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唯一的外籍志願者:會以親身經曆告訴世界中國如辦好何冬奧

(北京冬奧會)烏克蘭志願者:将以親身經曆告訴世界中國如何辦好冬奧

中新社北京1月31日電 題:烏克蘭志願者:将以親身經曆告訴世界中國如何辦好冬奧

中新社記者 郭超凱

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地下2層,不到5平方米的國際奧委會新聞服務台,是烏克蘭籍北京冬奧志願者李遐常待的地方。進入冬奧閉環這幾天,精通中、英、法、俄、烏5門語言的她已經為來自世界各國的媒體記者解決了不少難題。

在主媒體中心536名志願者中,李遐是普通又特殊的那一個。普通在于她和其他志願者一樣來自北京高校,對志願服務抱有滿腔熱情;而特殊則在于她是唯一一名外籍冬奧志願者,金發碧眼、熱情陽光,讓人眼前一亮。

談及以外國留學生身份參與北京冬奧會,“其實榮耀感還是有的,因為我也為中國自豪”。李遐表示,來中國8年多,自己的個人成長已經融入中國發展之中,從夏奧到冬奧,這些年中國一步步走來,可以明顯看到其成長與進步。

21歲的李遐已經遊曆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李遐與家人來到中國,成都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讓這一家人為之着迷,2013年他們選擇移居成都,徹底在中國留了下來。

8年前,這位叫“Nika”的靈氣女孩,還一句中文都聽不懂。“李遐”是她給自己起的中文名,“‘遐’有遠方的意思,我來自遙遠的烏克蘭”,也希望自己講述、記錄的“中國故事”能“聞名遐迩”。

踏上中國土地之前,李遐和不少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仍停留在“擁有上下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國度”,而在中國生活這些年,她發現古老文化隻是中國的一面,“當下的中國同時也是現代化十足”。

8年間,從西南财經大學到中國傳媒大學,從成都到北京,李遐已經徹底融入中國,她愛吃川菜、粵菜,喜歡漢服和打麻将。如今的她不僅說得一口标準的國語,四川話也不在話下,甚至能熟練地運用時下熱門的網絡用語。

2020年,李遐得知北京冬奧會招募志願者,有着10多年志願服務經曆的她毫不猶豫報了名,經過層層選拔、多輪教育訓練最終如願。1月18日進入冬奧閉環前,李遐專門發了一條微網誌:“馬上就要去冬奧會貢獻我的一份力量了,興奮又緊張”。

作為全球首座“雙奧之城”,近期世界目光都在聚焦北京。

“全世界都好奇中國是怎麼做到的?”“而我最大的優勢就是此時此刻我在這裡。”李遐說,能夠在疫情期間參與北京冬奧會這一全球體育盛會,她将“以親身經曆告訴更多的外國人這裡發生了什麼事,中國人是怎樣辦好這場冬奧會的”。

事實上,在中國8年,李遐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充當中外對話的“文化橋梁”。早年間她曾憑借多組不同風格的藝術照引發熱議,其中一組漢服照片更是讓她火“出圈”。如今的她在微網誌擁有13萬粉絲,是一名小有名氣的“網紅”。近年來,她到中國各地采風拍攝,以外國人的視角對外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冬奧期間她打算用Vlog的方式記錄閉環裡的故事。

1月31日是中國農曆除夕。中國人在除夕夜有吃餃子的習俗,李遐說自己也會入鄉随俗,到主媒體中心餐廳嘗嘗餃子。這一天她将以主持人的身份參加志願者駐地線下春節晚會,和志同道合的志願者小夥伴們在冬奧閉環裡過一個特殊的中國年。(完)

唯一的外籍志願者:會以親身經曆告訴世界中國如辦好何冬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