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這個職業是高尚的,同時也是門檻最低的,從未有過任何的教育訓練和考試,卻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是成年人,淩駕于孩子之上,仿佛自己是孩子命運的主宰者,不允許對孩子做出任何忤逆的動作。
其實,孩子會漸漸擁有自己獨特的意識,他們希望父母可以聽從自己的意見,可是在父母眼裡,從未将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他們隻是怕麻煩,希望孩子可以聽自己的話。
家長教育出一個聽話的孩子,并不光彩,畢竟每個孩子都該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讓孩子懂得自己該做什麼,勇于堅持自我,孩子能力有大小,而做自己是孩子成長的開端。
1
經常使用“指令式”教育方式的家長,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強迫孩子聽從指令
對于很多家長而言,他們往往認為孩子是屬于自己的,自己的做法也是為了孩子好,是以,往往會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反而會強迫孩子聽從自己的指令,希望通過這種方法讓孩子免受傷害。
父母強迫孩子的方式很老土,看似彰顯了父母的威嚴,卻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内心,他們渴望被父母看到,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肯定,可是家長卻習慣性忽略孩子的感受。
威脅孩子
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漸漸和父母背道而馳,父母看到孩子如此難以掌控,難免會試圖曲線救國,比如采用威脅的方式,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感受到恐懼,進而主動服從父母的意見。
或許對于很多家長來說,看到孩子走彎路,内心會痛,他們不惜動用任何的方式希望孩子能夠聽從自己的話語,而威脅孩子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完全不将孩子放在眼裡
明明孩子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可是很多家長卻偏偏不将孩子的意見放在心上,甚至認為孩子的思想不健全,不給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直接拒絕孩子。
父母完全不将孩子放在眼裡,他們一直将孩子當成不懂事的人, 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孩子早就已經沒有了自己的思想,因為他們從未被尊重過,更不懂得堅持己見,不健全的教育方式,往往會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
2
“指令式”教育方式慎重使用,因為它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養
孩子缺乏責任感
孩子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可是父母卻總是逼迫孩子聽從自己的意見,仿佛自己是孩子的救世主,久而久之,孩子早就已經失去了主見,習慣性聽從别人的說法,至于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早就已經抛到了九霄雲外。
孩子缺乏責任感,完全不懂得自己肩上該承擔的責任,遇到困難 ,一味地退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逃避自己的責任,往往會被身邊的人看扁,成為大家口中不可以依賴的人。
自卑
孩子認識自己是從别人口中開始的,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優秀,可是他們知道如果父母總是忽略自己,那麼自己肯定是不優秀的,難免會在内心裡産生自卑的情緒。
他們一方面不斷地希冀着美好的未來,另一方面卻又沒有辦法直面自己人生的慘淡,他們擔心失敗,不敢于嘗試新的挑戰,總是躲在角落裡,希望可以做一個透明人,避免被其他人注意。
叛逆
明明自己有不錯的想法,可是家長卻始終不予重視,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往往會對父母産生怨念,反而會故意做出叛逆的行為。
看到孩子叛逆的行為,家長别總斥責了,或許并不是孩子的錯,家長的問題得以解決,那麼孩子也會改掉叛逆的行為習慣。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影響深遠。
3
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事關愛和傾聽
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明明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如果家長還想着掌控孩子,這種做法往往會讓孩子反感。
其實,教育孩子,要學會對症下藥,傾聽孩子的心聲。
家長一味地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殊不知,自己的做法卻已經傷害了孩子,親子之間溝通不暢,孩子對父母産生了誤解,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差。
溝通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孩子
在溝通的過程中,很多家長習慣将溝通當成自己的一言堂,他們習慣性給孩子規劃一切,可是卻認為孩子理應無條件聽從自己的話語,這種做法往往會讓孩子自慚形穢。
如果自己足夠優秀,又怎麼不能得到父母的尊重,一個從未被父母尊重過的孩子,往往會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隻有父母學會尊重孩子,孩子方能敢于争取自己的權利,即使遇到了突如其來的事情,也可以勇敢面對。
懂得體面退出孩子的生活,教會主權
國内的家長大多擔心自己不夠愛孩子,他們習慣性幫助孩子做一切事情,可是孩子長大後,卻依然事無巨細地幹涉孩子的生活,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順利成長。
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哪怕選擇漏洞百出,家長依然要予以尊重,家長學會放權,孩子的成長方能更加快速。
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挫折,而挫折也是孩子前進路上的墊腳石,家長要理性看待。
每個孩子的人生都有無數的可能,如果家長一味地掌控孩子,采用指令的教育方式,難免會讓孩子失去自我,他們習慣了活在家長的陰影裡,早就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
家長教育孩子無非是想讓孩子更加優秀,應該根據孩子的表現調節自己的教育方式。
|箴言22:6|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