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和我的家鄉|濟南非遺葉雕:一葉一雕,刻出虎年别樣風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田汝晔王開智

一張張福虎剪紙中,一片片虎頭葉雕上,有活靈活現的平安虎、憨态可掬的吉祥虎,還有禮花、祥雲相伴,過年的元素和場景融入剪紙和葉片中,多種姿态的老虎喜迎新春的到來。

這些作品都出自濟南剪紙、葉雕非遺傳人都婉莉之手。都婉莉今年67歲,從事葉雕創作二十餘年,一到年關是她最忙碌的時候。從剪紙到葉雕,都婉莉用她最拿手的手藝來慶祝壬寅虎年。

從小就對剪紙上瘾

都婉莉從五六歲開始,就和剪紙結下了不解之緣。

都婉莉的母親喜歡剪紙,都婉莉就在一旁觀察,慢慢地自己也開始上手試着剪紙,沒想到這順手拿起的剪刀,她一輩子都沒放下。

小時候的都婉莉經常試着剪一些傳統的“福祿壽喜”圖案,大人們都誇贊她心靈手巧,學校裡的黑闆報也有她的身影。工作以後,都婉莉的剪紙手藝更是成了機關裡的的一絕。誰家結婚辦喜事,都會來找她幫忙剪頂棚花、喜花還有窗花,“大家通常都是提着一卷紅紙,一提喜糖就來找我了。”都婉莉早已記不清為多少新人剪過喜花,但她每次都是根據各家窗戶的大小,房屋的情況剪不同的窗花,盡可能地更新圖案,翻新花樣。

都婉莉是一個喜歡追求完美的人,她并不滿足于單一的剪紙風格,“剪紙不能像背課文可以反複,就是圖個新鮮氣兒和樣式好看。”都婉莉看到雜志上有好看的圖案,就會用複寫紙臨摹下來,試着能剪紙剪出好看的圖案,但有的圖案比例不好控制,都婉莉開始用“土辦法”畫九宮格來自己描繪一些圖案。再到後來,不打格她也能慢慢自己描繪一些剪紙圖案了,都婉莉能剪的圖案和樣式也越來越多,從傳統圖案到現代風格,從單個人物到人物系列,都婉莉都在嘗試創作,在保持剪紙的古老傳統的同時又兼顧現代氣息的裝飾性和藝術感。

我和我的家鄉|濟南非遺葉雕:一葉一雕,刻出虎年别樣風味

都婉莉正在準備虎年的剪紙作品,剪老虎毛須

早在幾個月前,都婉莉就在準備虎年的剪紙作品。剪老虎毛須要運用鋸齒紋剪法,鋸齒紋俗稱“打毛刺”,是剪紙藝術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也是難度最大的技法之一,能讓作品更為立體、精巧。剪刀遊走于手中,在紙片間蜿蜒,承載着都婉莉沉甸甸的祝福和心願。

都婉莉一直有一個追求,那就是做自己設計的作品。“我的剪紙和别人不大一樣,剪一張紙,要最少出兩幅作品。”都婉莉說,不僅剪下來的紙片成為獨立的作品,剪完作品剩餘的紙張也要拼成作品。

創作工具從剪刀換刻刀

用都婉莉自己的話說,走上葉雕創作這條路,把創作工具從剪刀變成了刻刀,既是偶然,也實屬必然。

2001年,母親生病住院,都婉莉一旁陪床,為了打發時間,她開始嘗試用樹葉剪成圖案,“小時候大家玩樹葉,都喜歡把樹葉夾到書本裡,這樣的樹葉能儲存很久。”都婉莉覺得,如果能用樹葉剪出圖案,會比單純地保留樹葉更有意義。

葉雕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早在西周早期就有曆史可查的葉雕作品。司馬遷在《史記》卷的第三十九“晉世家第九”中,記載了成王“前桐封弟”之事。“削桐葉為圭”說的就是成王把梧桐葉剪成玉圭的樣子,送給弟弟叔虞,作為封侯的憑證。這就是“桐葉封弟”的傳說,葉子做成的玉圭就成為權力移交的重要器物。

這年,都婉莉順手采集了楊樹和櫻花樹葉子用剪刀試着剪,也就有了她第一片葉雕作品——蝴蝶。葉雕和剪紙類似,以樹葉為畫布,将葉肉镂空,留下的圖案變構成作品,都婉莉告訴記者,“葉雕就是利用葉子的形、色、脈絡的特點,在葉子上雕刻成畫,将剪紙、版畫、雕刻等藝術形式結合了起來。”

