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山寨之風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蘇州相城區塔影橋(上)與倫敦塔橋(下)

蘇州相城區有一條名為華元路的主幹道,在橫跨元和塘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塔影橋,2009年12月竣工通車。此橋造型酷似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的塔橋,隻是将兩座大廈改為四座。自建成以來,褒貶不一。有人覺得這座橋很有異域風情,是拍攝婚紗照的好地方;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座典型的“山寨建築”,與古城蘇州極不合宜。前不久蘇州相城交投集團啟動橋身維修工程,據說将對其造型進行大幅度修改,不再保持“山寨”形象。

印象當中“山寨”是一個十多年前才出現的網絡詞彙,但迅速成為媒體以及日常對話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流行用語,時至今日,所謂的“山寨”産品已經充斥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電視上在播山寨版的偶像劇,精品店在賣山寨版的名牌服裝和名牌皮包,廣告上有山寨明星做代言,此外還有山寨手機、山寨電腦、山寨首飾、山寨春晚、山寨論文……甚至山寨一條街。似乎我們正名正言順地進入全面的山寨時代,任何東西都可以拿來“山寨”一番。當然,在這場熱鬧的山寨大戲中,山寨建築也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之一。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深圳世界之窗仿羅馬大競技場與巴黎埃菲爾鐵塔

最早的山寨建築要算是各地的世界公園和民俗文化村,遠在“山寨”這個詞誕生之前就出現了。這些遊樂園大多以微縮景觀的方式複制國内外的一些經典建築或民居,作集錦式的展示,是當年封閉匮乏時代的特殊産物,情有可原,也曾風光一時。近年來由于廣大人民群衆經濟條件的改善、眼界的開闊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大家更願意去探訪原汁原味的真正古迹與風景,這類山寨版的人造景觀漸漸門庭冷落。

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如火如荼的城鄉建設,更多的新興山寨建築遍地開花,盛況遠遠超過當年小家子氣的微縮景觀。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安徽某區政府辦公大樓(上)與美國國會大廈(下)

安徽某市某區的政府辦公大樓直接照搬美國國會大廈的造型,規模宏偉,大有與洋鬼子隔海叫闆的勇氣。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浙江杭州某小區鐵塔(左)與巴黎埃菲爾鐵塔(右)

浙江杭州某鎮的一個小區模仿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了一座小鐵塔,雖不及原型那般高聳入雲,卻至少也有幾十米高。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河南某經濟技術開發區仿建朗香教堂(上)與法國朗香教堂(下)

河南某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幹道兩邊一連建了十幾座山寨大樓,分别模仿日本、意大利、法國的古今著名建築,其中居然包括法國現代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的曠世名作朗香教堂。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江蘇某縣歌劇院(上)與悉尼歌劇院(下)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江蘇某村山寨天安門與山寨羅馬别墅

江蘇某縣也祭出大手筆,分别仿照了一座山寨版的世博會中國館和悉尼歌劇院。江蘇某市某村素以“天下第一村”而著稱,一口氣建了山寨天安門、山寨美國國會、山寨羅馬别墅、山寨長城等等一批山寨建築,大可獲得另外一個頭銜——“天下第一寨”。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北京天安門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各地山寨版天安門

天安門可能是被山寨次數最多的中國古代經典建築,全國至少有十餘處,除了上面提到的某村,還包括河南某鄉政府大樓、重慶某鎮政府大樓、山西某市某區廣場、北京通州某村大門和甯夏某市的南門樓等等。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甯夏某市南門樓

其中甯夏某市的南門樓其實是一座民國時期重建的舊城門,本來與天安門長得并不太像,但當地政府特意做了一番整容,把城牆刷成紅色,中央挂上毛主席像,兩邊對稱加上兩條智語,硬生生地将一座真實的曆史建築變成了天安門的山寨版。

上面這些山寨建築還算是有頭有臉,認得出親戚關系的。很多地方的辦公樓、住宅樓或别墅區主要以其他地區的同類建築為山寨對象,原型沒那麼有名,但山寨起來力度卻更大。于是我們很容易就在南北各地看到似曾相識的加州小鎮、澳洲風情、紐約大廈、江南園林乃至萬科、綠城的遠房鄉下表弟,彼此面貌雷同,缺乏識别性。

盛行原因

對于“山寨”一詞的具體含義,有不少說法:草根、盜版、克隆……抛開法律層面不談,單從文化形式的角度看,山寨的本質是一種低水準的抄襲和複制,大多數都屬于粗制濫造的簡單模仿行為,最多隻有市場價值,沒有真正的藝術價值。

在網上看到一篇題為《各地的山寨建築》的文章,寫得很不錯,文中作者痛苦地問道:“美國國會大廈挂上了中國國徽,埃及金字塔變成了飯店,奧運鳥巢搬進了地壇公園,天安門的‘孿生兄弟’在銀川安家落戶……強勁的山寨風吹到了建築領域,總有或惟妙惟肖或粗制濫造的仿真作品讓人噴飯,這些山寨建築建設者的腦子裡都想啥呢?”

