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壯哉,河南老胡

· 這是第4336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3k+ ·

· 秦朔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辛醜牛年,對央國企之外的幾乎所有房地産企業都是一道大關。

年尾,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寫了一封“老胡家書”,向建業家人們彙報這一年走過的不平凡的路。

這一年,建業經曆了“隻有河南·戲劇幻城”的盛大啟幕,分享了中原建業成功上市的喜悅,也和行業一起經曆了瑟瑟寒冬。

這一年,建業集團實作銷售額1310億,納稅額71.4億。

“我們如期償還4億美元債,保持了企業29年在金融機構零拖欠記錄和稅務部門零偷逃的記錄。堅守了企業‘守信用、負責任、走正道、務正業、肯吃虧’的價值觀,給市場和行業帶來了信心。”

有人或許會說,零拖欠、零偷逃,這樣的“雙零”不是企業本分嗎?是的,是本分。但創業29年,無論怎樣的市場風雨,無論怎樣的政策調控,能一直守住本分,我不禁要說一句:壯哉!

“老胡家書”中還有一段讓我動容——

“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在最困苦的時光裡,我看到了物業人泡在洪水中發白的雙腳,看到了洪水不退我不退、守護業主家園的擔當;看到了地産人熬夜布滿血絲的眼睛,看到了濮陽天築逆勢開盤日銷售金額8億元,推售房源去化率超90%的業績;看到了工程人寒風中皴裂的手背,看到了千千萬萬建業人被磨破的肩膀和依然挺立的脊梁,看到了7.9萬套新房如期甚至提前傳遞,業主拿到鑰匙時開心的笑臉。我們頂壓奮進,難中求成,千千萬萬堅忍圖成的建業人成了企業穿越至暗時刻的那一束束亮光。”

這段話說出了這個行業的艱辛及價值。國家的經濟,國民的财富,家庭的需要,金融機構的發展,百千行業的帶動,都離不開房地産,怎麼現在一提到“房地産”三個字,總有一種“另類感”?這對這個行業真的公平嗎?

壯哉,河南老胡

老胡出生于1955年,現在看他,大氣而有智慧,儒雅更兼厚重,并不顯老。而2001年老胡46歲,還是英氣勃發的年紀時,就被《南風窗》以一篇《河南商人老胡》(作者:石破)的文章,打上了“老”的标簽,從此叫開。

老胡有時開玩笑:“因為那篇文章,讓我提前老了多少歲。”

不過最近重讀《南風窗》2001年刊登出的《河南商人老胡》(10月上半月刊)時,發現“老胡”的出處乃是夫子自道,來自他自己。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90年代初的河南市場發育程度不高,欠缺規範。有人認為這種投資環境就像是一片鹽堿地,而鹽堿地上的企業往往難以長大。‘但鹽堿地裡也不是什麼都不長,我老胡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自小喝鹽堿水長大,耐堿性強——适應這種環境的能力強,是以我在河南就如魚得水。’”

20年過去了,老胡在最初像鹽堿地一樣的環境裡,一步步走了過來。河南曾有不少“名企業”如亞細亞商廈、鄭百文、春都火腿腸,都成了昨天的故事,而建業做得越來越好,成為“讓河南人民住上好房子”的行業标杆。

建業的成功,從外因來說是趕上了城市化的高速列車,但内因更為根本。

老胡是謙虛的人,不是表面謙虛,是骨子裡謙虛。2001年建業在河南已經很有影響,但他說:“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六個條件缺一不可:團隊、決策人、經營方向、管理機制、抗風險能力和外部環境。如果這六個問題解決好了,任何企業都可以獲得發展。但這六個條件,建業目前也不完全具備,是以我認為建業還沒有達到成功企業的标準。”他以履薄臨深的憂患感,一直學習,改進,提升。

但老胡又是内心很有底氣的人。這種底氣來自于文化。

2001年時他就說:“河南是曆史文化積澱非常深厚的地區,雖然它的表面覆寫着一層鹽堿,但隻要你活下來了,把根往下紮,穿過鹽堿層,就能汲取到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外來的人往往看不到這一點,但建業通過九年的運作,根子已經紮下去了,已經開始接觸到肥沃的文化土壤。……河南人性格中有些負面的東西,小富即安、對新事物反應遲鈍等,但也有許多積極的東西,比如堅毅、厚重、大氣、執着等等。”

