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車評觀察 《車評社》第518期

前言:如今說到汽車召回,已經是屢見不鮮的話題。

雖然大陸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晚,但是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之一,汽車召回數量也相當驚人。

據統計,自2004年《缺陷汽車産品召回管理規定》開始實施,正式建立汽車召回制度以來,中國在汽車召回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截至2021年底,目前累計召回汽車9130萬輛,中國在召回數量位居第二,僅次于美國。

另據統計,近5年來,大陸汽車安全召回平均每1.6天發生一次。

其中,2021年大陸共實施汽車召回232次,涉及車輛873萬輛,召回數量同比增加29%。從召回部件結構看,因發動機和電子電器部件存在缺陷召回的,占總數量的84%。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此外,與2019年召回214批次和2020年召回190批次相比,2021年的召回批次總體較多。

然而,到了2022年,這一召回的數字仍在遞增。

1

五個品牌,召回153萬輛

1月2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了5起召回公告,涉及豐田、五菱、奇瑞、奧迪、奔馳5品牌的共計1534910輛汽車将被召回。

其中,豐田、五菱、奇瑞、奧迪4品牌召回量皆超過10萬輛規模。自主品牌方面,五菱與奇瑞共召回756410輛;合資方面,奧迪、豐田、奔馳則召回778500輛,從規模上看是不分上下。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具體來看:

豐田決定自2022年3月25日起召回共計323915輛卡羅拉和雷淩汽車,占比21.10%。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召回原因:

本次召回範圍内的車輛由于發動機點火線圈制造問題,導緻部分點火線圈内部的1級線圈支架尺寸存在偏差,1級線圈可能與中心鐵芯接觸,線圈中銅線與中心鐵芯間的絕緣度降低。

極端情況下,發動機運作中可能引起1級線圈和中心鐵芯發生短路,使得保險絲熔斷,切斷供給火花塞的電源,導緻車輛在行駛中熄火,增加了車輛發生事故的風險,存在安全隐患。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上汽通用五菱宣布自2022年3月10日起,召回多達609779五菱宏光S3、新五菱宏光S汽車,占當日召回總量的39.73%。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本次召回範圍内車輛的手動變速器零件制造尺寸超差,導緻擋位保持力不足,特定工況下可能引起6擋偶發性脫擋,造成車輛暫時出現動力傳遞中斷,極端情況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奇瑞宣布自即日起召回共計146631輛汽車,占比9.55%。其中,艾瑞澤5(艾瑞澤5/EX/GX)汽車,共計121881輛。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本次召回範圍内的車輛由于變速箱冷卻油管裝配過程中可能存在卡箍卡緊力不夠或位置不正确,在車輛長期使用過程中可能造成變速箱冷卻油管脫落,出現變速箱漏油、故障燈亮的現象,極端情況可能引起變速箱動力傳遞中斷,存在安全隐患。

另召回2016年5月9日至2018年12月30日生産的比對CVT 19變速箱的部分2016款瑞虎7汽車,共計24750輛。

本次召回範圍内的車輛的變速箱冷卻油管由于結構設計原因導緻強度不足,存在開裂漏油的風險,會出現變速箱漏油、故障燈亮的現象,極端情況下可能引起變速箱動力傳遞中斷,存在安全隐患。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奧迪則宣布将于2022年2月28日起召回453791輛國産奧迪Q5L和368輛進口奧迪SQ5,共計454159輛,占比29.59%。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本次召回範圍内的車輛因網關控制子產品位于後排座椅下方的較低位置,如果大量液體意外灑到後排座椅上,可能會進入網關控制子產品,導緻網關控制子產品内部出現短路,進而進一步引發各種内部錯誤。

網關控制子產品有安全設計,如果檢測到不可信的信号,發動機、變速箱、轉向系統等會進入保護模式,此時變速箱離合器會斷開,造成車輛行駛中動力中斷,增加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隐患。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特别注意的是,奧迪的本次召回活動,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介入、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

奔馳宣布自即日起召回共計426輛國産和進口汽車。

其中385輛進口和國産C級、E級召回原因為車輛空氣懸架壓縮機的洩壓閥可能因腐蝕而産生卡滞,造成無法按預期調整車輛水準高度,車身可能卡在懸架的某一高度無法降低,這不符合國家相關強制性标準關于車輛空氣懸架的有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另有41輛進口CLA召回原因是車輛由于生産偏差,電動轉向助力系統的供電線接頭可能被熱熔膠污染。

