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沒有洗衣粉,是以衣服是不是又髒又臭還特别油?

古代别說洗衣服,就是洗澡也比較困難,古人身上挂一堆香囊之類,不僅僅是為了裝飾,同時也是為了遮蓋異味。不過古人也不是不洗衣服,古人也有自己的智慧與方法。

古代沒有洗衣粉,是以衣服是不是又髒又臭還特别油?

最早用來洗衣服的,當屬草木灰。

無論是歐洲還是中國的古人,很早就已經發現了草木灰的洗滌作用,幾千年前的羅馬帝國,就用草木灰加上尿來浸泡清洗衣服。

《禮記》記載:“冠帶鈎和灰清漱。”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用草木灰加水來清洗衣物,在民間,百姓将這稱作“淋灰水”,草木灰放在篩子裡兌水,漏出來的灰水就可以洗衣物。

此外,也有将草木灰與貝殼燒成的灰燼混合使用,也可以起到強化清潔的作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麻織品,就有如此清潔的痕迹。

古代沒有洗衣粉,是以衣服是不是又髒又臭還特别油?

除了草木灰之外,還有天然堿可以洗衣服。

從漢朝時期開始,無論黃河流域還是長江流域,南北方各地都有用堿土清洗衣服的傳統。

春秋時節氣候比較幹燥,人們就會采集含有天然堿的堿土,漢朝将此稱作“鹵堿”,唐朝稱作“石堿”,都可以起到清洗衣物的效果。

不過堿土采集不太友善,而且不好辨認,是以普及程度并沒有草木灰那麼廣。

古代沒有洗衣粉,是以衣服是不是又髒又臭還特别油?

明朝時期,人造石堿開始普及,廣泛用于清洗衣物。

早在兩宋時期,工匠們就将蒿與蓼這兩種植物進行浸泡,然後曝曬燒幹,接着再用水淋加上澆面之類,制成人造的石堿。

随着加工制造技術的提升,石堿的産量迅速增長,原本用來互相饋贈的禮物,到了明朝時期已變成尋常百姓居家必備的日常用品。

不僅産量擴大,而且當時的石堿還衍生出了很多不同品種,添加各種香料。

這種石堿,不僅可以用來洗衣服,而且還可以用于發酵面食,在工業化時代的堿出現之前,這是世界上純度最高的人造堿。

古代沒有洗衣粉,是以衣服是不是又髒又臭還特别油?

不僅草木灰與堿,古代也有肥皂類的清潔物品。

與現代的肥皂不同,古代的“肥皂”,是用皂角樹的果實制成。

人們将皂角磨碎之後,制成拳頭大小,然後幹燥,用的時候沾水即可,與現代肥皂使用方法基本沒差,去污效果也相當好。

早在漢朝時期,這種土肥皂就已經出現并且相當普及,到魏晉時期,還出現了豪華版。

當時的人們将豬胰髒磨成糊狀,然後加上香料藥材粉末,制成一種特别的洗滌劑,也就是所謂的“胰子”,不過倒是少用來洗衣服,而是用來洗澡。

古代沒有洗衣粉,是以衣服是不是又髒又臭還特别油?

随着技術的發展與時代的推移,胰子越發普及,也越發進階。

《兒女英雄傳》中:長姐搓了陣香肥皂,香豆面子,又使了些個桂花胰子,玫瑰胰子。

這裡所說的“胰子”就是古代的高等肥皂,而且從這裡也看得出,當時的胰子還有各種香味與品種,與現代肥皂差不多。

胰子中含有大量消化酶,清洗衣物時具有很好的去污作用,古人衣物上的污漬本來就比較單一簡單,是以胰子基本能完全滿足清洗需要。

原本,魏晉時期宮廷貴族使用的胰子,到了宋元明清時期,已非常尋常,甚至出現了專門經營胰子的店鋪與老字号。

古代沒有洗衣粉,是以衣服是不是又髒又臭還特别油?

古人洗衣物難的不是沒肥皂洗衣粉,難的是水。

事實上,古代雖然沒有肥皂與洗衣粉洗衣液之類,但是還有草木灰、天然堿、胰子、皂角粉之類同樣擁有清潔作用的替代品可以用。

古人清潔衣物,困難的并不是清潔劑,而在于水源的困難,尤其是居住在城池之中的人,水源其實要更加缺乏,比較難得。

在沒有自來水的時代,城中的居民用水需要從城外運送,隻有少數人家擁有水井,能夠用于飲用、沐浴與清洗的水源,并沒有那麼友善,郊外鄉野之民,倒是有河流湖泊之水可用。

古代沒有洗衣粉,是以衣服是不是又髒又臭還特别油?

古人身上味道大的确是事實,無論富貴與貧困。

早在先秦時代,當時的人們就養成了在身上佩戴香囊的習慣,除了風雅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實用目的,就是遮蓋身上的氣味。

由于水源難得,即便是尋常貴族,也無法做到随時沐浴,是以在古代“沐浴更衣”是相當鄭重其事的事情,普通人難得能夠沐浴洗澡,是以身上常有氣味,倒是與洗衣服沒什麼關系。

整體來說,古代身上有異味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至于污漬油膩,隻要清洗衣物的話,通常都是不會存在的,沒有洗衣粉的古人,有自己的法子清洗衣物。

古代沒有洗衣粉,是以衣服是不是又髒又臭還特别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