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過年回家那些尴尬名場面

過年回家,最大的感受便是:未婚的催婚,已婚的催生,有娃的催二娃三娃,工作崗位與收入狀況也是親朋好友關注的熱門話題。

催婚

眼瞅着孩子們一個個大了,做父母的又有了新的想法,這兒子閨女什麼時候能領個人回來見見啊。然而“皇帝不急太監急”,孩子們一個比一個淡定,似乎均已四大皆空,于婚嫁之事全然不上心,這可急煞了父母,各種花式催婚層出不窮。

第一招,七大姑八大姨齊上陣,你一言我一語,叽叽喳喳,連環式轟炸,你不得不感歎,我未婚我有罪。然而在沒對象之前咱終究還得面對現實,于是針對七大姑八大姨的花式催婚,有熱心的網友就總結出這麼一些破解之法。比如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不好好上學,你可以适當的關心一下孩子的成績,堅決貫徹執行“哪壺不開提哪壺”的直擊痛點精神,讓七大姑八大姨的關注點轉移。或者你也可以打個馬虎眼,上演一番臨陣脫逃的戲碼,待七大姑八大姨走了之後再回家,不過這是被逼無奈之舉,不可多用,畢竟大過年的,能去的地方也不多。

第二招,媒人熱心上門介紹。媒人,是經過整合的資源庫,能說會道。經媒人介紹的對象,個個人中龍鳳,讓人心動不已。然則,老衲貧尼未動凡心,這讓媒人們頓生挫折感。不過,媒人們可不是那種輕言放棄的人,她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第三招,父母親自上場,這招最傷腦筋。他們往你跟前一站,噼裡啪啦一頓數落:七大姑八大姨說的不頂用,媒人介紹的不中意,你到底想咋樣。我沒想咋樣,就是緣分未到。劈頭蓋臉的一陣打算輕的,父母常以斷糧斷水趕出家門相威脅,目的隻有一個,一定要見到他們心中的那個他(她)。

催生

二胎三胎政策放開以來,催生也成了一道靓麗的風景線。管你七零後八零後九零後,一律屬于催生的對象。理由各式各樣。

理由一,趁我們還年輕,可以幫你們搭把手。孩子們大了,展翅高飛了,留下長輩們在家無所事事,空虛無聊成了生活的常态。抱孫的心情一日比一日迫切,于是便念叨上了。

理由二,你忍心見你兒子閨女孤孤單單的連個伴都沒有啊。怎麼不能?獨生子女多幸福啊,集父母的萬千寵愛于一身,可以享最好的資源,舉全家之力撫養他(她)一人,父母孩子都輕松,現在養孩子是一件多耗精力多耗錢的事啊,生産力不夠的根本不敢輕易嘗試。

理由三,封建思想作祟。你們家隻有女兒,沒有兒子就等于沒後人,你要生個兒子。

我的鄰居就經曆了這樣的事,我覺得她挺不容易的,為了生個兒子引過9次産,因為前面兩個是姑娘。其實她的兩個姑娘活潑靈俐,聰明有禮貌,每每遇上都會熱情地打招呼,聽說成績也很好,按說家有此女萬事足。她說,你不懂鄉裡那些事,我們雖然住在街上,鮮少回去,但回去一次就要聽些閑言閑語,我公婆甚至被人罵絕代鬼,我也是被逼無奈。敢情理想與現實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我記得很早以前到處都有貼智語,“生男生女一個樣”、“女兒也是傳後人”,幾千年根深蒂固的觀念轉變起來似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關注工作現狀與收入

做父母的都有一種這樣的感覺,我的孩子很優秀,比一般人都要優秀。為了印證自己的這種感覺是否屬實,攢着勁各種打聽别人家的孩子。然後回村的小夥伴們就莫名的被關心上了,在哪裡工作,一年收入多少成了全村關注的大事。待一一打聽清楚之後,全村又出一個民間排行榜,誰家的孩子最優秀,誰家的孩子這幾年不咋地,緊接着村裡的情報系統忙上了,他們負責将資訊傳達到位,一個都不落下,回村的你毫無隐私可言。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回家有經曆過哪些尴尬的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