文化是一種能給人定力和自覺的力量。靠着“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初心,靠着“追求卓越,堅忍圖成”的企業精神,建業聚焦河南,已經實作了122個縣及縣級以上城市全覆寫,這在中國房地産業可謂獨樹一幟。

在“改變世界”采訪老胡的這期節目中,他談到建業的“省域發展模式”時,講了一段以前我不知道的故事。

建業當初為什麼“不出河南”?不止是家鄉情結,而是因為老胡派了兩個小組,在中部的六個省會城市進行了市場調研,當時江西的房價還沒有鄭州的高。“你去跑那麼遠是為了什麼?既然河南這麼大,有100多個城市,你如果有信心一直在這紮根,往下做,那不也是個很大的市場?!是以提出來‘根植中原,造福百姓’”。

壯哉,河南老胡

老胡是企業家,也是文化人,文化在他看來是高山仰止,更是平易近人。他把文化和企業很好地融在一起。

他喜歡說“為人示弱,做事留餘”。

“農民為什麼日子過得平穩,因為他日子過得好的時候會囤糧,日子過得不好的時候,他依然會勒緊腰帶,做事留餘。是以我就說向農民學生存的智慧。後來又發現,他們從行為方式上就是示弱,他見誰都是仰視,人家都已經在仰視你了,你還能不幫他嗎?逞強,用強,凡是這些人最後的結局都不好。”

他也喜歡說“熱時不燥,冷時不棄”,說做企業要有深秋心态。

“攝氏20度的時候,人感覺最舒服。做企業很重要就是對自己心态的控制,形勢好的時候不要跟着瞎起哄,不要燥;形勢不好的時候,也不要放棄,如果你能把冬天過去,能通過管理的内功修煉得更健康,那不就機會更多嗎?”

他還從柳樹和棗樹的收成上領悟企業和社會的關系。

“你看柳樹,為啥長得快?它落葉特别多,落葉之後就變成了新一輪的養分,第二年在春天發芽,變成新一輪的成長周期。哪一種樹長得慢呢,棗樹長得慢,為什麼?棗樹樹葉太小了,又少又小。企業跟社會的關系也異曲同工,凡是你回報社會多,你這個企業就會擷取更多的養分,完成新一輪的生命周期。”

“老胡家書”中說到的“朝受命,夕飲冰”,出自《莊子》内篇卷4。

葉公子高(楚國的大夫)要出使齊國,向孔子請教,說楚王派我出使齊國,責任重大,我今天早上接受國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飲用冰水,恐怕是因為我内心焦躁擔憂吧!孔子說,天下有兩個足以為戒的大法,“其一命也,其一義也”,即天命與道義。孩子愛親,是命,臣子事君,是義。知道世事艱難,不可奈何卻又能安于處境、順應自然,這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德之至也”)。做臣子的原本就會有不得已的事,遇事要能把握真情(如實地去做事)并忘掉自身,哪裡還顧得上眷戀人生、厭惡死亡呢!你這樣去做就可以了!(“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悅生而惡生!夫子其行可矣!)

“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這是中國人的精神。确實有很多“不可奈何”,但依然“安之若命”,且一往無前。

文化有相通性。西方的說法是,“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予我智慧去分辨兩者的差別”。

壯哉,河南老胡

老胡早已不是簡單的商人,他深谙國情和文化,盡力做對社會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他是個大寫的人。

2022年是建業創業30周年。老胡說:“面對時代大變局和行業拐點,我們要‘向農民學生存的智慧’,順天時、借地利、求人和,要保持戰略定力,‘冷時不棄,熱時不燥’,更要自我革命、輕裝上陣,以更健康的姿态迎接建業30周年。”

九曲黃河,千回百轉,循道追光,行穩緻遠。祝福老胡,祝福建業!

老胡喜歡的《菜根譚》裡說,“君子居安宜操一片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這是建業精神的出處,在這個大變局的時代,也值得更多企業體會和借鑒。

【《改變世界 中國傑出企業家管理思想訪談錄》是第一财經聯合複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複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等合作開展的項目。該項目旨在将中國優秀企業家具有特色的管理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實踐歸納總結成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以記錄式電視專題片形式傳遞東方管理智慧。】

壯哉,河南老胡

「 圖檔 | 視覺中國 」

壯哉,河南老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