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國友人浙江過大年:“很享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

外國友人浙江過大年:“很享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

外國友人手寫“福”字 徐佳伊 攝

(新春走基層)外國友人浙江過大年:“很享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

中新網溫州1月29日電(範宇斌 林智泉 張軒暢)迎春接“福”,體驗書寫春聯,一起吃頓團圓年夜飯……春節将至,年味漸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有不少國際友人選擇留下過個“中國年”。

浙江溫州樂清28日舉辦“留樂老外過大年”主題活動,6名從事外語教學行業的留樂外國友人歡聚一堂,體驗中國傳統年俗,感受濃濃年味。

外國友人浙江過大年:“很享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

外國友人手寫“新年快樂” 徐佳伊 攝

當日,在樂清市樂成街道水塘山村一處古色古香的小院内,大紅燈籠高高挂,充滿過年的喜慶氣氛。一張大圓桌映入眼簾,一袋面皮、一盤肉餡、一碗清水,戴着“中國紅”圍巾的外國友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包起餃子。

“将肉餡放在餃子皮中間,餃子皮邊緣沾一些清水,再将餃子皮對折,像這樣弄出褶皺……”在了解制作餃子的詳細流程後,外國友人們圍在桌子旁,忙得不亦樂乎。

外國友人浙江過大年:“很享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

外國友人展示自己寫的“新年快樂” 徐佳伊 攝

“來中國這麼久,我隻吃過餃子,今天終于知道餃子要怎麼包了,非常開心。”在逐漸摸到竅門後,來自南非的Nevilleen興緻勃勃地包出一個個像模像樣的餃子。

中國女婿、來自喀麥隆的Daniel包起餃子來更是輕車熟路。“沒有辣椒都不會吃餃子了。”說着一口流利中文的Daniel笑着說,包餃子是他家過年的“必選項”,在中國的12年時間裡,這早就成了他的“拿手活”。說完,他開心地向朋友展示自己包的餃子。

外國友人浙江過大年:“很享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

外國友人手寫春聯 徐佳伊 攝

餃子熟了,香氣四溢,外國友人圍桌而坐,大快朵頤。除了餃子,美味的炒粉幹,香飄飄的本地雞,象征年年有餘的魚等美味佳肴先後端上桌,這頓特别的年夜飯給他們留下了難忘的節日記憶。

在書法體驗活動現場,看着中國老師在桌案上揮毫潑墨,來自澳洲的Mila按捺不住想嘗試一把。第一次握毛筆的她有些手足無措,便“依葫蘆畫瓢”,嘗試着在紅紙上寫下了“新年快樂”幾個大字。一寫完,興奮的她立即讓朋友給自己和作品來了一張合影。來自辛巴維(威)的Liberty、來自南非的Delon躍躍欲試,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手執毛筆寫下了各式各樣的“福”字。

外國友人浙江過大年:“很享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

外國友人包餃子 徐佳伊 攝

來自馬拉加西的Onisoa則現場“秀”了一把,憑借記憶一筆一畫認真地寫下了“新年快樂”四個大字,赢得大家的贊歎。

“回去後我會把它貼在門上,希望自己能過一個幸福快樂年。”看着自己的作品,Onisoa愛不釋手。她說,目前她正在努力學習漢語,這次春聯“初體驗”讓她對漢字産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有機會的話她想學習更多漢字。

放鞭炮是外國友人最喜歡的環節,作為代表,Daniel承擔起點火的重任,隻見他一手抓起鞭炮的尾端,一手用打火機點燃引線,一時間鞭炮喧天,陣陣歡笑聲夾雜着驚呼聲飄蕩在院子上空。

外國友人浙江過大年:“很享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

外國友人迎新春 林智泉 攝

“中國春節紅紅火火,我很喜歡這樣的活動。”在樂清一家幼稚園擔任外教的Onisoa來中國已有七年,今年将是她在樂清度過的第三個春節。她說,這幾年來樂清變化特别大,而且在樂清過春節還有不少花樣,前一陣她還去市場置辦了年貨,準備在除夕那天為自己做上一頓豐盛的晚餐。

“我特别喜歡吃本地雞,聽說這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事事順心。”Onisoa說,她覺得在中國過年特别有儀式感,她很享受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習俗的過程。“雖然離家很遠,但我心裡很溫暖。”(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