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育兒:孩子:我不需要媽媽點贊式敷衍,走心鼓勵,這三點你學會了嗎┃雨馨

作者┃雨馨 朗讀┃紫蘇

指導┃梁山伯 編輯┃丄學号

當3歲孩子悅悅想要和媽媽分享自己的玩具車新玩法時,媽媽頭也不擡地說:“寶貝,你真乖啊,自己先玩會,媽媽事情忙完了再和你玩。”

悅悅哪會善罷甘休,不停地哭鬧,僅僅是想要和媽媽分享而已。

媽媽忙着和客戶電話,一邊解決問題,一邊還要憋着一肚子火忍着悅悅的哭鬧,等電話結束後,媽媽才長籲一口氣,本來周末想陪孩子出去遊樂園玩一天,但是客戶的問題沒解決又走不了。

内心裡還是愧疚多,這時候,悅悅爸爸已經帶着她去樓下小區玩了。

生活中,我們自以為對孩子很好了,該給孩子的表揚也給了,該給孩子買的玩具絲毫沒落下。可是,一轉眼孩子長大了,不再像以前三兩句話就可以蒙混過關,他們開始慢慢開始有自己的“小心思”。

小孩子其實希望父母參與自己的生活當中,哪怕陪伴隻有一小會,而這一小會是出自真心的,即使是一個肢體語言,也能讓她明白你愛着并了解她。

聽育兒:孩子:我不需要媽媽點贊式敷衍,走心鼓勵,這三點你學會了嗎┃雨馨

01

你的鼓勵孩子看在眼裡

家有一寶,生活有趣多彩,煩惱也與日俱增,就像我們常常脫口而出的“孩子,你真棒。”

但是孩子值得誇贊的點在哪裡,我們并沒有去思考和用言語具體告訴孩子。

和孩子對話不像看朋友圈想點贊就點贊,想評論就評論,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一言一行或許會成為她模仿的對象。

今天5歲的多多和奶奶在樓下玩耍,他扶了小區在玩耍時不小心摔倒的小朋友,一回到家裡就想告訴媽媽,此刻,多多的心情可想而知是興奮的、愉悅的。

但是,多多媽媽并沒有用心在聽,而是敷衍着說:“寶貝,你真棒。”多多已經聽了很多次這句話了,這次又是一樣,顯然多多的眼神開始不耐煩,但是媽媽卻不以為然。

聽育兒:孩子:我不需要媽媽點贊式敷衍,走心鼓勵,這三點你學會了嗎┃雨馨

那麼,假如你換一個方法,你想肯定他,不如嘗試用描述事實的方法說,“那個小朋友摔跤了,你很快把他扶起來,還安慰小朋友不要哭,讓我看到你今天幫助别人,媽媽真為你感到開心。”

注意說話的時候,眼神注視着孩子,溫柔并且微笑着說完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樣的鼓勵相信孩子也能感受到。

而籠統贊美的話就會顯得不夠生動,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并沒有真正認可孩子具體的行為,孩子更加希望被看見,被了解,被認可。

要是經常這樣贊美孩子,孩子就不願意分享,轉而向身邊另一個人傾訴,或者會造成孩子做事為了得到所謂的表揚,目的性很強。

如果我們隻是對事實的肯定加以認可,那麼即使孩子對相同僚件沒有做好,孩子也隻是認為自己不擅長而已,不會對本人否定。

聽育兒:孩子:我不需要媽媽點贊式敷衍,走心鼓勵,這三點你學會了嗎┃雨馨

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我們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作需求五種需求。