老實說,誰也不知道這些山寨建築建設者的腦子裡具體在想啥。但是如果以小人之心随便揣度一下,竊以為中國山寨建築盛行的根本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種:

一是權力膨脹的象征。這類情況以各地模仿美國國會大廈、白宮以及天安門的政府大樓為代表。不難發現,樂于修建這類山寨版辦公大樓的大多是鄉鎮或區一級的政府,級别雖低,可是天高皇帝遠,我的地盤我做主,政府大樓就該有衙門的氣派,必須要建成最威風的式樣。哪裡的建築最威風?中國得數天安門,外國就得數美國國會啊,于是當仁不讓,先山寨了再說。

二是标新立異的噱頭。這些地方本身沒什麼值得一看的風景,想要一步到位,吸引眼球,進而營造點政績工程,粉飾一下繁榮,不玩點牛的不行。至于适不适合當地的環境,建出來是美還是醜,就完全顧不得了。山西某市在城中心廣場花費巨資建造了山寨版的天安門和天壇,當地的市民很不喜歡,可是主政者振振有詞地辯解說好多老百姓一輩子也去不了北京,讓他們在本地看看天安門、天壇有什麼不好?

三是廉價的商業複制。各地山寨版的商業建築、住宅建築和寫字樓大多屬于這一類。對于很多開發者而言,何必挖空心思搞什麼創新,哪個地方的哪個樓盤好賣,直接搬過來就行,現在資訊技術發達,保證一點不走樣,多快好省,效益最高,反正你也不可能去法院起訴我侵犯版權。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美國拉斯維加斯某酒店(上)與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下)

當然,也不是隻有中國才有山寨建築,有人發現外國出現過同樣的現象,比如美國拉斯維加斯的一家豪華酒店建有山寨版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孟加拉國的一位富豪全盤複制了一座泰姬·馬哈陵。但是我們無法否認,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像當今的中國一樣山寨成風。

中國出現如此之多的山寨建築,也引起了國外的關注,美國權威建築雜志《建築實錄》(Architecture Record)曾經刊登過一篇專文讨論這個問題,其中有一句話很讓我們臉紅:“在中國,人們總是樂于拷貝東西。(They like to copy things in China.)”隐含的後半句是“不願意創造新東西。”

這麼說其實很冤枉中國人。至少古代的中國人是很善于發明創造的,中國的古代建築也在世界建築史上獨樹一幟,擁有完全不同于西方建築的完整體系和造型特色。

曾經有朋友問我:中國古代難道就沒有雷人的山寨建築嗎?我不敢說絕對沒有,但肯定很少。主要的原因是受到材料、氣候以及工匠技術的很大制約,又缺乏準确的傳播媒介,很難把一地的标志性建築簡單複制到另一個地方。同時中國古代社會等級森嚴,建築都有明确的規制,不同等級之間不能互相模仿,如果有官員膽敢把衙門建成山寨版的天安門,絕對逃不了滿門抄斬的下場。更重要的是,古代每個地方都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文化傳統和審美習慣,飽含穿越感的山寨建築也無法被當地的主流社會所接受。

一分為二

我們已經習慣于對山寨作品進行各種冷嘲熱諷,但類似現象依然層出不窮。換個角度來看,其存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模仿本來就是人類藝術活動的主要形式。拿中國來說,學習書畫、圍棋、詩詞,無論哪一種門類,一般都從臨摹、打譜、仿作之類的模拟行為開始入手,諸如“臨摹千遍,自成藝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通過反複練習經典樣本的套路,揣摩其中的意蘊,才能逐漸掌握基本的技法。

到了實踐創作層面,能夠有所創新的藝術家和工匠永遠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從業者都隻是跟風的模仿者。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元代倪瓒《漁莊秋霁圖》(左)與明代項元汴《仿雲林筆意圖》(右)

錢鐘書先生短篇小說《貓》中寫到民國時期一位著名的國畫家,“不懂透視,不會寫生,除掉‘外國墳山’和自來水,也沒逛過名山秀水,隻憑祖傳的收藏和日本的珂羅版《南畫集》,今天畫幅山水‘仿大癡筆意’,明天畫幅樹石‘曾見雲林有此’,生意忙得不可開交。”這裡提到的“大癡”指黃公望,“雲林”指倪瓒,都是元代大家,開啟一代新風,其主題、構圖、筆意經常被後世畫家所套用。這些仿作的藝術價值雖然有限,但至少也能達到一定的水準,并非毫無可取之處。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英國18世紀别墅(上)與意大利16世紀圓廳别墅(下)

建築界同樣如此。高手巨匠往往能夠發明新的技法,甚至開創新的範式,成為其他同業者追随的對象。一位建築大師終其一生,能完成的作品數量畢竟有限,往往正是通過衆多的模仿之作,才将其個人風格推廣到更多的建築上,形成更大的潮流。比如18世紀英國曾經興起“帕拉第奧主義”,以文藝複興晚期建築大師帕拉第奧為模仿對象,尤其喜歡其圓廳别墅的造型,在英倫三島修建了不少類似的府邸建築。

