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業壁壘高賽道窄 華醫網赴港上市求生存?

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張安

1月25日晚間,華醫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醫網)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BofA SECURITIES及海通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華醫網成立于2008年5月,其早期主營業務為向醫療衛生人員提供數字醫學教育解決方案。後于2015年推出了面向患者及公衆的數字健康服務解決方案,2017年推出了面向醫藥及醫療裝置公司的數字醫療營銷解決方案。目前,其業務布局主要在上述三個領域。

覆寫醫生規模大溢價能力弱

根據國家衛健委釋出的《2020年大陸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大陸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408.6萬人,注冊護士470.9萬人,藥師49.7萬、技師56.1萬。

而華醫網方面,根據招股書指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注冊醫療專業使用者達到1000萬,其中有330萬執業醫師使用者。據統計,華醫網的注冊醫療專業使用者及執業醫師使用者分别占中國醫療衛生人員總數的60%以上及中國執業醫師總數的70%以上。

綜合來看,華醫網在執業醫師領域的使用者覆寫占比很高。

一位三甲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華醫網對醫生、護士是一個很重要的平台。醫生在華醫網平台學習可以獲得學分,而這個學分又與職級晉升直接挂鈎。同時,醫生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行業,是以對這一類平台的粘性很強。

執業醫生覆寫面大,且受醫生認可,看上去很美好的局面下,華醫網的營收表現,卻并不盡如人意。

從财務資料上來看,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華醫網的營收總額分别為2.76億元、3.97億元以及2.32億元。按業務類别來看,報告期内華醫網的數字醫療教育業務營收分别為2.1億元、2.99億元以及1.43億元,分别占全年營收的76.1%、75.4%以及61.6%,教育業務貢獻其營收的大頭,是其最重要的業務。

但拆分到單個使用者上,會發現華醫網醫療教育使用者的收費能力很低。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其每名付費使用者年平均開支分别為115元、119元、125元。

一位職業教育領域投資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醫療職業教育是一條高壁壘且閱聽人窄的賽道。相關教學内容具有極高的專業度,想要進入這一賽道,前期要在教研上花費極大的功夫。

另一方面,醫生群體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在對内容的判斷能力上,遠高于普通使用者,想要獲得醫生群體的認可也需要企業做大量的教研和營銷工作。在投入産出比上,并不一定正向分布。

是以,醫療教育賽道的玩家并不多,且競争烈度不大。但是,反過來看,醫生群體的數量相對有限。僅在特定群體中尋求發展,公司未來的增長空間也會受到不小的限制。

發展新業務手中彈藥不足

在此背景下,華醫網着手開拓新的業務闆塊。資料顯示,華醫網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拓展了數字健康服務解決方案及數字醫療營銷解決方案。

上述兩塊業務的市場規模龐大。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醫學服務市場規模達2583億元,預計到2025年将達13724億元。2020年中國醫療營銷市場體量6797億元,預計到2025年将達9915億元。

雖然市場體量廣闊,但從招股書的資料來看,華醫網手中的“彈藥”并不充足。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其手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421.2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8.58%。同期,華醫網手中還有1.27億元的合約負債。對于這一部分負債,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數字醫學教育解決方案下的課程或學習卡購買量增加所緻。

公司手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已經無法覆寫掉合約負債,換句話說,企業已經提前使用了使用者的預付賬款,存在一定的風險。且截至2021年9月30日,華醫網的負債總額為3.63億元,資産負債率高達86.52%。

同時,招股書也明确表示,華醫網部分新推出的業務正處于早期階段,商業模式正在形成。與某些競争對手相比,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快速開發出解決方案,以獲得有利的市場地位。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同時,華醫網從一級市場獲得融資的能力也并不強。天眼查資料顯示,華醫網最新一輪融資是在2019年8月獲得,在此之前,其連續7年未獲得任何融資。

加之2021年雙減政策之下,資本市場對教育賽道持低迷情緒。多數資本都對教育領域持觀望态度,在此背景之下,選擇登陸二級市場,或許也是華醫網不得不做的選擇。

對于未來發展,招股書指出,IPO募集資金将用于業務擴張及更新;鞏固數字平台及更新AI應用;擴充數字醫療營銷解決方案、更新數字健康服務解決方案;以及用于探索戰略合作、投資及收購。

對此,上述投資人也表示,目前來看,華醫網如何将現有資源與其他業務形成關聯,增大公司的競争力,或許是公司要着重考慮的問題。

(編輯 才山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