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和我的家乡|济南非遗叶雕:一叶一雕,刻出虎年别样风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田汝晔王开智

一张张福虎剪纸中,一片片虎头叶雕上,有活灵活现的平安虎、憨态可掬的吉祥虎,还有礼花、祥云相伴,过年的元素和场景融入剪纸和叶片中,多种姿态的老虎喜迎新春的到来。

这些作品都出自济南剪纸、叶雕非遗传人都婉莉之手。都婉莉今年67岁,从事叶雕创作二十余年,一到年关是她最忙碌的时候。从剪纸到叶雕,都婉莉用她最拿手的手艺来庆祝壬寅虎年。

从小就对剪纸上瘾

都婉莉从五六岁开始,就和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都婉莉的母亲喜欢剪纸,都婉莉就在一旁观察,慢慢地自己也开始上手试着剪纸,没想到这顺手拿起的剪刀,她一辈子都没放下。

小时候的都婉莉经常试着剪一些传统的“福禄寿喜”图案,大人们都夸赞她心灵手巧,学校里的黑板报也有她的身影。工作以后,都婉莉的剪纸手艺更是成了单位里的的一绝。谁家结婚办喜事,都会来找她帮忙剪顶棚花、喜花还有窗花,“大家通常都是提着一卷红纸,一提喜糖就来找我了。”都婉莉早已记不清为多少新人剪过喜花,但她每次都是根据各家窗户的大小,房屋的情况剪不同的窗花,尽可能地更新图案,翻新花样。

都婉莉是一个喜欢追求完美的人,她并不满足于单一的剪纸风格,“剪纸不能像背课文可以反复,就是图个新鲜气儿和样式好看。”都婉莉看到杂志上有好看的图案,就会用复写纸临摹下来,试着能剪纸剪出好看的图案,但有的图案比例不好控制,都婉莉开始用“土办法”画九宫格来自己描绘一些图案。再到后来,不打格她也能慢慢自己描绘一些剪纸图案了,都婉莉能剪的图案和样式也越来越多,从传统图案到现代风格,从单个人物到人物系列,都婉莉都在尝试创作,在保持剪纸的古老传统的同时又兼顾现代气息的装饰性和艺术感。

我和我的家乡|济南非遗叶雕:一叶一雕,刻出虎年别样风味

都婉莉正在准备虎年的剪纸作品,剪老虎毛须

早在几个月前,都婉莉就在准备虎年的剪纸作品。剪老虎毛须要运用锯齿纹剪法,锯齿纹俗称“打毛刺”,是剪纸艺术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也是难度最大的技法之一,能让作品更为立体、精巧。剪刀游走于手中,在纸片间蜿蜒,承载着都婉莉沉甸甸的祝福和心愿。

都婉莉一直有一个追求,那就是做自己设计的作品。“我的剪纸和别人不大一样,剪一张纸,要最少出两幅作品。”都婉莉说,不仅剪下来的纸片成为独立的作品,剪完作品剩余的纸张也要拼成作品。

创作工具从剪刀换刻刀

用都婉莉自己的话说,走上叶雕创作这条路,把创作工具从剪刀变成了刻刀,既是偶然,也实属必然。

2001年,母亲生病住院,都婉莉一旁陪床,为了打发时间,她开始尝试用树叶剪成图案,“小时候大家玩树叶,都喜欢把树叶夹到书本里,这样的树叶能保存很久。”都婉莉觉得,如果能用树叶剪出图案,会比单纯地保留树叶更有意义。

叶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早在西周早期就有历史可查的叶雕作品。司马迁在《史记》卷的第三十九“晋世家第九”中,记载了成王“前桐封弟”之事。“削桐叶为圭”说的就是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圭的样子,送给弟弟叔虞,作为封侯的凭证。这就是“桐叶封弟”的传说,叶子做成的玉圭就成为权力移交的重要器物。

这年,都婉莉顺手采集了杨树和樱花树叶子用剪刀试着剪,也就有了她第一片叶雕作品——蝴蝶。叶雕和剪纸类似,以树叶为画布,将叶肉镂空,留下的图案变构成作品,都婉莉告诉记者,“叶雕就是利用叶子的形、色、脉络的特点,在叶子上雕刻成画,将剪纸、版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结合了起来。”

