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天之内三次炸斷水門橋,美軍三次修複最後逃脫,真實戰争更殘酷

作者:新知傳習閣
9天之内三次炸斷水門橋,美軍三次修複最後逃脫,真實戰争更殘酷

(1)

1950年12月5日晚上,中國人民志願軍27軍8師240團三營7連連長姜慶雲趁着夜幕的掩護,率領一個步兵排和一個機槍排組成的突擊隊向水門橋隐蔽前行。

他們的任務就是炸掉水門橋,徹底截斷美軍陸戰一師的退路,為第九兵團完美結束長津湖戰役劃上一個句号。

因為前邊已經有兩次炸斷橋梁,美軍已經在這裡建構了完整的工事,再加上地理位置上的優勢,配合美軍強大的火力,這基本上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後來姜慶雲回憶道:“敵人一梭子機槍打來,我們這裡就倒下了7個人,其中4個人犧牲,三個人受傷。”

但戰士們在姜慶雲的上司下,成功地避過了敵人的火力點,穿插到了水門橋,讓機槍排火力掩護,另外一個排開始進行對水門橋的第3次爆破。

因為前兩次爆破,都讓美軍很輕松的就完成了橋梁的重建立設任務,這一次用了大量的炸藥包,直接把水門橋炸出了将近9米的一個大缺口,并且對橋基也進行了徹底性的破壞。

當時志願軍将士們是這樣預測的,美軍如果想徹底修複這座橋,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隻要美軍陸戰一師沒有長翅膀,注定是會被困在水門橋邊的。

但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十二月七日,美軍工程兵專家乘坐飛機從空中在水門橋上空來回盤旋,實際上就是在觀察橋梁被砸壞的情況,研究怎麼樣能夠快速恢複橋梁,保證美軍陸戰一師能夠安全地撤回南韓。

十二月七日中午,在橋梁專家的建議下,美軍就利用C119運輸機在古土裡空投了8組預制浮橋構件。其中有6組被美軍成功回收,已經超出了修複水門橋所需構件的要求(4組),關鍵是美國強大的物資生産和供應能力在背後支撐。

另外兩組,一組落在了資源軍的陣地上,一組損毀嚴重無法使用。美軍的這次行動引起了志願軍戰士的高度警惕,迅速被彙報到了第九軍兵團司令部。

12月8日,第九兵團下達了追擊美軍盧戰一師的指令。在前線的第二十軍軍長張翼翔。敏銳的覺察到美軍還會不惜一切代價修複水門橋,是以他要求第180團全面出擊炸毀其他的交通要道,破壞美軍修複橋梁的程序。

十二月九日,美軍陸戰一師先頭部隊1000多人跟在坦克的後邊,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180團的陣地發起了猛攻。在美軍優勢火力的進攻下,180團傷亡慘重,團長趙鴻濟英勇犧牲。

就在這一天的下午,雷軍陸戰一團一營A連占領了1081高地,從外圍掃清了180團隊水門橋修複工作的火力襲擾。到下午六點鐘,美軍完成了橋梁的最終修複工作。

9天之内三次炸斷水門橋,美軍三次修複最後逃脫,真實戰争更殘酷

(2)

水門橋戰鬥是長津湖戰役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但也是戰役後期最關鍵的一個步驟,因為它關系到能不能把美軍陸戰一師全殲在這一地區。

參加長津湖戰役的是第九兵團,這個兵團盡管早就接到了通知會參加北韓戰争,但最終開赴北韓戰場的時候還是倉促了。當時戰士們還穿着夏天的軍衣,原本是在沈陽完成換裝任務,但是為了戰役發起的隐蔽性,再加上時間要求太緊,列車在沈陽停留的時間很短,隻有部分冬天的棉服被扔到了車上。

到了北韓戰場上,同樣如此。他們面臨的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天上還有大量美軍偵察機和轟炸機對他們進行騷擾。在這樣的情況下,部隊隻能白天休息,晚上前進。

第九兵團有二十軍、二十六軍和27軍組成,合計十五萬人。在長津湖戰役中傷亡了19,000多人,凍傷了兩萬八千多人,凍死4000多人。後來的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在回憶中說,當時他擔任的是二十七軍的營教導員,是所在營唯一一個沒有凍傷的。

長津湖戰役從十一月二十七日打響,雖然美軍陸戰一師的師長奧利弗 斯密斯也預計在這一地區可能遭到志願軍的伏擊,整支軍隊前進的速度很慢,要求在宿營的時候做好防禦準備,各支部隊之間能夠形成戰略配合,但還是被志願軍戰士完成了分割包圍。

