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台春晚為何再“出圈”?

河南台春晚為何再“出圈”?

· 這是第4337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2k+ ·

· 王是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超越,從來都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

農曆臘月二十八的晚上,河南台以一場美輪美奂、大俗大雅的春晚,完成了對過往的超越。

這是一場在“年”的界定下具有儀式感的晚會,編排精巧,雅俗共賞。尤其是舞蹈《國色天香》,讓人們見證了河南衛視“複活”傳統文化的能力。

國人記憶中的十三朝古都洛陽,曾是武則天時代的神都,唐帝國繁華的象征。大唐子民随處吟唱:“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國色天香》這段舞蹈節目雲集了11位中國優秀舞蹈家,演繹了唐朝白居易、狄仁傑、上官婉兒、郭子儀、張旭、宇文恺等傳奇人物,共赴一場盛大的“牡丹之約”。這裡有詩魔白居易的詩話山水、草聖張旭的“筆走龍蛇”、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的“馬上定乾坤”、神探狄仁傑的“為民請命”等等,一幕幕畫面精美絕倫,讓觀衆走進傳統文化,大呼過瘾。

在不到7分鐘的時間裡,《國色天香》舞出了中國年文化應有的莊嚴和進階,這恐怕就是“仁義禮智信”中“禮”的作用,在以往衆多強調喜氣祥和的各種春晚中是不多見的。

今年的春節檔晚會賽道是曆年最慘烈的一次,從小年夜開始,有頭有臉的大小晚會共計28場,要想在這28場晚會中出圈、出新,突出重圍,可想而知會是怎樣一種刀刀見紅的厮殺。

曆經上一輪春節、元宵、清明、端午等7大節日對本土創意團隊的一次次巨大耗能後,河南台還有餘力在這個春節繼續“玩”下去嗎?焦慮既來自外部,也來自内部。

超越,對于虎年河南春晚來說是全方位的。

衆所周知,今年河南接連遭受兩次疫情襲擊。春節前後,鄭州更是連續9天全員核酸檢查,城裡城外交通受阻,這為春晚錄制設定了極難障礙。加上春晚團隊經過中國節日的洗禮,已經連續作戰整整一年,體力、創造力都面臨巨大考驗,要完成時長兩個小時的晚會,還要比去年更好,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從紐約廣場進行河南春晚的高調啟動儀式,到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等各大城市街頭通過巨幅海報為河南春晚播出預熱造勢,河南春晚的閱聽人視角已從省域拓展到全國、甚至世界。

河南台春晚為何再“出圈”?

細心的觀衆還發現,今年春晚的字幕首次使用了中英文對照,這在各大衛視的春晚中也是第一家。其目的不言自明,那就是要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記得去年河南春晚的時候,不靠流量靠創意還是河南台對外宣傳的一個點,但一年之後,王一博、劉昊然、張藝興、周深等頂流已經成為河南台的演出嘉賓,在河南台的包裝下,他們俨然成為傳統文化的年輕代言人。

王一博和劉昊然兩人均是河南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他們不僅僅是新生代優質偶像,更是心系河南的青年代表。兩人雖然沒有節目演繹,但是通過語言的力量鼓舞着河南人度過難關,勇敢前行。我命由我不由天,遠方終有撥開雲霧的一天,暖暖語言湧入心頭,令人頓生熱流。此外,天貓、百事可樂、優酷等成為河南台的戰略合作夥伴和贊助商,河南台的春晚舞台也呈現出國内一線平台晚會所呈現的樣态。

河南台春晚為何再“出圈”?
河南台春晚為何再“出圈”?

長久以來,人們對河南的印象停留在“中原”二字。自古便有“逐鹿中原”“欲取天下必先取中原”之說。這造就了它的多災多難,也賦予了它無比厚重的曆史文化,正如河南博物館裡牆面上的一句話:“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

如何将古老厚重的河南文化發掘傳播?一直是本地文化傳播工作者的一大挑戰。

河南台春晚為何再“出圈”?

這種情況自河南衛視《唐宮夜宴》節目的出圈而改變。向來不溫不火的河南衛視在2021年乍暖還寒的時節突然火了,幾乎一夜之間,幾個唐宮小姐姐就完成了對各大頭條的“霸屏”大業!河南衛視在殘酷的衛視競争圈中找到了複活厚重河南文化的一把“魚腸之劍”。緊接着河南衛視相繼推出《元宵奇妙夜》《清明時節奇妙遊》《端午奇妙遊》,用創新的表現形式連接配接古今,在沒有明星加持、流量推動的情況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收視奇迹。

今年1月30日晚,“虎虎生風中國潮”2022河南春節晚會播出後再次引爆網絡,幾次沖上熱搜。

河南台春晚為何再“出圈”?

本次河南春晚以唐小妹、河大衛、包大仁等可愛的手辦人偶為串場人,不僅是為了突出晚會的視覺效果,增加了趣味性,更是在下一盤中國節日産業化的大棋。

随着河南春晚沖到微網誌熱搜第一名,觀衆們發現春晚不倒翁系列已經在淘寶上正式上線。今年春晚推出的“神州門神”“中國泥娃”據說已經被商業注冊,成為繼“龍門金剛”“洛神水賦”等晚會IP之後的新IP。此外,在河南台去年剛剛成立的唐宮文創公司開的網店裡,消費者可以看到圍繞唐宮夜宴等核心品牌推出的珠寶、飲品、食品、服裝、酒水、文具等各個品類的文創産品。甚至中國節日系列衍生劇也在悄悄布局中。

河南台春晚為何再“出圈”?

顯然,河南台正在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晚會将“中國節日”打造成中國傳統文化産業的超級平台,重新定義晚會新玩法。“中國節日”系列出圈,作為文化界的高能事件,發生在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河南,究竟是曆史再一次選擇中原,還是中原主動的文化蘇醒,這本身也是耐人尋味的事件。

莊子雲:“不精不誠,不足以動人。”古來改革者命運多舛,創新就是打破舊我,重塑新我,而超越就是将這個破與立的輪回以打怪更新的方式進行一遍又一遍。

超越就意味着疼痛,不在疼痛中更生,就在疼痛中沉淪。河南台選擇了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絕意志,扛起複興傳統文化旗幟,百煉成鋼,終于一次次“出圈”。(本文參考了作家牛沖的相關評論,鳴謝)

「 圖檔 | 視覺中國 」

河南台春晚為何再“出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