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兩年沒有回家的陳女士,今年不得不回家過年。
第一年沒回家,她說換了新工作,過年比較忙,要在工作加班是以沒時間回家。
第二年沒回家,她說因為疫情原因,她沒辦法回家了。
而今年,陳女士最初依舊沒想要回家,可架不住父母和弟弟的輪番勸說,她還是硬着頭皮回家過年。
為什麼不願意回家過年?
因為陳女士的父母,親戚們,已經給她安排好了14場相親。
大年初一之前有6場相親,平均一天相親3次;而年後還有8場相親,她過完年初六就得準備回去上班。
也就是說,本打算回家過年好好休息幾天的時間,全都被相親占據了。
當代年輕人“恐懼回家過年”的原因之一,就是無法面對父母和親友們的拷問:“找對象了嗎?什麼時候結婚?”
而且,每次回家過年,都必然走上家人們給安排的相親之路。
相親這件事,想必不少人都有過經曆。
這是個不确定因素極高的事情。
遇到喜歡的,看對眼的,三觀相似,彼此條件差不多的相親對象,簡直是比出門撿到錢的幾率還要低。
畢竟,你有你的擇偶标準,對方也有他的擇偶标準。
但為了應付家人的“催婚”,不得不逼着自己扛下來這一切。
相親很累,過程很繁瑣,但我們也要做到體面的相親。
-01
常見的相親模式,有哪些?
第一:走走過場式相親
一般來說,這種相親模式主要在小縣城裡面發生。
男生和女生在各自家人或者媒婆的帶領下,隔着一條路看着彼此。
如果第一印象還不錯,那兩個人就各自走向對象,一起壓馬路,一邊走路一邊聊聊天。
無論成功與否,都會盡快結束這次相親,随後通過媒婆在中間傳話。
第二:正經嚴肅式
這種相親模式,一般都是兩個人背後的家人親戚所介紹的相親對象。
要麼是對方朋友家的孩子,要麼是同僚家的孩子等。
對于他們而言,十分重視年輕人的這次相親。
于是,他們會張羅着找個餐廳,彼此坐在一起吃頓飯。
一般,男方的父母和家人會出現,女方也會帶着親戚來“參謀把關”。
不過,飯局的氣氛也是微妙的。
大人們在那裡有一句沒一句地聊着,兩個年輕人卻相對無言,隻有淚兩行。
這種相親模式,倒不像年輕人相親,而是兩個人被“架在火盆上烤”。
沒辦法,不來就是“大逆不道”,來了就得默默承受。
第三:單獨約會式
一般來說,男女的相親會從線上開始,在網上聊聊天,互相分享一些生活和工作狀态。
這個過程,是交換資訊,互相了解對方,不至于接下來的相親那麼尴尬。
而如果兩個人線上上聊天的氛圍不錯,感覺也挺愉快,那麼才有接下來的約會模式。
要麼是咖啡廳,要麼是餐廳,有些人還會主張到公園或景點相親。
這種相親模式,成功率更高,也能夠讓參與相親的雙方,都保持清醒且理智的頭腦。
-02
過年相親,該如何做到體面?
第一:營造好的第一印象
對于男生來說,換一身幹淨得體的衣服,不要佩戴首飾,将頭發打理一番。
無論你的顔值如何,幹淨得體的穿着打扮,才能讓你的形象最好地展現出來。
對于女生而言,簡單化化妝,穿着大大方方,盡量将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
營造好自己的第一印象,是對彼此最基本的尊重。
你見過男生相親的時候穿着大褲衩子,穿拖鞋嗎?
你見過女生相親,穿着睡衣出門嗎?
第二:過年相親,可以準備一份小禮物
如果你在外地上班,那個地方有什麼有趣又不貴的小禮品,完全可以多帶幾份回家。
畢竟,你也不知道家人會給你安排多少個相親對象。
在初次見面時,無論接下來的相親環節結果如何,給對方準備一份小禮物,都能大大提高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好感。
第三:相親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談吐
無論男生還是女生,想要愉快地進行這場相親,都應該讓自己表現得盡可能大方。
男生更應該主動找一些話題,避免過程冷場。
兩個人本就不怎麼熟悉,又相對無言,那豈不是更尴尬了?
如果有好感,那就盡情地分享;
如果沒有好感,那就掌控着相親的時間,控制在合理的時間範圍内,找機會結束這場約會。
-03
相親時,該避免哪些事情?
第一:最好不要請朋友一起相親
你要記住,是你相親,不是朋友幫你相親。
無論你是緊張,擔心還是害怕尴尬,都不應該帶着别人去相親。
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
男生A相親,帶着單身朋友B一起去助陣,結果相親女生看上了B。
你們看,萬一遇到了這樣的事情,那得多尴尬啊?
是以說,跟身邊的朋友關系再好,也不要叫人家陪你相親。
成年人,有些事情總得自己面對吧。
第二:無論喜歡與否,都不要着急做決定
你喜歡對方或者不喜歡對方,都沒什麼。
但一定要記得,不要當時就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答複。
讓自己冷靜一些,回家後反思你們倆相親的過程,然後再去比對你的擇偶要求,再給出最後的答複。
過年相親畢竟需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壓力,無論家人怎麼催促,都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
不要過分抗拒,但也不要為了湊合開始一場不情願的感情。
今日話題:
今年過年,你被安排了幾場相親?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