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費者易中套“上瘾”!中消協提示盲盒市場四大問題

原标題:中消協消費提示:經營者銷售盲盒當規範 消費者購買盲盒勿盲目

盲盒,顧名思義就是在相同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消費者事先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哪一款,但有一定機率能夠抽到自己心儀的商品,正是這種類似于抽獎的營銷政策,極易刺激消費者購買的欲望,成為當下吸引青少年群體消費的營銷方法之一。

由于各行各業商家都發現盲盒市場有利可圖,都希望來分一杯羹,除最初的玩具外,餐飲、美妝、文具、圖書等諸多消費領域也都掀起了“盲盒風”,消費市場上随處可見盲盒的身影。有調查顯示,2019年國内盲盒行業市場規模為74億元,預計2021年将突破百億。

在盲盒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伴随而來的一些問題卻不容忽視。據媒體報道及消費者投訴情況看,盲盒市場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商家過度營銷,消費者易中套“上瘾”。經營者營銷手段衆多,有的是通過與明星、綜藝節目、網紅主播等合作,不停地“刷存在感”;有的是通過玩家分享、讨論、交換等方式,喚起消費者的收藏心理和炫耀心理,激發消費者的購買動機和欲望;還有的打造“系列”概念,并設定一個最難獲得的 “隐藏款”等進行饑餓營銷,抽中機率大都為“百裡挑一”。這類營銷手段促使很多消費者醉心于享受拆盲盒所帶來的不确定性與驚喜感,引發消費者沖動購買,助長了非理性消費行為。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由于他們好奇心強、喜歡攀比、消費觀念尚不健全,十分容易為盲盒而“上瘾”,有的甚至為了抽中“隐藏款”而直接“端箱”。2019年8月,天貓國際釋出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每年有20萬消費者一年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元,甚至有消費者一年要耗資百萬來購買盲盒。如,2020年10月,一位家長在受到媒體采訪時表示,其剛上高中的女兒買了很多盲盒,主要就是為了抽中一個“隐藏款”在同學面前顯擺,每年的5000多元押歲錢和零花錢幾乎全部用于購買盲盒,但是玩了兩年多卻一個系列也沒集齊。又如,一位盲盒愛好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她從2019年初開始購買盲盒,截至2020年11月,一共購買了300多個盲盒,其中有8個更是單價接近千元。此外,還有玩家為了抽中某款單價約999元的限量版玩偶,一次性買了500隻盲盒,單次消費高達3萬多元。此外,還衍生出了“炒盲盒”的二手交易市場,一些“隐藏款”等稀有盲盒玩具被炒到上千元的高價。如2019年9月,原價僅為59元的潘神聖誕隐藏款盲盒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售價高達2350元。這種“投機”行為也為盲盒持續升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到手貨品與宣傳不符。盲盒與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強的資訊不對稱性,消費者隻能依靠商家的廣告宣傳來選購,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誇大商品價值、虛構中獎機率、顔色款式不符等虛假宣傳所誤導。如,某經營者在2019年“雙十一”時推出了“新品優享禮包”盲盒産品,廣告宣稱每月會給玩家發一個當月新款盲盒以及一套當月明信片,連續發12個月。但在2020年1月,消費者收到的卻不是新品,而是2019年12月預售過的舊款。很多玩家認為這與當初廣告宣傳不一緻,涉嫌欺騙消費者,引發了消費者群體投訴。又如,2020年10月,消費者侯先生向深圳市消委會投訴稱,其花100元網購的盲盒商品實際與宣傳嚴重不符,宣傳使用的圖檔過于美化,實物娃娃膚色與宣傳圖檔差别很大。

3.産品品質難以保障,假劣、“三無”産品時有出現。消費者拆開盲盒後,有的産品可能不符合有關國家标準安全性名額;有的可能是假冒的山寨品或者二次銷售品;有的是沒有生産日期、品質合格證以及生産廠家的“三無”産品;還有的存在劃痕、掉漆、污漬等品質瑕疵。如,上海市浦東新區消保委曾于2019年12月委托專業檢測機構對10組不同品牌的盲盒産品進行檢測,結果發現8件樣品存在“小零件”隐患,可能存在造成兒童堵塞呼吸道、隔絕空氣流通而導緻的窒息危險。又如,2020年12月,消費者阮先生向深圳市福田區消委會投訴稱,其11月份花9.9元在網上購買了一隻盲盒,盲盒裡是一個U型枕。但是阮先生僅使用了20天,U型枕就出現了脫線的問題,阮先生在查找經營者資訊的時候發現該U型枕是“三無”産品。

