好不好,而是看你在遇到懸崖峭壁、冰天雪地的時候,是不是依然能夠沉着、安全地把車開向遠方。

03

第三個“成”,是成功。

成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世俗的成功——新東方上市了,洪泰基金賺了很多錢,我們每個人都分了錢,這些都是世俗的成功。世俗層面的成功非常有必要,沒有世俗的成功,談理想都是空談。但是,隻有世俗的成功是遠遠不夠的。

成功的第二重境界就是社會價值的實作。

每一個年輕人都必須要思考,如何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及如何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

成功的最後一重境界,是要擁有從演員變成觀衆的能力。

這是對未來的企業家所提出的要求。團隊中的每一分子都是演員,創業者最大的成功就是讓團隊成員在舞台上演出,而自己在台下鼓掌叫好——他們要做的就是搭好舞台、布好背景、設計好路徑,讓未來的年輕人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跳出最美的舞蹈來。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