熱熔膠的老化效應會導緻電動轉向助力系統供電線接頭的固定力減小,導緻接頭連接配接松動,極端情況下可能導緻電動轉向助力系統供電中斷,影響動力轉向輔助系統的功能,增加發生事故的風險,存在安全隐患。

從以上五家品牌的召回來看,五菱以61萬輛車型的召回排量在第一,緊随其後的就是45萬輛的奧迪和32萬輛的豐田,以及17.7萬輛的奇瑞與奔馳。

可以看出,所召回的車型覆寫了各個消費層級,其中熱銷奔馳C級、E級,奧迪Q5L,奇瑞艾瑞澤5等車型也成為了使用者投訴的重災區。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奔馳就是2021年國内召回榜冠軍。資料顯示,2021年奔馳累計17次召回共計2781204輛。其中,奔馳于三月份發起的高達260.1萬輛乘用車召回,也成為了2021年最大規模召回。

總結來看,近兩年的車輛召回,已經出現四大趨勢。

2

汽車召回 四大趨勢

一是,為了節能減排,實作“碳達峰”目标。

2021年7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生态環境部制定并釋出了《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截至2021年底,針對部分車型曲軸箱強制通風裝置、還原劑儲液箱、三元催化反應器、車載自動診斷系統OBD等重點排放零部件加強監管。

其中,上汽通用五菱的召回量僅次于梅賽德斯-奔馳,共計1456677輛,其于七月發起的大規模召回還成為《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後的首例相關召回。

二是,從硬體故障轉到軟體層面。

随着汽車電動化以及智能網聯化的發展,汽車召回的原因也從傳統的硬體故障拓展到軟體層面的問題。

尤其是因OTA發起的召回出現了10起,涉及車輛292萬輛——雖然召回次數不多,但覆寫面極廣,所涉車輛占到了去年召回數量的三分之一。

比如奔馳三月份大規模的召回與其車輛通信子產品軟體設計缺陷有關,部分車企如特斯拉和豐田也出現因駕駛輔助功能相關的問題而發起召回。

三是,召回的新能源車的數量不斷增多。

其中, “動力電池過熱起火”和“電控系統故障”依舊占比較大,是新能源車的首要安全隐患。品牌主要集中在寶馬、大衆、奔馳、特斯拉和保時捷等品牌。

資料顯示,去年大陸對新能源汽車缺陷的召回,涉及車輛總數為11.6萬輛;截至去年年底,大陸已實施229次針對新能源汽車缺陷的召回,涉及車輛總數198萬輛。

其中,屢創紀錄的特斯拉在國内累計進行6次召回涉及543811輛電動車,涵蓋了進口Model3/ModelS以及國産Model3/ModelY,占比超過新能源汽車召回總量的五成,并且遠超2020年同期召回水準。

四是, 3·15前的汽車召回增多了。

其實,不隻是趕在1月份緊急啟動召回的多家品牌,往年趕在315晚會之前召回的品牌就不在少數。

據車評社了解,去年1月份,國内10家車企共計備案召回乘用車73864輛。但與春節相伴的2月,汽車召回量猛增8倍有餘。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資料,去年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計發出11起召回公告,涉及10家車企23款車型,累計召回車輛達621224輛,不僅環比猛增,同比也有大幅增長。

其中,除了北京現代占據大半之外,一汽-大衆召回量超過12萬,内含大衆與奧迪品牌車型。值得一提的是,關于關于A6L以及進口A6 Avant、A7的召回,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啟動缺陷調查情況下開展的。

車評社|汽車召回成常态,本月已破153萬輛!

雖說汽車召回,車企主動承擔責任,是件“正能量”的事。但在“3·15”臨近之時,車企啟動“召回”有突擊“滅火”之嫌,不免讓人疑惑。

不過,類似奧迪品牌是在監管部門介入下,才進行召回,這樣的品牌形象、産品品質與售後服務,就更加令人擔憂了。

馬上進入2月份,你猜下一個“啟動”召回的品牌會是誰?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