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取悅自己

知乎上有個問題:“給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排序,你會怎麼排?”

大多數人的回答是:“父母、兒女、伴侶、自己。”

一條高贊回答很紮心:“我會把自己排在首位,因為人首先是成為自己,其後才是成為别人。”

人這一生,最虧欠的人是自己。

過度迎合他人,最終也會丢了自己。

畢淑敏曾說:“等着别人來愛自己,還不如自己努力愛自己。”

誠然,你笑,全世界陪你笑;你哭,卻隻能一個人承受悲傷。

成年人的世界,取悅自己,才是最頂級的自律。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取悅自己

01圈層不同,攀附是徒勞

社交當中,存在一種吸引力法則,即你是誰,你就會遇見誰。

《易經》裡有言:“同聲響應,同氣相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磁場,同頻的人自會相吸。

圈層不同,不必強融。

在求職綜藝《非你莫屬》中,有一期節目讓我印象深刻。

一位24歲小夥,計算機專業畢業,卻想找一份總裁助理的工作。

從他的介紹中得知,他曾幹過房産銷售,便理所應當地覺得自己擅長交際。

而他在台上的侃侃而談,也給人一種很“成功”的感覺。

卻不曾想,談及他的優勢,他卻說“人脈”就是自己的資源,并坦言認識董明珠以及俞敏洪。

現場的面試官表示懷疑, 小夥當即提出自己可以當場給對方打電話的請求。

場上的企業家為了探清虛實,沒有拒絕這個請求。

可是,撥通董明珠的電話,對面卻無人接聽。

為緩解尴尬,有人提出不如換個人,打俞敏洪的電話看看。

小夥表示可以,期待地撥通俞敏洪的電話,對面卻隻能聽到悅耳的鈴聲。

局面讓他感到十分窘迫,台上的面試官也對小夥不踏實的表現露出不耐煩,最終這位小夥隻能遺憾離場。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取悅自己

你是誰,你就會遇見誰,圈層不同,不必攀附。

社交中有一個“圈子定律”的概念,來源于社會學中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

意指人類智力将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的社交圈人數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約是150人。

每個人的圈子範圍都有限,有人進來,必然有人離開。

如果你想接近優秀的人,首先你得變優秀。

正如屠呦呦所說:“永遠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

人這一生,貴在取悅自己。

不攀附别人,也不為難自己,才是人間清醒。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取悅自己

02認知不同,解釋是枉然

有人問:“生活中,你是怎麼面對别人的言語譏諷呢?”

網友回答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不對無意義的人與事起心動念,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素養。

古時後,在蹴鞠比賽的時候,有些觀衆遇到自己喜歡的球員踢的不好,總會說些難聽、辱罵的話。

對此,球員們即便聽到,也不會和觀衆解釋,因為不能一心專注于比賽,就會釀成敗局。

修行如賽場,不懂你的人沒必要解釋,懂你的人,無需解釋。

愚者喜歡羞辱,智者當修忍辱,高下立判。

正如《曾光賢文》裡說:“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莊子·天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士成琦自命不凡,卻又習慣拜師訪友,一心想有所成就。

有一次,他拜訪老子,看到對方其貌不揚,住所也亂成一團。

便開始毫不避諱地評價老子,說對方配不上“聖人”的稱号,自己不遠千裡求學,見到的卻是鼠窩夾雜着糧食米票的破敗,并聲稱自己很失望。

走時,還不忘嘲諷老子就像老鼠一樣,為富不仁。

一旁的老子不為所動,隻是用沉默表達了自己的态度。

多年後,士成琦學有所成,再回想起自己對老子的言行,羞愧不已。

他登門道歉,老子坦然地回應:“你罵我是豬、狗、老鼠又有何關系,并不能影響我,也不能改變我。”

層次不同,無需解釋。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取悅自己

人生如高樓,站在頂層的人,滿眼是風景,站在底層的人,垃圾盡收眼底。

正如一句話所說:“ 常與同好争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

你的解釋,隻有想聽的人才懂,而大多數人不想聽,是以你的解釋沒有任何意義。

經曆不同,再解釋也不能感同身受;

認知不同,再解釋也不能心折首肯。

不解釋,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取悅自己

03境界不同,争辯是消耗

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卡耐基曾講述過一個故事。

他作為經理人,出席了羅斯爵士的慶功宴會。

在宴會上,坐在卡耐基旁邊的一位男子給他講了一個“幽默”的故事。

故事的梗源于一句名言:“神早已為世人寫下結局,世人辛苦掙紮又怎能擺脫。”

對方聲稱這句名言出于《聖經》,顯然這是錯的,而卡耐基也不打算“無視”這個錯誤。

為了彰顯自己的學識,他毫不避諱地糾正對方的錯誤,指出這句話是自莎士比亞說的。

沒想到男子堅持己見,說絕對是出自《聖經》。

眼見局面得不到緩解,卡耐基向坐在自己左邊的老朋友加蒙德求助。

加蒙德先生曾緻力于研究莎士比亞及其著作,讓他來評判對錯再合适不過。

但是,加蒙德聽完兩人的争論,用腳偷偷踢了踢卡耐基,說:“戴爾,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句話引自《聖經》。”

卡耐基對此不解,後來宴會結束,朋友說:“那句話毫無疑問出自《哈姆雷特》,我們是客人,沒必要分出勝負。況且,人家根本不需要你的意見。”

赢了争論的人,往往會傷了感情。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取悅自己

正如卡耐基後來自省道:

“普天之下,赢得争論的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避免争論。”

在網上,曾流傳過這樣一張照片。

一個人站在地上,看到的是一堵牆,一個人站在幾本書上,看到的是烏雲密布,還有一個人站在更高的書堆上,看到的則是晴空萬裡。

不同的境界,每個人感覺到的世界也會不同。

有時,你的上限,也許是别人的下限;你的終點,或許隻是他人的起點。

境界不同的人,無需争辯。

保持沉默,也是在取悅自己。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取悅自己

04取悅自己,是最頂級的自律

心理學上有個“心流”的概念,即想通過心流專注于一件事,就不能分散精力去關注過多雜事。

的确,取悅他人,不如沉澱自己。

村上春樹曾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無論别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人生就像八音盒,隻有跟着自己的節拍,才能演奏出美麗的樂章。

你的圈層,決定了你的價值;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思維;

你的境界,決定了你的眼界。

遇到無意義的人與事,不攀附、不解釋、不争辯,便是一種人生智慧。

點個【在看】,往後餘生,願你我不為他人憂,隻為悅己容,好好愛自己,活出最美的姿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