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夕夜守歲,千年風俗

央視“中華春節習俗溯源”節目開播。歌手毛不易在節目中獻唱《守歲》一歌,曲調婉轉,演唱投入。詞作者尤其牛,是蘇轼。

公元1062年除夕,時年25歲的蘇轼正在今陝西鳳翔為官,而他的弟弟蘇轍則遠在京師開封。

蘇轼兄弟情深,如今兄弟二人各在一方,正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之時。又念及家鄉有“守歲”風俗,于是作《守歲》寄贈弟弟。

詩為五言古詩,共十六句,分三層。

前六句,第一層,以“赴壑蛇”為喻,寫除夕夜就像要鑽進深溝險壑的大蛇一樣,大半個身子都已不見了,人無論如何勤快,也休想僅憑抓住它的尾巴就能留住它了。

詩名《守歲》,詩人一下筆卻來一個“歲”是守不住的,是以根本沒必要守。這六句,可謂筆底波瀾,欲擒故縱。

中間六句,第二層,描繪守歲的情景。回憶家鄉守歲風俗,兒童強打精神,笑語喧嘩;大人則深恐天一亮,又徒增一歲。可是時光并不等人,北鬥星已西斜,天亮即在片刻間。

詩人舉重若輕,短短三十六字,寫家鄉風俗,卻也繪盡千百年來老老少少除夕守夜的情景。千年之下讀來,令人感同身受。

最後四句,第三層,詩人用前兩句呼應詩歌第一層的欲擒故縱,告訴讀者,守歲是有理的——新年年年有,人們歲月蹉跎的恐懼也時時在,是以要珍惜即将失去的分分秒秒。

詩歌最後兩句,化用白居易“猶有誇張少年處”勉勵弟弟和自己,共惜年華,積極奮進。

守歲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在晉人周處的《風土記》中就有了記載,如今相沿,已有近兩千年的曆史。

蘇轼這一次,共寫了三首詩。第一首,《饋歲》,寫年末親朋互相饋贈問候之風;第二首,《别歲》,寫大家用美酒佳肴相約;第三首即《守歲》,除夕夜,衆人通宵達旦不睡,送舊年,迎新年。

守歲風俗,因地域不同,而風俗各異。大家的家鄉都有什麼樣的守歲風俗?歡迎分享。

除夕夜守歲,千年風俗
除夕夜守歲,千年風俗
除夕夜守歲,千年風俗
除夕夜守歲,千年風俗
除夕夜守歲,千年風俗
除夕夜守歲,千年風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