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清照的兒女情懷

李清照是大陸文學史上的著名女詞人。詞論家沈去矜曾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認定了李清照"詞之正宗"的地位。她一生坎坷,其詩詞也反映了她由婚初之前的浪漫清新而後經黨争之涉累蕩跌再而棄國離家亡夫倉皇颠沛流離極度孤苦、凄苦人生經曆,其詞風也由清新婉約轉為後期的沉郁悲愁。縱觀其前前後後之詞以言愁為主,兼有浪漫幸福,前期的詞主要是描繪少女時代的美好和浪漫氣息,及婚後與丈夫的離愁别緒,而宋室南渡之後則為切膚的悲國懷仁之愁,實則為展現她對亡夫趙明誠的一如往昔的真情。

李清照的兒女情懷

她在《點绛唇》(蹴罷秋千)寫道:"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從中看到的是一段純真而豐饒的青澀時光,那種羞澀和矜持,也隻有閨中才俊李清照,才寫得出這樣一段細膩的神韻之美,一個俏皮活潑的幸福少女形象躍然紙上。"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點出一種少女的慵倦和天真爛漫,甚至還有些不拘小節。剛蹴罷秋千,連手也懶得擡,正"薄汗輕衣透"時,甯靜被打破。"見客入來,襪刬金钗溜",陌生人的無意闖入,讓她華容不整,慌不擇路,想要逃走,卻又在門口停住了,倚門偷窺。癡情莫如李清照,少女之愛一如衆人,有羞澀有驚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要借一枝梅子去掩飾,想這來人定是一個英俊的少年郎,此一"倚門回首"可把未來夫婿刻劃上心了,也将女兒家耐人尋味的心思、初次遇見愛情的嬌羞之态表現得淋漓盡緻。

李清照的兒女情懷

婚後,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情投意合,如漆似膠,一同研究書畫金石,過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這點可以從李清照的《後序》中看出,"每朔望谒告出,質衣取半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此時期的詞作表現出來的兩情相悅、刻骨相思都是基于這種深厚的夫妻之情。

這樣的幸福卻随着趙明誠遊學、出任而變成了離愁别緒,每天對丈夫日思夜想,于是便有了婚後稍有别離便"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點绛唇·寂寞深閨》)的離恨愁思;"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的離情愁緒;"酒意詩情誰與共"(《蝶戀花·離情》)無共鳴之人在身側,月僅隻是月,風僅隻是風,酒也僅隻是酒都無甚情趣了,空有可期浪漫之境。但,最能展現因丈夫遠遊而寫離别相思的佳作是《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的兒女情懷

婚後與丈夫的離多聚少,作為一個有着豐富情感的女子,李清照将這種獨處深閨的孤獨寂寞,以及無法排遣的相思苦态通過這時期的詞作展現出來。

黨争之變,涉累的李清照的生活來了個翻覆,從前優雅的生活環境,京都的繁華景象,漸離她而去。她取号"易安居士"是試圖通過易地居住而求取過上安定平穩生活,李清照得到了短暫的10年平靜安甯的無限樂趣生活時光。然而,很快,鐵馬金戈沖潰了北宋王朝,李清照從此雖多異地而居卻不再得以過上平安穩定的生活了。此後詞風大變,深沉的憂國和濃郁的思夫之情躍然詞裡,《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寫出她處于國破家亡之時,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是以感情悲痛。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拟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不徒俯視巾帼,直欲壓倒須眉",這是古人對李清照詞作的贊譽,雖為女流之輩,但也有高遠的理想、豪邁的抱負,她的人格也像她作品一樣令人崇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