以模仿為主的建築自有一套規則,不同的做法也有明顯的高下之分。

首先,模仿的時候需要考慮原型的形式是不是适合自己。所有的建築都和植物一樣,有水土不服的問題,常見的情況是在此地為佳構,搬到彼地就成了笑話。特别是很多經典建築,往往與所在的地段密不可分,而且承載着特殊的曆史底蘊和象征涵義,脫離其原來的環境氛圍,強行複制,隻能是東施效颦,邯鄲學步。相比來說,很多辦公樓和住宅樓的山寨版并沒有讓人感覺特别讨厭,正因為其原型對曆史和環境的依賴度比較低,本身的識别性不算太強,文化寓意也偏弱,仿起來障礙要小得多。

其次,模仿同樣需要認真的态度。現在舉國上下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其實古代所有行業99%的匠人一輩子做的都是模仿和重複的工作,其水準高低不在于有多大的創意,而是看活做得是否道地。一個精緻仿品的價值肯定比粗糙山寨版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我們對許多山寨建築無法容忍,常常不是因為厭惡模仿行為本身,而是因為它們仿得太差,粗制濫造,惡心之極。

最後想說的是,作為嚴肅的創作行為,即便是模仿,也應該提倡取舍和變化。清代皇家建築有一種特殊的模仿形式,稱作“寫仿”,可供借鑒。

寫仿工程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承德普甯寺(上)與西藏桑耶寺(下)

“寫仿”就是“摹寫+模仿”的意思,也就是先照原型的樣子畫下來,再在另一個地方仿建一個新的——通常會選擇優秀的建築或園林為藍本,對原型素材作适當的裁剪,取其精華,舍棄一些不适合的東西,然後結合自身的場所地形,進行一番再創作。這方面成功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承德外八廟仿西藏桑耶寺的普甯寺,避暑山莊仿鎮江金山寺的小金山,圓明園仿江甯瞻園的如園,再比如重制杭州西湖整體山水格局的清漪園(頤和園前身),都能做到因地制宜,獲得既與原型神似又别具新意的效果。

清代的寫仿工程大多以江南地區的名園勝景為參照對象。考慮到北方的氣候、材料以及水土環境都與江南不同,清代所有的寫仿建築都保持北方官式建築青磚灰瓦、紅綠彩畫、檐口平緩的做法而不采用江南的粉牆黛瓦、素色梁柱和翹角飛檐的形式,更适合北方地區風沙嚴重、冬季樹木蕭殺的環境,也更符合北方人端莊穩重的欣賞習慣。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避暑山莊小金山(上)與鎮江金山寺(下)

同時所有寫仿工程都根據地段條件進行了删減變更,比如避暑山莊的小金山雖然在整體輪廓上模仿鎮江金山寺,但規模比原型要小得多,以三層樓閣取代七級寶塔,二者既有相似的一面,有又包含很多細節差異。

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的山寨建築

紫禁城文淵閣(上)與甯波天一閣(下)

又如紫禁城文淵閣仿甯波天一閣建成二層六開間的式樣,但屋頂以黑色琉璃瓦為主,加綠色琉璃剪邊,感覺比原型的普通黑瓦屋頂更加端莊精緻,也更符合宮廷的氣氛。再如長春園的如園模仿南京瞻園而建,但規模要大一倍以上,引入動态的瀑布,景觀層次更加豐富,趣味十足。

另外,乾隆帝曾經下令在萬壽山中央位置模仿杭州六和塔修建一座九層的延壽塔,建到第八層的時候發生坍塌事故,乾隆帝發現在這裡寫仿六和塔的效果并不好,于是幹脆就下旨全部拆除,另建一座新的樓閣,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佛香閣。由此可見,當條件不具備時,皇帝也會果斷地放棄寫仿行為,而不是一味強求。

藝術的最終追求是推陳出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借鑒經典、模仿經典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藝術效果。在臨摹和仿制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大量二三流的仿作,但同樣也催生了很多新的經典,比如古人評價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全篇套用崔颢《黃鶴樓》,卻同為千古絕唱,“格律氣勢未易甲乙”;又如北宋的“江西詩派”、元代趙孟頫的書法、清初四王的畫,都是在大量臨仿前人佳作的基礎上賦予新的創意,自有獨特價值。

從某種程度上說,山寨建築可能是中國現代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可以寬容對待。但作為市政主管者和建築從業者,也需要多動動腦筋,選擇合适的學習對象,找到恰當的變通形式,精心實施,才可能最終化蛹為蝶,取得真正的突破,創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的優秀建築。如果一味滿足于山寨,甚至以山寨為榮,則難免會淪為曆史的笑柄。

本文來自《大家》,作者:十一貝子,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