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教孩子許多東西,對于孩子,父母眼中,男孩子的教育更重要,畢竟男孩子将來是承擔更多責任,扛起家裡頂梁柱的大任,每位父母都想把男孩子培養成負責任、有頭腦的孩子。
父母的出發點幾乎都差不多,但不同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有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是米蟲,也就是“媽寶男”,他們什麼都不會做,需要人的伺候,甚至伸手要錢,拖家帶口的讓自己的父母養。

為什麼這些父母将孩子養廢了呢?
其實養廢一個兒子很簡單,隻要父母不停地說這幾句話
一、男孩子不需要做家務
為什麼會有媽寶男?媽寶男是在父母的寵溺下形成的,離開了父母他們就沒有自理能力,朋友前段時間離婚了,原因就是因為她的丈夫是個媽寶男。
朋友和丈夫是自由戀愛,兩人大學期間就在一起了,當時朋友住校,她的丈夫住在家裡,朋友覺得他家離得近,他住家裡也說得過去,兩人每次出去約會,她的丈夫幾乎什麼都不做,也不會給朋友夾菜,一直都是女孩子主動。
但戀愛中的朋友也覺得沒什麼,直到兩人談婚論嫁,朋友見了丈夫的媽媽,未來的婆婆見朋友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會不會做家務?”
朋友以為這是對她的考驗,态度很好地說會做家務,第一次見面還算不錯,後來雙方家長見面,兩人的婚事就定下來了。
婚後朋友才發現丈夫有多媽寶男,他什麼家務活都不幹,每次下班回家他媽媽都給他拿衣服、拿拖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媽媽整天教導朋友如何伺候他,朋友一人包攬了家裡的全部家務,有時候朋友喊他做家務,他媽媽也會在旁邊說:男孩子不能做家務,男孩子是做大事的。
對于他媽媽的話,他也是深信不疑,兩人經常在家裡一唱一和,朋友覺得他就是多餘的,她想和丈夫搬出去住卻被丈夫訓了一頓。
朋友覺得自己在家裡的地位就是一個保姆,他們母子兩是主人,忍受不下去的她在前段時間提了離婚,擺脫了這種痛苦的生活,從此朋友的人生信條變成了:遠離媽寶男。
很多男孩子的媽媽都會告訴孩子,男孩子不要做家務,男孩子是做大事情的,怎麼可以做家務,然後自己幫孩子把一切都弄好,這樣的教育方式隻會讓孩子成為媽寶男,将來沒有責任心,同時,他們連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如果沒有人照顧他們,他們就會活的很狼狽。
父母可以讓男孩子做一些家務,這是最基本的獨立生存能力,不論走到哪裡,都會需要的,對孩子的未來也是有很多的好處。
二、男孩子不可以哭
昨天馬路邊遇到了一個小男孩,小男孩像是受了什麼委屈,一直在哭,而小男孩的母親并沒有安慰孩子,反而是兇孩子:哭什麼哭,你是男孩子,平時怎麼教你的,男兒有淚不輕彈,就知道哭,母親對着孩子一頓指責,孩子委屈的擦了擦眼淚,嗚咽了幾聲就跟着母親走了。
哭是孩子緩解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不像是大人,他們沒有屬于自己的解壓方式,他們隻能通過哭來緩解自己的不舒服,如果父母兇了孩子,孩子就會失去這種解壓方式,他們一直壓抑着自己的情緒,沒有辦法釋放情緒,時間長了,這些情緒就會将他們逼出心理問題。
三、男孩子要好好學習
很多父母眼裡,男孩子學習一定要比女孩子好,男孩子将來要賺更多錢才可以,他們便經常給孩子說這樣一句話:男孩子學習要比女孩子好才可以,男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
父母過多地提醒可能起不到激勵孩子的效果,隻會讓孩子産生厭學情緒,有的孩子也會是以讨厭父母,覺得父母唠叨,太煩了。
父母提醒孩子好好學習是可以的,但不要天天挂在嘴邊,過多的唠叨隻會物極必反。
父母重視孩子成績的同時也要在乎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而不是為了學習讓孩子放棄一切,隻有勞逸結合,興趣愛好與學習結合,孩子才會感到輕松,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也能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對孩子将來的影響很大,父母一定要注意了,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有時候父母看來無所謂的一句話,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毀了孩子。
真正的愛是用自己成就孩子,而不是讓孩子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