戰鬥進行到11月30日,各種壞消息都向師部傳來,斯密斯已經明白志願軍是要将他們殲滅在這一地區。美軍陸戰一師是美國的王牌部隊,曾經在二戰戰場上大放光芒。

現在能做的隻有撤退,保證這一支軍隊能夠安全的撤出去,才能維護這支軍隊的尊嚴和榮耀,否則将是美軍曆史上史無前例的滑鐵盧,也是史密斯本人的最大恥辱。

斯密斯很快就制定了一個從下碣隅裡、古土裡、真興裡一線的撤退計劃,但軍隊已經被徹底分割包圍,想全身而退,已經不可能。

在撤退的過程中,美軍陸戰意思基本上都是坦克大炮開道,頭頂還有空軍的炮火資源,後邊陸軍快速跟進。盡管如此被稱為“北極熊團”的步兵7師31團被全殲,這個團的戰隊戰鬥番号也被取消了。

惡劣的天氣,再加上美軍機械化裝備的強大火力,對第9兵團的殲滅戰構成了非常大的困擾,在客觀上對美軍也造成了有限的有利條件。

雙方在這一地區展開了浴血奮戰,白天美軍把陣地打下來,晚上志願軍戰士又奮不顧身的搶回來搶回來,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在最困難的時候,每天前進不到1公裡。

盡管如此,美軍陸戰一師的腳步仍然一步步逼近了水門橋。隻要他們跨過了水門橋,那麼全殲的任務基本上就落空了。

9天之内三次炸斷水門橋,美軍三次修複最後逃脫,真實戰争更殘酷

(3)

水門橋的位置在古土裡以南6公裡的位置,寬8.8米,是一座懸空橋,周圍沒有其他路可供使用,在當時這裡很有可能就是當地水電站的一部分,在戰争年代就變成了交通要道。

水門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雙方就在這一地區展開了殊死較量,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就圍繞這座橋展開了,盡管雙方投入的兵力都不大,但激烈程度仍然可想而知。

最初志願軍戰士的方案是希望能夠把美軍困在水門橋附近,但很快發現不可能。美軍的裝備優勢,讓他們在白天可以輕松的占領橋梁,保證軍隊的暢通無阻。

志願軍在沒有空軍力量和大炮坦克的支援,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這座橋給炸掉。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要求20軍58師180團不惜一切代價,炸掉水門橋。

1950年11月30日晚上,180團派出的工兵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水門橋。當時在這附近的美軍沒有絲毫準備,再加上天氣寒冷,士兵們也疲憊不堪,第一次炸橋完成的非常順利。

根據第二十軍副政委譚佑銘的回憶,同時派出的軍隊對美軍的修橋部隊也造成了大量的殺傷,目的就是為了破壞敵軍的修橋節奏。

9天之内三次炸斷水門橋,美軍三次修複最後逃脫,真實戰争更殘酷

(4)

第九兵團這是第一次和美國人打仗,對美軍戰鬥力和後勤保障能力缺乏正确的認知,在破壞水門橋的問題上犯了同樣的錯誤。

按照他們過去和國民黨軍打仗的經驗,能夠把橋梁炸掉,任務基本上就完成了,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圍殲。

但周圍的美軍在十二月一日就展開了對橋梁的修複,他們對附近的大樹進行砍伐,迅速分解成木闆,用鋼鐵固件連接配接起來,橋梁很快就被修複了。

十二月二日,水門橋附近1801高地上的志願軍戰士很快就發現了這一問題,并且上報給了指揮部。考慮到美軍在這附近加強了軍事防禦力量,已經不可能再像第二次那樣輕松地把橋梁炸斷了,重新制定了攻擊計劃。

12月3日晚上,我軍派出了一個營的兵力,對這一地區的美軍進行襲擾。同時又派出了一個連對水門橋進行第2次的爆破任務,堅決要完成對水門橋的破壞。

鑒于美軍的快速修複水準,在第二次的任務完成的情況下,180團一營還對周邊的修橋材料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確定美軍沒有辦法利用附近的樹林和木材。

十二月四日,美軍很快就明白了水門橋再次被炸掉了。這一次周邊已經找不到合适的木材了,被損毀的程度也比較嚴重。

美軍派出了第十軍直屬73工兵營在水門橋的斷橋處直接架上了M2型鋼梁車轍橋,雙方都已經到了生死較量最關鍵的時刻。

9天之内三次炸斷水門橋,美軍三次修複最後逃脫,真實戰争更殘酷

(5)

