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減”後首個寒假,中國小生在博物館裡過新年:讓“年味”值得回味

“雙減”後首個寒假,中國小生在博物館裡過新年:讓“年味”值得回味

圖說:錢學森圖書館裡,學生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習知識。

随着新春佳節臨近,滬上博物館都精心打造了底蘊深厚、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尤其是“雙減”政策落地後的首個寒假裡,對孩子們來說,“博物館裡過新年”也逐漸成為一種新年俗,不僅能解鎖就地過年新玩法,還可以弘揚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今年春節,滬上博物館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展覽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博物館裡尋“年味”

蝙蝠、梅花鹿、壽桃、喜鵲……走進上海市曆史博物館,展廳裡陳列着各式各樣的祥禽瑞獸、圖案紋飾,“福祿壽喜 美好生活——中華吉祥文化特展”以藝術史和自然史的雙重視角,呈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念、生存智慧、美學旨趣、心靈風景以及世世代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博物館舉辦的“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頗受歡迎,該館通過展出與老虎有關的文物,傳達辟邪、禳災、納福的美好寓意。崇明竈文化博物館展示了竈神産生的曆史、竈具、竈花以及古時祭竈的習俗,為春節增添了濃濃的煙火氣息。

除了應景的新春文化主題外,春節前後,不少博物館也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呈現别樣精彩。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海體育博物館打造了以冬奧和冰雪運動為主題的臨展,通過“逐鹿冰雪 賽場峥嵘”“群英荟萃 冬夢神州”“北冰南展 雪耀申城”三個單元講述冬奧故事。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記錄了猶太民族和中華民族互相幫扶的曆史,傳遞出兩個民族友善包容、向往和平、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希冀。

“商場裡的美術館”——APSMUSEUM 藝術空間、“老廠房裡的博物館”——上海長風商标海報收藏館、“上海最受關注二十大優秀建築”——中國證券博物館、“世界第三座打字機博物館”——陸漢斌打字機博物館以及“藏在花園洋房裡的博物館”——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都各具魅力,值得一覽。

“雙減”後首個寒假,中國小生在博物館裡過新年:讓“年味”值得回味

圖說:學生們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學習曆史知識

從“花式打卡”到“沉浸體驗”

春節及寒假期間,除了鼓勵孩子們走進博物館,如何利用博物館資源,實作博物館教育從花式打卡、走馬觀花向深度學習轉變,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世博會slogan如何翻譯,怎樣為家鄉設計對聯,如何為未來世博會布置國寶,設計啥樣的未來概念車……”有不少孩子走進世博館時帶着研學單,研學單上有許多好玩有趣的課題,孩子們可以借助研學單将課内知識與博物館知識相連結,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

一位帶着孩子來參觀的家長對這樣“沉浸式博物館研學”很滿意:“研學單能很好地将學科知識和館方資源相融合,孩子們可以邊聽講解邊學知識,家長隻要稍加引導,孩子們就能從中獲得很多樂趣,比走馬觀花地看一遍收獲要大。”

在中華藝術宮,研學單同樣發揮着重要作用。孩子們通過研學單,以“海派藝術的新生”為主線,将館内收藏的上海藝術發展史上的裡程碑作品進行有機串聯,在研學單的引導下感受美術作品背後蘊含的曆史變遷和時代進步。

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以“星際航行學院”為背景,三份融合了實體、數學、科學特色的主題研學單引導着孩子們走進錢學森的世界,感受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曆程,實作“遊中學、學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學并舉,知行合一”。

“雙減”後首個寒假,中國小生在博物館裡過新年:讓“年味”值得回味

圖說:錢學森圖書館舉行的學生研學活動

讓年味值得回味

這些研學單的設計和研發工作由華東師範大學中外博物館教育研究中心發起,該中心集結了18所學校25名教師,基于國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校教育教學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館的學科資源,結合相比對的教材内容,從學科教育的視角充分挖掘了長三角近百家博物館資源,出版了“博物館教室”系列。

記者獲悉,“博物館教室”系列一《博物館學科探究之旅》已正式出版上線,它以“博物館教育+學科知識”為特色,從“一館多學科”和“一學科多館”的角度設計了多條研學路線。而《百館百單:跟着課本去研學@博物館》則在涵蓋系列一内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博物館”的邊界,突出“五育并舉”的需要,凸顯“上海文化”品牌和“建築可閱讀”理念,配合上海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行動計劃的要求,引導學生從課本走向博物館,在現實情境中也能主動學習思考,跨學科地觀察生活,提出并解決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中外博物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莊瑜表示:“在春節及寒假期間,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将走進博物館,我們希望孩子們能以研學單為支架,在博物館中觀有所感、學有所獲,讓博物館的知識和智慧成為自己探索到的新年的第一份禮物,讓年味值得回味。”

作者:張鵬

編輯:張鵬

責任編輯:姜澎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