一次葉雕成功之後,都婉莉便一發不可收拾了。葉雕雖然看着葉片小,但花費的心血卻不小,在薄如蟬翼的葉子上展現自己匠心的設計、豐富精美的圖案并非易事,需要經曆複雜的工藝流程、以及高超的雕刻技藝,并且在操作中必須手工制作,來儲存葉子原有的天然狀态,縱橫交錯,不能破壞葉子的天然脈絡,“葉雕就是将大自然的美與民間藝術充分結合。”都婉莉說。

我和我的家鄉|濟南非遺葉雕:一葉一雕,刻出虎年别樣風味

都婉莉正制作葉雕

于是,一支黑色中性筆,一把刻刀,一片樹葉,就成了都婉莉葉雕創作的全部工具。整個創作過程,每一刀要求精準無誤,稍有不慎,無論前期制作多麼精美,都會前功盡棄。“這是大自然的饋贈,創作過程隻能細心,并且一氣呵成。”都婉莉提到,為了確定葉雕作品的平整度和存放時長,在定型、陰幹、晾幹、壓平之後,都婉莉葉嘗試塗抹防腐液、塗防脆液,一件葉雕作品需要二十多道工序,曆時一個月才能完工。

2015年5月,濟南葉雕被列入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都婉莉說,自己的葉雕創作由興趣而生,也是由興趣而堅持,一晃過去了二十載,她把剪紙和葉雕當生活,并樂此不疲。每當做起來葉雕,都婉莉就沉浸在自己用刻刀構造的奇妙世界裡,與一片樹葉展開對話。任外面世界多紛擾,她都可以不被打擾。

每片葉子都有自己的故事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都婉莉的手中也沒有兩個相同的葉雕作品。她手下的刻刀,讓經曆了風雨的樹葉有了第二次新的生命,也賦予了每件作品不同的故事。

每逢刮風下雨,就成了都婉莉最快樂的時間,因為隻有這時才能有鮮嫩的樹葉掉落下來。葉雕光葉子的選擇就非常有講究,樹葉的葉脈要清晰,葉片薄厚适中、色澤均勻無斑點,才能做出圖案精美、可長久儲存的葉雕作品。直到現在,都婉莉的冰箱裡還保留着新鮮的樹葉,以保證自己随時都有葉片可雕刻。

這麼多年,她轉遍了千佛山、英雄山和泉城公園,哪個地方有什麼樹種、哪邊的樹葉長勢好,什麼季節葉子會變色,她都一清二楚,甚至有時候在路邊看到落葉,就會俯身翻看是否合适做葉雕。玉蘭葉、冬青葉、楊樹葉、石楠葉、梧桐葉等,都成了她葉雕作品的選材。

我和我的家鄉|濟南非遺葉雕:一葉一雕,刻出虎年别樣風味

都婉莉正在展示自己的葉雕作品

在不斷探索中,都婉莉對葉雕工藝做了很多更新,她的葉雕作品早已突破了單一的藝術風格。“用年輕人的話說,我就是入坑了,而且停不下來了。”都婉莉最為得意的是自己創作的變色葉雕和拼色葉雕,樹葉有綠色、黃色、紅色,但有的樹葉經過重疊、交錯,會有兩種不停的顔色,為何不利用這特殊的顔色進行雕刻呢?都婉莉認為,這才是最能展示大自然巧奪天工與天人合一的形式,于是,都婉莉利用這種樹葉,做成了金玉滿堂,猴吃蟠桃等圖案,比如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葉子上雕刻着猴子吃桃,而葉面本身的紅斑就是猴子手中的桃。都婉莉還将花瓣創新融入了作品中,創作出金玉滿堂、孔雀開屏等圖案,圖案與葉片巧妙融合、渾然一體。

20多年來,都婉莉刀工日臻成熟,已經創作了上千幅作品,每件作品她都記錄好創作時間,壓實制成标本儲存成冊。翻看都婉莉的葉雕作品集,既有龍鳳呈祥、翎毛花卉、鳥獸蟲魚,也有現代元素的福娃、全運會吉祥物“泰山童子”,隻要有特殊的時間和節點,都婉莉都嘗試着用手中的刻刀和樹葉記錄下來,在她的作品集中,其中最小的一幅是用了黃楊葉,葉片隻有指甲大小。

做各式各樣“福虎”“壽虎”“吉祥虎”,成了都婉莉這個春節期間的“必修課”。一片片展現虎的姿态、寓意虎年吉祥的剪紙和葉雕作品在都婉莉手中成型。都婉莉認為,虎為百獸之王,是勇氣和膽魄的象征。創作老虎圖案,也是希望能夠虎虎生威迎新春,在虎年能有個好兆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