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此青綠,千裡江山,太美

隻此青綠,千裡江山,太美

2022006

千裡江山

《隻此青綠》,為本年春晚最美節目之一。

這是一部十分考究的舞蹈詩劇,以宋代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為基礎。舞者們化身為山石與溪流,将中國獨有的青綠色及古人廣闊的宇宙觀,演繹到了極緻。

隻此青綠,千裡江山,太美

《千裡江山圖》局部

《千裡江山圖》之是以依然鮮亮,與所用顔料——石質顔料——有關。較植物顔色,石質顔料顆粒偏大,覆寫性強,但缺點是易脫落,是以它們大多被用在繪畫中的最後一層。

敷此色之前,絹本上的那些山石,先是經過勾線、皴擦和淡墨加赭石或花青的反複染色,之後再用石質顔料對部分山脈頂部、矮石層層罩染,以增加“色澤”,強化景物的深遠關系,最後,一幅節奏分明、豔而不俗的《千裡江山圖》便産生了。

令人驚訝的是,舞者們不僅呈現出了這一經典作品的色彩,還以肢體語言再現了山川的意象——她們一起一伏,正是對山石層巒疊嶂的想象。

隻此青綠,千裡江山,太美

舞蹈詩劇《隻此青綠》

隻此青綠,千裡江山,太美

開場篇第一個造型,舞者看向遠方,雙袖下垂,姿态柔美,她像是山的紋理,又像是林泉水流,緩緩而來。前方的水波紋,恰到好處,溫和應出了一種穿越之美。舞者們的高髻發飾,線條柔和而有弧度,則是對《千裡江山圖》山巅造型的模拟。

隻此青綠,千裡江山,太美
隻此青綠,千裡江山,太美

《隻此青綠》,唯有青綠。

青,是蘊含古韻的一個字。它是綠色,古詩文中多有出現,王安石的“一水護田将綠繞,兩山排闼送青來”,即是隐喻春之綠色;它也是藍,荀子的開篇之作《勸學》中有言: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它也是黑色,李白在《将進酒》中曾寫: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舞蹈詩劇《隻此青綠》,隻有服飾上的綠色、藍色和發髻上的黑色,别無他色,這正是對《千裡江山圖》之“青”的含蓄還原。

舞蹈之時,字幕有寫: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筆方能彙山河。

這樣的語句,使我們再次臨近這幅巨作及其作者王希孟。試想,一位 18 歲的少年,何以完成如此壯闊的畫作?

或許,正是因為他心中有萬千之丘壑而不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