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家口興隆先民如何探索冰雪世界

近年來壩上高原的一系列考古發現,徹底颠覆了曆史記載帶給我們的舊有認知,打破了今人認為這裡的古代先民“居無定所”的刻闆印象。經過系統發掘的興隆遺址等考古發現證明,距今9000-7000年左右,正是這片天地孕育了中國最早之一的定居社會。而興隆等遺址所代表的裕民文化先民與長江下遊的上山文化、長江中遊的彭頭山文化、遼河流域的興隆窪文化、中原地區的裴李崗文化等的先民一樣,是中國境内最早的一批定居者,他們各自創造的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通過對興隆等考古遺址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裕民文化先民們在壩上高原的美好生活,以及他們對冰雪世界的早期探索。

裕民人已經開啟了大規模的定居生活。面對壩上漫長的寒冬,9000-7000年前的先民,首先聚落精心選址:定居聚落大都位于可避大風的山谷深處或山坳之中,房子位置均選擇向陽的山坡西坡或南坡。其次,在聚落内部,先民修建了深穴式的房屋。這種房屋主體挖在地面以下,隻有屋頂部分露出地面,類似于東北地區的“地窨子”。這種設計不僅有利于保暖,而且能夠防止大風的侵擾。

穿對于冰天雪地中的人們顯得至關重要。至遲自舊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就發明了骨針、骨錐等縫紉工具;可以縫制獸皮等材質的衣物禦寒保暖。興隆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制作精良的、各種樣式的骨針、骨錐、骨刀等工具。由此推斷,當時裕民人制作衣物的數量大大增多,水準也明顯提高。

張家口興隆先民如何探索冰雪世界
張家口興隆先民如何探索冰雪世界
張家口興隆先民如何探索冰雪世界

來源: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