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古往今來,民間流傳着衆多風趣幽默的對聯故事。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愛對聯的讀書人。記得關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個趣味對聯故事:才女模仿祝英台,女扮男裝尋找梁山伯,對對聯喜結良緣!
話說古代有個才女叫秀英,她從小跟着秀才父親學詩學畫,多才多藝,絕對稱得上“大才女”。
秀英最喜歡的故事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分羨慕祝英台與梁山伯的真摯愛情,經常也幻想着能夠遇見自己的“梁山伯”,能夠有純真美好的愛情。

終于有一天,秀英趁着父親不注意,女扮男裝,帶着銀兩,跑到了京城,跑到了國子監。
國子監的人都是敏銳的眼神,一下子就發現了秀英是個女的,直接就把秀英攔在了大門口:“不好意思,女人不能進去。”
秀英十分生氣,但是沒有辦法,隻好悻悻的轉頭離開,一邊吐槽:“什麼人啊,狗眼看人低,殊不知你們國子監裡面的人,沒有一個比我有才的。”
秀英正在氣頭上,是以也沒注意路況資訊,一不小心撞到了一個讀書人的懷裡。
“呀。”
秀英臉色一紅,像受驚的小兔子一樣,趕緊跑開兩步。
那個讀書人長得非常帥氣,玉樹臨風,高高瘦瘦,望着秀英微微一笑:“兄台,我們讀書人不能隻看書本,也要注意腳下哦。”
秀英本來挺不好意思的,聽到讀書人這麼一說,心裡反而來氣了。
前面剛吃了個閉門羹,現在又被陌生人“教訓”,再加上自己還莫名其妙撞到這個人的懷裡,秀英真是一肚子火。
是以秀英冷笑一聲:“好大的口氣!沒有學問,空自生了副臭皮囊,卻好為人師,真是笑死人!”
讀書人也是非常郁悶,他隻是随口一說,希望眼前的小個子讀書人能夠注意安全。
老實說,别人這麼撞他一下,他沒有發火,已經算是很有禮貌了。誰知道,這個小個子讀書人火氣那麼大,反而說他沒有學問,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以讀書人一整衣冠,對秀英說:“小生賈明,請與閣下讨論些經書詩文。詩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還望閣下不吝賜教。”
秀英有些意外,心裡想:“這個家夥,沒想到說話還挺有水準的。但是,我可不會讓着他,誰讓他那麼可惡!”
是以,秀英繼續冷笑着,說:“經書詩文?免了。我才不和三腳貓讨論詩文呢。這樣吧,我給你出個上聯,你若是對不出下聯,就趕緊給我走開。”
賈明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微笑着說:“請閣下賜教。”
秀英靈機一動,指着賈明頭上的藍色方巾說:“綠方巾,藍方巾,看上去南北不分。”
賈明有些疑問,遲疑着說:“綠方巾,藍方巾,這兩種方巾和南北不分有什麼關系?”
秀英不耐煩說:“你要對下聯,那就對下聯,别扯東扯西,轉移話題。”
賈明微微一笑:“看來閣下的上聯,隻是一種文字遊戲,沒有特别的用意了。上聯用了兩種顔色和兩個方位,要對下聯,容易得很。”
秀英有些意外地看了賈明一樣,卻沒有搭腔。
賈明這時候已經舉重若輕,随口道出下聯:“紅繡鞋,黃繡鞋,走起來東西搖晃。”
“什麼?”秀英有些疑心生暗鬼,還以為賈明也看出她是女兒身,心裡有些慌,忍不住說:“好端端的,說什麼女人的繡鞋?”
“閣下的上聯沒有專門的意義,小生的下聯自然也不妨是文字遊戲。既然是遊戲,隻要對上顔色詞和方位詞,那就夠了,是否與女人繡鞋有關,又有什麼妨礙呢?”
秀英一聽,才略微放下心來,心裡想:“吓死我了,我還以為我女扮男裝,真的瞞不住人。還好,這個人根本沒有看出我是女兒家。”
然後秀英忍不住又看了一眼賈明,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時候感覺賈明的樣子順眼很多,甚至有那麼一丢丢帥氣。
“給我停下,秀英,你在胡思亂想什麼!”
秀英趕緊喝止了腦海裡的雜念,故意裝出不在意的樣子,對賈明說:“呦,看不出來,你還是有兩下子呀。那我不能放水了,給你認真出一個上聯。”
賈明說:“小生洗耳恭聽。”
秀英想了想,既然說要出個難題,那就必須出難題,如果真的讓賈明對出下聯,那丢臉的可是她自己!
是以,秀英的上聯是這樣的:“黃莺兒撲不着粉蝶兒,虛張翼尾。”
這個上聯角度非常刁鑽,“黃莺兒”和“粉蝶兒”看似是兩種動物,其實又是兩個曲牌名,一語雙關,十分精妙。
同時,“虛張翼尾”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四個,又是說黃莺兒的尾巴虛張着,也是一語雙關。
是以,這個上聯非常有水準,想要對出下聯一定要有真才實學。
賈明聽到這個上聯,立刻刮目相看,絲毫沒有吝惜誇贊:“這個上聯太妙了,妙不可言。”
秀英并沒有搭腔,上聯妙不妙,她自己不知道嗎?還要賈明來誇獎嗎?
但是秀英馬上就不淡定了,因為她的耳朵飄來了賈明的下聯:“白鶴子遇得了紅娘子,畢亢室房。”。
白鶴子和紅娘子,是兩種中藥名。用中藥名對曲牌名,可謂是針鋒相對,對仗工整,旗鼓相當。
畢亢室房,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四個,也是一語雙關。畢亢,也就是“必曠”,下聯的意思是說小孩子遇到了大女人,肯定兩個人是不能洞房的。
還有,秀英是清清白白的女孩子,聽到和入洞房有關的下聯,臉蛋忍不住紅了一大片。
毫無疑問,她對能夠對出下聯的賈明,也是刮目相看,好感立馬多了十萬分。
要知道,秀英之是以女扮男裝出門,不就是為了尋找有才有貌的如意郎君嗎?
眼前這個人,不就是她苦苦尋覓的梁山伯嗎?
是以秀英的說話聲也變得溫柔起來:“能夠結識兄台,小弟榮幸之至。小弟冒昧,想請兄台小酌三杯,不知兄台肯賞臉否?”
一來二去,賈明也知道了秀英的女兒家身份,兩人感情急速升溫,很快生米煮成了熟飯。
再然後,賈明考上了狀元,前去秀英家裡提親,留下了一段喜劇版“祝英台”尋找“梁山伯”的風流趣聞。
于是乎,這個民間故事就流傳開來,讓老百姓們津津樂道。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多多點贊、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這對我很重要。我是真遊泳的貓,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