十二月五日,美軍陸戰一師已經進入了撤退的最後準備時期。同時第9兵團第二十六軍也已經趕到了下碣隅裡,阻止美軍的南逃。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第3次的炸橋行動。這一次雙方都格外重視水門橋,美軍是加強了這一地區的警戒,志願軍則是加大了破壞力度。

十二月五日晚上,志願軍進行了第一次的破壞,因為有美軍部隊的不斷抵抗,隻是把橋梁炸斷了。

到了第二天的晚上,志願軍再次出動對橋基進行了破壞。随後的第3天和第4天同樣如此,一方面對美軍的局部修複進行破壞,另一方面加強對橋基和周邊設施的破壞。

到了十二月七日晚上的時候,美軍陸戰一四的主力已經撤到了水門橋附近。雙方經過連續數日的激戰損耗都非常大,相對而言,志願軍面臨的困難更多。

尤其是十二月八日,罕見的低溫降臨,溫度降到了零下三四十度,有大量的志願軍戰士被凍傷,還有一些人被凍死。

這個時候有一支志願軍連隊其實已經度過了水門橋,他們的任務就是萬一美軍修複了橋梁,他們就要在水門橋南部拼死阻擊陸戰一師,等待大部隊的到來。但最可敬可愛的連隊全體凍死在了水門橋南岸的陣地上,當美軍陸戰一師後來心驚膽戰沖過的時候,才發現所有的戰士都保持着隐蔽的身形被凍死在了陣地上,他們就明白了這是一支無法戰勝的部隊。

第九兵團的兵力迅速向水門橋靠攏,形勢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時候。留給美軍陸戰一師的時間不多了,他們向美軍的高層發出了求救電。

美軍高層迅速聯系了日本的企業三菱重工,要求他們在短時間内把M2型鋼梁建造出來。日本人迅速組建了上千人參與這個工程,截至十二月六日完成了全部生産。

早在十二月五日,美軍就開始利用南韓的一個空軍基地進行空降試驗。由于鋼梁非常沉重,使用一個降落傘空投,出現了嚴重的變形。最後使用兩個降落傘包來空降一組 M2鋼梁,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從12月6日晚上開始,美軍派出了一百多名技術人員來完成空投前的一切準備,包括飛機、降落傘包、牽引車等。

十二月七日,空投完成。12月9日,美軍工兵完成了對橋梁的修複。消息傳到志願軍總部,包括彭德懷在内的時候都驚呆了,根本就想不到,美國人竟然能把重大1.1噸的鋼梁給空運到戰場上。

實際上對于水門橋戰鬥的相關資料非常稀少,盡管戰鬥确實存在過。在我軍的曆史資料上基本上查不到相關記錄,隻能從一些老兵的回憶中找到一些線索。

比如一八零團一營的副教導員周文榮老先生回憶,當初在水門橋邊上的1081高地戰鬥中,全營最後隻有十六人生還,大約有一百一十人被俘,可見當時的戰鬥還是比較慘烈的。

9天之内三次炸斷水門橋,美軍三次修複最後逃脫,真實戰争更殘酷

在美國人的曆史資料中,也隻有12月8日、9日這兩天的水門橋戰鬥資料,并且也是零零星星的。

但是通過對這些資料的綜合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水門橋的戰鬥從1950年12月1日到12月9日,前後一共持續了9天。其中經曆了三次炸毀,三次修複,雙方在這一地區展開了持續的争奪戰。

當然水門橋戰鬥對于雙方來說都不滿意,對于美軍來說這是一次狼狽的撤退,說起來不是那麼光彩,是以也不願意過多的談起。對于志願軍來說,沒有能夠完成炸掉水門橋的任務,讓美軍陸戰一師主力從這一地區逃了出去,長津湖全殲敵軍的目标沒有完成,參戰部隊也受到了志願軍司令部的批評。在這一地區參加戰鬥的很多士兵都犧牲了,很難找到很詳細的資料。

但這一場戰鬥的意義怡然不容置疑,第九兵團士兵在惡劣的天氣和美軍優勢火力的壓制下,他們能夠展現出頑強的意志、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忍饑挨餓的堅忍精神,沉重打擊了美軍的嚣張氣焰。

也許這就是水門橋戰鬥的意義所在!在電影上映之際,謹以此文獻給當年在北韓戰場上奮勇拼搏的那些最可愛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