4.消費糾紛難以解決,售後服務亟待改善。有消費者反映一些商家“店大欺客”,消費者遇到品質問題隻換不退;還有消費者反映商家售後效率低下,對消費者的問題一直拖延處理。如,媒體報道稱,2020年12月,遼甯鐵嶺一位消費者在網上花295元購買了5個盲盒。收到快遞後發現,5個盲盒中有1個商品已明顯損壞,還有2個存在品質瑕疵。消費者當即與經營者溝通,要求對3個問題産品進行退貨。但經營者明确表示即便有品質問題也無法退貨,隻能更換全新的備品。消費者表示不接受。又如,河北省衡水市消費者李女士2020年7月底在網上購買了一隻盲盒,價格為47元,收到後發現盲盒裡的是假貨,于是李女士聯系商家客服要求退貨,客服稱會幫忙處理,但是李女士等了一周也沒有任何處理結果,最後李女士投訴到上海市消保委尋求幫助。

中消協認為,目前有的經營者産品本身并沒有過硬的競争力,隻想着蹭盲盒的營銷熱度;有的經營者将盲盒當做是“清庫存”的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卻丢掉了長遠的口碑。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市場正常秩序,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經營者要切實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産品品質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尤其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盲盒的基本屬性是商品,經營者必須承擔法定的品質擔保責任。無論盲盒是按照正品銷售還是附屬品銷售,盲盒本身都是商品,經營者都必須承擔法定的品質擔保責任。一方面,要保證産品來源可靠、鍊條完整,杜絕“三無”産品和仿冒品;另一方面,積極履行退貨、更換、修理等經營者義務,不得以“附贈品”“抽獎品”等借口免除應當承擔的品質保證和售後服務義務。

2.盲盒經營者應確定商品品質資訊真實,保障消費者知情選擇。盡管盲盒銷售中關于産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關系産品品質和服務的資訊,如産地、成分、生産日期、保存期限、使用存儲條件、安全警示、價格、“三包”等均應當充分告知,保證真實全面,不得作出虛假、誇大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讓盲盒内在物品的商品價值、出現機率、分布方式等關鍵資訊真實透明,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確定消費者知情選擇。

3.盲盒營銷應适度,不可過度營銷消費者的獵奇心理誤導消費者沖動消費。目前盲盒銷售火熱,吸引了許多行業的經營者參與,企圖利用盲盒營銷擷取更大的帶貨量。但是,如果經營者不把精力放在提升主營産品和服務的品質上,過度依靠盲盒營銷的噱頭誤導消費者沖動購買,用一些粗制濫造的産品糊弄消費者,隻能産生短期的吸引力,會很快消耗消費者的信任感,損害自身商業信譽,遭到消費者的唾棄,企業難以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

同時,中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有風險防範意識,保持理性的消費理念:

1.要認清風險理性消費,适度消費勿盲目跟風。消費者要認識到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質,認清并防範商家過度營銷的套路,拆開盲盒既有可能因高于預期而驚喜,也有可能因低于預期而失望,不能隻抱着投機或者中彩票的心理購買盲盒,不應過分沉迷,切勿跟風與攀比,要結合自身經濟能力、消費需求和興趣愛好等,理性消費、量力而行,多一分理智和冷靜,少一分盲目與沖動。

2.要保留購物票據等相關憑證,權益受損應依法維權。消費者在購買盲盒時,要盡量選擇信譽高、口碑好、售後服務完善的商家進行交易,同時,還應注意索要和留存發票等購物票據、經營者廣告宣傳資訊等作為事後維權的憑證。當自身合法權益受損時,要及時與經營者溝通協商,協商不成的可通過向市場監管部門、消協組織投訴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方式進行維權。

消費者易中套“上瘾”!中消協提示盲盒市場四大問題

網站截圖

(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