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從文很愛吃糖,他解釋說:我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一個糖坊的姑娘,就愛吃糖!

沈從文很愛吃糖,他解釋說:我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一個糖坊的姑娘,就愛吃糖!

在台北旅次獲悉沈從文先生辭世的消息,我和保羅·安格爾都有無限的哀思。我們是他的忠實讀者,也敬佩他為人的風骨。1971年,美國有一家專門出版學術著作的出版社Twayae Publication,要出版一系列介紹各國作家的書,他們找我負責寫一位中國作家,我選的就是沈從文;這本書在1972年出版,内容包括了他的生活背景及作品分析。

在我以英文寫《沈從文》這本書的期間,安格爾常聽我提起沈從文的種種,對他很好奇,而且仿佛也很熟悉了。

1978年,我和安格爾第一次去大陸旅行,那時“文革”結束不久,大陸的政策尚不如近幾年開放,我們想要去拜見沈從文,卻未獲準,這是我們那趟旅行中深感遺憾的事。1980年我們又去大陸旅行,到了北京我仍說想見沈從文,我把他的名字寫在一張紙上,大概我的字寫得太潦草了,負責去傳話的人竟回來跟我說:“找不到‘沈從又’這個人!”原來他把“文”看成“又”了。這也讓我有許多感慨。沈從文近年來一心一意做中國服飾研究,年輕的一代人大多不知道“沈從文”這個作家了!

不過,還好,那次我們終于見到了沈從文。第一次是在一次晚會上,沈從文那時尚未中風,紅光滿面,看起來神采奕奕。我問安格爾:“你知道這人是誰嗎?”安格爾笑了笑,說:“他是沈從文!”沈從文聽了,很高興一個陌生的美國人第一次見面就認出了他。他對我寫了《沈從文》一書,把他和他的作品介紹給西方世界的讀者一再緻謝,覺得很欣慰。

沈從文那時雖然尚未中風,但說的話不多,吃得也很少,不過很愛吃糖。關于吃糖這件事,沈從文解釋說: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一個糖坊的姑娘,就愛吃糖!”我把這話翻譯給安格爾聽,安格爾哈哈大笑。

後來我到他家去看他。那時他住在一棟很小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上,隻見屋裡堆滿了他做中國服飾研究的資料。我大略翻閱了一下,發現他把每一件資料都做得很整齊。從這裡可以看出沈從文先生的個性:不論寫作或研究,他都是抱着嚴謹的态度,不是馬虎了事。

1984年我再到北京,當然又去拜訪沈從文。他已搬到一座比較寬敞的房子裡,據說是社會科學院配給他的。不幸的是,他已中風了。我們去拜訪他時,他要站起來都很費力,需要他的太太張兆和幫忙扶着才能站起來。我看了心裡很難過,就勸他坐着。他的氣色不再紅光滿面,說話也顯得很吃力。看到這種情形,我知道他的體力差了,沒敢逗留太久就告辭了。這是沈從文留在我記憶裡最後的印象。

《沈從文評傳》

節選自《與自然融合的人回歸自然了》

沈從文很愛吃糖,他解釋說:我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一個糖坊的姑娘,就愛吃糖!

〔美國〕聶華苓 著

劉玉傑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鳳凰壹力

沈從文誕辰120周年

英文版首次出版50年後

中文版首次問世

鳳凰壹力獨家發行

沈從文:跨越人類苦難、走向基本人性的作家

聶華苓:“國際寫作計劃”創辦者/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作品列入“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 介紹沈從文生平及所處時代

★ 評析沈從文寫作風格

★ 解讀“鄉下人”的高貴情懷

★ 論述沈從文對中國文學的獨特貢獻

作者簡介

聶華苓,1925年生于武漢,美籍華裔作家。1948年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外文系,1949年随家人到台灣生活。1964年前往美國,任教于艾奧瓦大學,同時從事寫作和繪畫,獲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等三所院校榮譽博士學位。1967年,聶華苓夫婦共同創辦“國際寫作計劃”項目,共計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多位作家與詩人參與其中。1976年,聶華苓夫婦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聶華苓的作品包括小說、散文、評論集以及傳記等,部分作品在中國、美國和意大利等多國出版,其中長篇小說《桑青與桃紅》被列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譯者簡介

劉玉傑,1989年生于河南輝縣。武漢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職于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要從事海外華人文學、中外比較文學研究,其學術論文、譯文發表于《華文文學》《戲劇文學》等刊物,其中,論文《全球化中的地方性與非地方性》獲中國文學地理學會舉辦的“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二屆碩博論壇”一等獎。

内容簡介

《沈從文評傳》英文版第一版于1972年由美國紐約傳文出版社出版。作者聶華苓是著名的華裔女作家,在華國文學世界擁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在《沈從文評傳》中,作者不僅介紹了沈從文的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講述了沈從文從士兵到作家、藝術史家的人生曆程,而且還從美學與藝術性的角度,論述了沈從文及其作品對中國文學的獨特貢獻,對沈從文作品的現代主題、風格和意象進行了評論與分析,旨在幫助讀者讀懂這位在現代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深遠影響,至今仍備受推崇的文學大師。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如有版權相關問題可聯系背景處理|

★ 鳳凰壹力|極緻閱讀體驗創造者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