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從古至今,收藏圈都有一個大類,即“古币”,這也是數千年來,曆代政治、經濟、文化資訊的載體,其收藏價值和意義可見一斑;當然,“物以稀為貴”一直是古董、文物的價值展現,這裡還有一段“國寶鎳币”的傳奇故事。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回到1888年,正值清光緒十四年。當時的華夏可謂内憂外患,各種沖突層出不窮,這就生成了兩種對立的派别,即“洋務派”和“保守派”。

其中“洋務派”大臣李鴻章,在1888年手托3枚“硬币”讓光緒皇帝看,并希望盡快通過他主張的“币制改革”;這3枚硬币是委托英帝國“伯明翰造币公司”代鑄10分、5分和2分面值的鎳制樣币。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研究曆史的朋友或許知道,清末黨派之争異常激烈,想“改革”可謂千難萬險;更何況李鴻章要“改”的是國之根本,而且這3枚硬币上還都是洋文。

朝上“守舊派”大臣紛紛站出來反對,既然是清朝的貨币,怎麼可以連一個(滿)漢字都沒有呢,這種貨币流通出去,豈不有損“國格”?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還有一點,當時的清朝沒有鎳礦,要改币制,就要交給洋人代鑄;清廷不僅要支付給洋人“代鑄加工費”,還要支付鎳材、起運等費用,這種“币改”明顯得不償失。

暫且不管這場改革的必要性,反正無論什麼,“洋務”和“守舊”之争是必然的。最後還是垂簾聽政的慈禧一錘定音,否定了李鴻章的“币改”,那3枚硬币樣闆也從此不知所蹤;雖說“3枚樣币不知所蹤”,坊間卻一直在傳聞,而且成了珍貴的收藏珍品,也就是後來俗稱的“伯明翰币”。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說到這,事情也該結束了吧?恰恰相反,這段故事在此時才剛剛開始。前面說“3枚硬币不知所蹤”,誰知新中國成立後,它們居然再次出現了;上世紀80年代,上海有位叫“陳福耕”的人,他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在廢品站裡“撿漏”,尤其對銅、鐵、錫等金屬感興趣。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實事求是地說,那時候雖然有古董收藏,但對“古币”有研究的人并不多,其價值遠遠不如郵票,是以廢品站時常能看到各種銅錢;“陳福耕”比較特殊,大家都在集郵的時候,他卻收藏起了“銅闆”,還拜在古币專家“馬定祥”的門下。

1982年,“陳福耕”在上海中興路,花7塊收來一大罐的銅闆;那時的“7塊”可不一般,花7塊買一堆廢銅爛鐵,這更是令大多數人難以了解。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誰讓“陳福耕”有這愛好呢,回家後忙不疊擺弄起一堆鏽迹斑斑的銅闆,其中一枚灰白色,滿是油膩的鎳币引起了他的注意;按理說,中華曆代王朝用的都是銅錢,這枚鎳币應該是年代比較近的東西了。

也是好奇,“陳福耕”将這枚鎳币清理幹淨,就見其大小和當時“1分”硬币差不多,正面印着數字“5”,周圍有珠圈,上下都是洋文;尤為明顯的特點是,這枚鎳币的背面居然出現了一條蟠龍,上下兩端也全是“洋碼子”。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這就奇怪了,滿是“洋文”,按理說這枚鎳币是外國的東西,但印着“蟠龍”是啥意思?陳福耕對照《英漢詞典》仔細檢視,原來,這枚鎳币的正面上端洋文是“伯明翰造币廠”,下端是“英格蘭”字樣;其背面上端的洋文是“鎳币樣闆”,下端标着“千克”字樣。

陳福耕一陣狂喜,難道這就是馬定祥老師,經常給自己提起的“伯明翰鎳币”?陳福耕抓起那枚鎳币,飛也似地直奔老師的家。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馬老師聽聞後也不敢相信,百年前那3枚鎳币早已不知所蹤,如今就連國外也隻有“10分”鎳币的拓本;如果徒弟發現的真是“3枚鎳币”其中之一,那可是國内第一次發現此類珍品,堪稱“國寶”。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後經反複确認,陳福耕手裡的正是3枚“伯明翰鎳币”中的“5分鎳币”,也就是後來的“龍圖鎳币樣版”;至此,“陳福耕”名聲大噪,其影響力直達海外,就連後來英女王訪華,想看看此币都未能如願,隻得到一紙“拓本”。

放下“後來”,先說1984年12月28日。一輛豪華轎車駛進了“陳福耕”的家,下車的是一位自稱“受英國皇家錢币協會所托”的人,想以10萬美元收購他手中的“伯明翰”5分鎳币。

别說1984年,就是現在的“10萬美元”也稱得上巨款;結果,“陳福耕”不為所動,起身送客表示“國寶絕不出售”。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這番義正言辭,雖然趕走了來人,卻引來更大的禍端;1989年3月27日,“陳福耕”家忽然闖入兩個人,将其五花大綁,搜羅出兩大包“古币”後逃之夭夭;幸好“陳福耕”未受到大的傷害,并及時報警,該事件一度引起社會各界的轟動,因為那枚國寶級“5分鎳币”也在丢失物品之列。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随後,上海警方迅速成立專案組,但經過半年多的偵查,那些“被劫古币”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直到第二年,一枚“天德重寶”在福州出現,“陳福耕”懷疑這枚古币就是自己曾被劫掠的衆多古币中的一枚,并跟随偵察員直奔福州。

對“古币”有研究的朋友或許知道“天德重寶”的價值,曾有一枚在新加坡公開拍賣,竟拍出了150萬新币的“天價”,換算後,當時價值近800萬人民币;毋庸置疑,“天德重寶”堪稱珍币,國内擁有它的人并不多,“陳福耕”就是其中之一。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當見到那枚“天德重寶”後,陳福耕一眼就辨認出這正是自己被劫古币中的一枚;警方順藤摸瓜,終于在上海圓明園路抓獲了一名竊賊,随後另一名犯罪嫌疑人也終于落網。

幸好,這兩名竊賊知道事關重大,不敢輕易出手,直到被抓也未來得及将“兩大包”古币進行分售;如此,警方順利追回被竊贓物,其中也包括那枚國寶級“伯明翰5分鎳币”。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還要強調一下,“陳福耕”在古币收藏圈享譽盛名,他尤其對明朝錢币頗有研究;據說,他的收藏裡包含了明朝所有“年号”的古錢币。

這講究可多了,“陳福耕”的收藏,從朱元璋起事時鑄的“大中通寶”,直到明朝覆滅後,“南明”福王等政權鑄造的“南明錢”;甚至還有李自成、張獻忠、韓林兒、吳三桂等人物、政權鑄造的錢币。

此人曾“7塊”買來一罐銅闆,裡面竟然有“國寶”,還差點被搶走

試想,“天德重寶”就已價值數百萬,那麼世間隻有一枚,且連英女王都看不到的“伯明翰5分鎳币”,它的價值又該是多少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