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細說趙匡胤充滿争議的一生

細說趙匡胤充滿争議的一生

太祖本紀

趙匡胤(927—976年),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chán)河區]。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宋朝開國皇帝,死後廟号太祖。

武夫仁心

趙匡胤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父親便是戰功卓著的将領。據傳他出生時,紅光滿屋,奇異的香味整晚都沒有消散,于是小名便叫“香孩兒”。

趙匡胤年輕時,曾經遊曆四方,在襄陽城(今湖北省襄陽市)的一座寺廟寄居。有一個精通相術的老和尚,指點他往北走能遇到機會。

于是,趙匡胤前往後漢,投奔樞密使郭威,成為他帳下的一名士兵,慢慢積累戰功,得到升遷。

趙匡胤的青年時期,正值大陸五代戰亂之時,王朝政權更疊頻繁。在投奔郭威兩年之後,郭威在澶州發動兵變,建立後周,死後傳位給養子柴榮,是為後周世宗。

細說趙匡胤充滿争議的一生

北漢(今山西省中部、北部)聽說郭威去世,便聯合契丹進攻後周,世宗禦駕親征,在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與敵人交戰。

戰鬥剛開始,數位後周大将怯陣逃跑,危急之時,身為皇帝的直屬部隊——禁軍的将領趙匡胤鎮定自若,振臂高呼:“主上面臨危險,正是我等拼死一戰的時候。”親率精兵出擊,後周軍隊士氣大振,得以反敗為勝。此戰之後,趙匡胤赢得了世宗的信賴,成為禁軍進階将領。

後周世宗曾經收到一塊木闆,上面寫着“點檢做天子”。點檢,是禁軍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之職的簡稱。當時世宗正好生病,于是内心疑慮,為了確定帝位穩固,他不僅借故殺害了好幾名曾經擔任點檢的禁軍将領,還罷免了現任點檢,接着任命趙匡胤擔任點檢,展現了對他的絕對信任。不久,世宗駕崩,年僅七歲的後周恭帝即位。

細說趙匡胤充滿争議的一生

960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突然接到戰報,聲稱北漢勾結契丹進犯,朝廷下令趙匡胤率領禁軍抵抗。第二天,趙匡胤領軍出發,在距離京城二十公裡的陳橋驿(今河南省封丘縣境内)住宿。

當天,有個懂天象的軍吏觀察到太陽下面還有一個太陽,衆人紛紛猜測是否上天想要選擇新帝王。這天夜裡,軍中人人議論,說:“當今皇帝年幼,我們在戰場賣命,有誰知道?不如先擁立點檢為天子,再出發北征。”

天快亮時,将士們來到趙匡胤寝室外,高聲說:“現在國家處于危難之時,我們願意擁立趙點檢當皇帝。”趙匡胤還沒有來得及答話,就有幾個人上前把預先準備好的黃袍加在他身上,又圍着下拜,高喊萬歲。

趙匡胤裝出一副被逼的樣子,說:“你們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我有号令,你們能聽從嗎?”衆人說:“唯命是從。”趙匡胤這才接受。這就是著名的“陳橋兵變”。

趙匡胤率軍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禅讓退位,自己即位稱帝,改國号為宋,是為宋太祖。

細說趙匡胤充滿争議的一生

有一次,宋太祖召見宰相趙普,問道:“從唐朝末年以來幾十年間,皇帝換了好幾個姓,戰亂不斷,是什麼原因?怎樣才能做到長治久安?”趙普說:“沒有别的原因,就是藩鎮權力太大,君弱臣強。”

太祖想到自己也是依靠軍隊而稱帝,擔心屬下将領效仿,于是以“杯酒釋兵權”的方式收回兵權;又采取“重文輕武”的政策,大力提高文臣的地位;完善科舉制度,讓大量地位低下的士人通過公平競争的機會進入政府。

宋太祖雖然是武将出身,但卻溫厚寬容,不獨斷專行,常常微服私訪。有一天夜裡,大雪紛飛,寒風呼嘯,趙普在家裡突然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隻見太祖正立在風雪之中,連忙請太祖進屋。君臣二人共商國事,定下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方略,首先派軍隊平定荊湖、後蜀、南漢、南唐等地,統一了南方,再重創北方的北漢政權,為日後太宗徹底收複北漢奠定了基礎。

細說趙匡胤充滿争議的一生

976年10月,宋太祖生病,召弟弟趙光義入宮議事,侍從們都不在身邊。遠遠地隻看見燭光下,趙光義離席起身避讓,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大聲對趙光義說:“好好幹!好好幹!”便猝然離世,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謎案。

宋太祖的道德魅力和寬容大度,深刻影響了繼任者,以及整個王朝的風範,使宋朝延續了三百多年,是國運最長的封建王朝之一。

本文節選自《二十四史馬上讀,國文曆史都進步》——第十冊《宋史》,官方唯一授權釋出,歡迎持續關注。

細說趙匡胤充滿争議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