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州:雅俗共賞文化餐 年味濃濃撲面來

佳節到來,各式彩燈挂滿枝頭,青州市範公亭路兩旁的樹木也跟着亮了起來。華燈初上時,車流不息,人們在歸家路上欣賞着流光溢彩的燈光秀,感受着濃濃的年味。

四季周而複始,一年輪回往複,年是前一個輪回的結束,又是新一個輪回的開始。站在新節點上,人們充滿了希望、夢想和期待,産生了一種特殊心裡—年心理,如何來表達呢?用文化,這個文化就是過年的民俗。

青州:雅俗共賞文化餐 年味濃濃撲面來
青州:雅俗共賞文化餐 年味濃濃撲面來

新春到,花燈俏。1月25日,範公亭公園内已布置好各式彩燈,将整個公園裝扮的缤紛夢幻,營造出歡樂祥和的過年氛圍。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晚上8點,範公亭公園洋溪湖畔的林蔭路上,一組組射燈将梅蘭竹菊、琴棋書畫、筆墨紙硯與青州曆史名人的詩詞融為一體,令人十分賞心悅目,許多散步的市民或駐足欣賞,或品味經典,穿行其中彷佛穿越千年,與古人對話。

青州:雅俗共賞文化餐 年味濃濃撲面來
青州:雅俗共賞文化餐 年味濃濃撲面來

穿過永濟橋,12盞剪紙藝術形象的十二生肖圖案映入眼簾,鼠、牛、虎、兔惟妙惟肖,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搞得不錯,很容易讓大家記住,不僅年味十足,也能很好展現青州的文化,帶着孩子出來轉轉,感覺氣氛挺熱鬧的,年味的感覺也是越來越濃了。”青州市民王女士說。

青州:雅俗共賞文化餐 年味濃濃撲面來

走出公園,沿着範公亭西路直行,便來到青州古城,隻見遊客人來人往,商品琳琅滿目,再加上南腔北調的買賣聲,讓整個古城充滿生機。

在慢青州城市禮物店鋪内,一群遊客正在挑選中意的文創産品,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新春台曆、布袋、擺件等傳統形式的基礎上,加入了“峱”形象的設計,這些文創作品上的“峱”麒頭豸尾,雙翼似鳳,體如龍。有的氣勢逼人,有的憨态可掬,萌态十足,輕松、可愛風格的融入,讓傳統“峱”文化散發出新活力。

“峱”字,最早出現在《詩經》:“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記錄的是齊人在峱山打獵相遇的故事,展現了古青州地區人民具有禮貌、善良、頑強、勇敢、互相協作的精神。傳說“峱”為瑞獸之首,能力超衆,彙聚萬千之祥瑞,能夠帶來福壽康甯好運。

青州:雅俗共賞文化餐 年味濃濃撲面來

春節前夕,青州“峱”元素系列文創産品陸續上市,材質包括鋁、布藝、陶瓷等,剛一上市,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我看這些擺件特别有咱青州的特色,雕刻的非常細緻,也是栩栩如生。我最喜歡的就是這一件,它特别白,放在家裡也是特别好看,也象征着來年的吉祥如意。”來自淄博的遊客李齊說。

據了解,在青州市委宣傳部和文旅局等部門的大力推動下,經過青州市海岱文旅投資發展集團等有關企業的不斷創新研發,“峱”系列文創産品已在青州A級旅遊景區遊客服務中心、星級酒店、星級民宿等文旅場所,以及慢青州城市禮物、楊光鋁藝等文創店鋪進行展示和售賣。

由于人們對年的情懷和期許太深,對來年生活的期望太切,為了滿足年心理,應時的年貨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遊樂之餘,買年貨、購年禮同樣必不可少。

青州:雅俗共賞文化餐 年味濃濃撲面來
青州:雅俗共賞文化餐 年味濃濃撲面來

春節期間,青州市部分非遺傳承人瞅準這一商機,積極投身非遺産品開發,讓非遺“活”起來。

青州市“王氏私房合茶制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惠一直想把回族茶飲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人了解這一文化,今年,她将茶與回族另一種特色非遺食品——糗糕結合起來,開發出新的年貨好禮,推向了市場。

“我想把這兩種産品結合在一起,起了個名字叫作‘紅福糕照’,取的就是回族三香茶當中的紅茶為基茶,‘糕’指的就是我們回族的糗糕,想把它結合起來,突出我們青州回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飲食的文化和茶文化的結合,走親訪友如果帶上這麼一份禮品,帶的不僅是一種美食,或者是一種茶飲,更是展現了一種民族的文化。”王惠說。

青州:雅俗共賞文化餐 年味濃濃撲面來

近年來,青州市高度重視對非遺的傳承、保護與研究,給“非遺”創造了更大的展示平台,讓“非遺”煥發了新活力,越來越多的“非遺”走出“深閨”,走向市場,融入美好生活。(大衆報業·大衆日報用戶端記者 石如寬 通訊員 趙曉敏 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