一次叶雕成功之后,都婉莉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叶雕虽然看着叶片小,但花费的心血却不小,在薄如蝉翼的叶子上展现自己匠心的设计、丰富精美的图案并非易事,需要经历复杂的工艺流程、以及高超的雕刻技艺,并且在操作中必须手工制作,来保存叶子原有的天然状态,纵横交错,不能破坏叶子的天然脉络,“叶雕就是将大自然的美与民间艺术充分结合。”都婉莉说。

我和我的家乡|济南非遗叶雕:一叶一雕,刻出虎年别样风味

都婉莉正制作叶雕

于是,一支黑色中性笔,一把刻刀,一片树叶,就成了都婉莉叶雕创作的全部工具。整个创作过程,每一刀要求精准无误,稍有不慎,无论前期制作多么精美,都会前功尽弃。“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创作过程只能细心,并且一气呵成。”都婉莉提到,为了确保叶雕作品的平整度和存放时长,在定型、阴干、晾干、压平之后,都婉莉叶尝试涂抹防腐液、涂防脆液,一件叶雕作品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历时一个月才能完工。

2015年5月,济南叶雕被列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都婉莉说,自己的叶雕创作由兴趣而生,也是由兴趣而坚持,一晃过去了二十载,她把剪纸和叶雕当生活,并乐此不疲。每当做起来叶雕,都婉莉就沉浸在自己用刻刀构造的奇妙世界里,与一片树叶展开对话。任外面世界多纷扰,她都可以不被打扰。

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的故事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都婉莉的手中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叶雕作品。她手下的刻刀,让经历了风雨的树叶有了第二次新的生命,也赋予了每件作品不同的故事。

每逢刮风下雨,就成了都婉莉最快乐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时才能有鲜嫩的树叶掉落下来。叶雕光叶子的选择就非常有讲究,树叶的叶脉要清晰,叶片薄厚适中、色泽均匀无斑点,才能做出图案精美、可长久保存的叶雕作品。直到现在,都婉莉的冰箱里还保留着新鲜的树叶,以保证自己随时都有叶片可雕刻。

这么多年,她转遍了千佛山、英雄山和泉城公园,哪个地方有什么树种、哪边的树叶长势好,什么季节叶子会变色,她都一清二楚,甚至有时候在路边看到落叶,就会俯身翻看是否合适做叶雕。玉兰叶、冬青叶、杨树叶、石楠叶、梧桐叶等,都成了她叶雕作品的选材。

我和我的家乡|济南非遗叶雕:一叶一雕,刻出虎年别样风味

都婉莉正在展示自己的叶雕作品

在不断探索中,都婉莉对叶雕工艺做了很多更新,她的叶雕作品早已突破了单一的艺术风格。“用年轻人的话说,我就是入坑了,而且停不下来了。”都婉莉最为得意的是自己创作的变色叶雕和拼色叶雕,树叶有绿色、黄色、红色,但有的树叶经过重叠、交错,会有两种不停的颜色,为何不利用这特殊的颜色进行雕刻呢?都婉莉认为,这才是最能展示大自然巧夺天工与天人合一的形式,于是,都婉莉利用这种树叶,做成了金玉满堂,猴吃蟠桃等图案,比如一片法国梧桐树的叶子上雕刻着猴子吃桃,而叶面本身的红斑就是猴子手中的桃。都婉莉还将花瓣创新融入了作品中,创作出金玉满堂、孔雀开屏等图案,图案与叶片巧妙融合、浑然一体。

20多年来,都婉莉刀工日臻成熟,已经创作了上千幅作品,每件作品她都记录好创作时间,压实制成标本保存成册。翻看都婉莉的叶雕作品集,既有龙凤呈祥、翎毛花卉、鸟兽虫鱼,也有现代元素的福娃、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只要有特殊的时间和节点,都婉莉都尝试着用手中的刻刀和树叶记录下来,在她的作品集中,其中最小的一幅是用了黄杨叶,叶片只有指甲大小。

做各式各样“福虎”“寿虎”“吉祥虎”,成了都婉莉这个春节期间的“必修课”。一片片展现虎的姿态、寓意虎年吉祥的剪纸和叶雕作品在都婉莉手中成型。都婉莉认为,虎为百兽之王,是勇气和胆魄的象征。创作老虎图案,也是希望能够虎虎生威迎新春,在虎年能有个好兆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