當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滿足時,也會慢慢向社交和尊重甚至向審美需求發展,

我們在鼓勵孩子的時候,讓孩子感受自己時刻被肯定,同時更加有利孩子對外的社交和對自己的審美發展。

我們都知道,不斷鼓勵的孩子,你會慢慢發現孩子的眼裡有光,内心充滿力量,不再是為了想要得到你的關注而對你發脾氣,他也開始學會對媽媽的行為開始表揚和贊美。

聽育兒:孩子:我不需要媽媽點贊式敷衍,走心鼓勵,這三點你學會了嗎┃雨馨

02

鼓勵孩子的語言,你可以這樣說

其實,再有天賦的孩子,如果沒有後期父母的重視和栽培,那麼都很難堅持做到優秀。

傷仲永的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從前村子裡有一個孩子叫仲永從來沒有讀過書,等到五歲的有一天,他突然大哭大鬧了起來,說要紙和筆,可他們家裡實在是太窮了,連一支筆和一張紙也沒有。

家裡的人都勸他,他不聽,結果隻好在鄰居家借了一張紙和一支筆他馬上不哭了,還寫了一手好字。

結果村外的人和村内的人知道的都叫他去寫字了,他爸爸帶着他到處去給人寫字,有的人為了感謝他就給了他一些銀子,他爸爸認為仲永能幫他掙錢了,就不讓他去讀書。

過了很多年後,有一個村子裡的人出去回來了現在如何了?

有一個人回答:“跟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長大以後隻會“泯然衆矣”,我們要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大人的教育方法和環境,以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孩子的聰明家長不必向大家過多炫耀,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内在的能力。

表揚孩子努力,認真,會分享等後天可以改變的因素,而不是一些無法改變的事情,比如聰明漂亮,孩子完成了一幅作品,誇孩子聰明,孩子會歸結自己的聰明,而忽略了努力和認真,一旦沒做好,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樣的結果。

聰明沒法改變,挫敗感就會非常強烈,反過來,如果孩子隻是覺得自己不夠認真和努力,那麼這是可以改變。

聽育兒:孩子:我不需要媽媽點贊式敷衍,走心鼓勵,這三點你學會了嗎┃雨馨

03

鼓勵孩子的進步

多和近期的成果對比

一談到孩子的成績,家長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孩子會不會比其他孩子差等。

我們作為家長也是孩提時代過來,當時父母也會拿着隔壁家孩子和我們進行比較,相信這樣的比較多多少少心裡會不舒服。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是有了對比才會知道差距在哪裡,那怎樣的對比會讓孩子更加容易接受?

我們鼓勵孩子的時候,更多把目光放在和孩子自身比較,如果對于比較敏感的孩子,你總是把她和其他孩子比較,她心裡的第一反應是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

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有一位國文老師分享了她的教育方法,

她說:“家長為孩子好,但孩子感受到的卻是比較大的傷害,與其互相傷害,不如從自己出發,為自己加油開始。”

以孩子自身做參考而非别人對比,比如孩子上個月數到10,而兩個月後到20,我們就讓他與自己兩個月相比,這樣他的目光放在自己的内在,今天比昨天好,孩子不斷體驗進步喜悅,也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當孩子充滿信心的學習遠好過家長的對比有效,而樹立信心是孩子實作下一個目标的開始。

孩子的獨立離不開家長的的走心鼓勵,當孩子從生理獨立到心理獨立,意味着她們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我們一味地說教已經過時了,相反給孩子适當的鼓勵和重視,認可孩子的付出,增加孩子的信心,更加讓孩子願意接受。

作者:雨馨,禮儀教育訓練講師,一名90後寶媽,專注育兒文,在這裡與你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

您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贊賞歸作者所有

朗讀者┃紫蘇

紫蘇,遼甯本溪人,現居日本,碩士學曆,永遠保持好奇心,努力做個斜杠青年,熱愛生活,熱愛朗讀,渴望用聲音傳遞溫暖和力量。

聽育兒:孩子:我不需要媽媽點贊式敷衍,走心鼓勵,這三點你學會了嗎┃雨馨

山伯教育指導┃梁山伯

梁山伯,一級教師,深圳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寶安區首批家庭教育指導師,寶安區第一屆學習之星,山伯教育公衆号主編。從事教育38年,專注親子養育綜合素質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