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編者按

本文由【時光派研究院】編譯自Longevity Technology對Lior Appelbaum教授的報道。

世人皆知睡覺重要,但是否有人想過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睡覺?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Lior Appelbaum教授在睡眠研究方面頗有建樹,參與發表相關論文近百篇。本文中,Appelbaum教授将回答睡眠如何影響單個神經元中的DNA修複,睡眠不足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有何關聯,并指出從動物模型中得出的最佳睡眠時長。讀完本文,或許會對開頭的提問有新的認識。

原文連結:

https://www.longevity.technology/

does-dna-repair-explain-the-link-between-sleep-and-longevity/

睡覺,人之生存根本,萬物共享之習性。飛禽走獸魚蟲,隻要體内有神經系統就都少不了睡眠的調劑。如果仔細探究,睡覺實質上有悖常理,不利于生存和進化。因為動物一旦睡着,就更有可能羊入虎口,成為捕獵者的盤中餐。既然如此,我們究竟為何要睡覺?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以全新視角了解睡眠

大多數人都認同,睡覺是為了造福大腦或神經系統,睡眠期間的“腦狀态”表現為神經元網絡之間的互相作用。睡覺對于學習和記憶的重要性也是老生常談,睡眠不足會導緻表現不佳、成績變差。

然而Appelbaum教授和他的團隊則認為最直接受益于睡眠的是單個神經元,這樣才能解釋為何水母、蠕蟲之類神經網絡非常簡單的生物也睡覺。單個神經元之間彼此連接配接成為網絡,整個神經元網絡也就是以獲得裨益。

“水母又不需要鞏固記憶、參加考試,那它們為什麼要睡覺?這就是我們研究的起點”, Appelbaum教授說。

帶着這個問題,Appelbaum團隊開始尋找合适的動物模型。對活體哺乳動物的單個神經元進行研究頗具挑戰,因為大腦之外有顱骨保護,要想接觸到腦體就已經很複雜。最終,研究人員標明了斑馬魚作為研究對象。這種脊椎動物胚胎透明、體外發育,易于觀察;其大腦相對簡單,而結構與功能又與人腦一緻,是以是研究單個神經元實時變化的不二之選。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圖注:實驗環境下的斑馬魚

圖源:牛津大學Sarah De Val博士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睡眠促進神經元内DNA修複

借助多種工具,科學家成功做到了無創觀察活體動物中的單個細胞。應用這種技術,研究人員在觀察斑馬魚單個神經元的活動時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實驗結果如下:

發現1:

神經元中的DNA損傷在斑馬魚清醒時增多,睡眠時減少

生物體的各種細胞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DNA損傷,對應的修複機制也不少。神經元内DNA損傷的特殊之處在于,生物體清醒的時候,修複速度<損傷速度,是以損傷會不斷增加,隻有在睡着的時候,修複過程才能占上風。

睡眠剝奪會加劇神經元中的DNA損傷,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回歸正正常律的睡眠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隻有在神經元中睡眠與修複才密不可分。那麼神經元又有何特别之處?

神經元是一種非分裂細胞,傳統神經學觀點認為,成年人大腦中的神經元難以再生,是以需要且用且珍惜。但近年來,多項實驗提出了神經元可再生的依據。Appelbaum教授認為,這或許可以解釋我們為何進化出了睡覺的習慣,“睡覺制造了一段大腦關機的時間,讓神經元能有機會進行檢修和維護,并且這些工作似乎還被強制限定在關機期間完成。”

發現2:

PARP1基因是一種“睡眠開關”

PARP1能夠感覺并标記神經元中DNA的損傷,當DNA損傷增多時,PARP1也會變多,并提示大腦到點該睡覺了。在實驗中,當研究人員控制PARP1過表達時,斑馬魚就會進入睡眠狀态;而當他們調低PARP1表達時,斑馬魚就會因為缺乏提示而保持清醒。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睡眠與神經退行性疾病

通過斑馬魚得出的實驗資料對人類壽命又有什麼啟發?

不少研究指出,長期的睡眠剝奪和睡眠障礙*會加劇DNA損傷,增加罹患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譯者注:睡眠剝奪指的是人為地減少每天應有的睡眠時間。睡眠剝奪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完全性睡眠剝奪是指在24小時到48小時内完全不睡覺;慢性不完全性睡眠剝奪,則是應有的睡眠時間減少)。近年的研究也發現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綜合征和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SL)等都與睡眠障礙相關。

“如果你睡的不好,神經元内的DNA損傷就會增加”,Appelbaum教授解釋道,“如果長期睡眠狀況都很糟糕,損傷持續加劇很可能會導緻細胞死亡,最終帶來各類神經退行性疾病。”

“我們的實驗證明了慢性睡眠剝奪和與DNA損傷存在相關性,而DNA損傷是衰老标志之一,換句話來說,不好好睡覺與加速衰老息息相關。” 不過Appelbaum教授也承認,“此實驗畢竟是以斑馬魚為對象,對于人體,暫時還很難去調控DNA損傷以觀察其對睡眠的影響。”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睡多久才足以修複DNA呢?

多年來,關于最佳睡眠時長衆說紛纭。雖然Appelbaum教授不能對人類的最佳睡眠時長給出答案,他對于斑馬魚應該睡多久很有把握。

斑馬魚對光線非常敏感,是以通過調節亮度就能控制它們清醒或睡着。在實驗中,Appelbaum團隊發現,如果讓斑馬魚隻睡2到4小時,DNA損傷的水準就會很高。但睡滿6小時後,DNA損傷就會恢複到正常水準。是以對于斑馬魚而言,6小時是能滿足DNA修複的最佳睡眠時長。并且,睡眠時長并非多多益善,實驗中,8至10個小時的睡眠并沒有讓DNA的修複效果進一步提升。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睡眠研究的未來方向

仍有許多問題留待Appelbaum教授和他的團隊繼續探索。例如,大腦如何得知某一特定神經元中的DNA需要修複?并非每一個神經元細胞都與睡眠直接挂鈎,是以Appelbaum教授猜測,細胞損傷存在一定門檻值,當足夠多的神經元累積損傷達到這一門檻值時,大腦就會收到信号進入睡眠,為修複工作創造條件。

另一個問題有關我們睡着時仍然活躍的神經元,例如那些控制做夢的神經元,它們又在何時休息?“也許我們清醒時,這類神經元就在休息”,Appelbaum教授說,“下一步我們會在其他脊椎動物中複制斑馬魚實驗,并将剛才提到的問題納入到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也會嘗試與醫院合作進行人體實驗,探究實驗結果是否也能應用到人類身上。”

雖然Appelbaum教授的研究暫時隻針對小小斑馬魚,但我們已然知曉,在睡覺這件事上,萬物玄同且獲益匪淺。一夜安眠換得DNA自動修複,躺着就可以邁向長壽,何樂而不為?

—— TIMEPIE ——

時光派抗衰社群中曾有讀者分享80倍服用褪黑素的經曆。歡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一起讨論~

這裡是隻做最硬核續命學研究的時光派,專注“長壽科技”科普。日以繼夜翻閱文獻撰稿隻為給你帶來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資訊,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和疑惑;日更動力源自你的關注與分享,抗衰路上與你并肩同行!

春眠不覺曉,睡多久最好?睡眠可有效修複DNA損傷,躺躺就能長壽并非美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