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已釋出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科學資料集4600多個

中國已釋出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科學資料集4600多個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理事會頒發聘書。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依托該所的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目前已收集并釋出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的科學資料集4600多個,為青藏高原區域科技創新發展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支援。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2021年工作會暨中科院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啟動會當天在北京舉行,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主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主任李新研究員介紹說,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2019年正式成立運作,是中國首批20個國家科學資料中心和中科院學科資料中心之一,負責青藏高原科學資料的收集/彙交、存儲、管理、內建、挖掘、分析、共享、應用推廣和國際交流,為中國唯一針對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科學資料門類最全、最權威的資料中心。

中國已釋出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科學資料集4600多個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主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主任李新研究員在會場。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現已內建釋出包括冰凍圈、固體地球、古環境、陸地表層、人地關系、大氣、遙感、日地空間實體與天文和海洋等領域4600多個科學資料集(其中開放擷取3000多個,占65%)和50多個關鍵資料集。該中心率先開發以開放擷取為主的中英文雙語共享平台,成為中國首個通過施普林格·自然認證的科學資料倉儲中心,既是中外科學家擷取第三極科學資料資源的重要管道,也是聯結中外科學家發起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TPE)的資訊樞紐。

目前,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注冊使用者5萬多人,累計頁面通路量超過1.5億,月均下載下傳量達50TB。2021年度,該中心服務支撐科研項目總數量689個,其多學科資料有力支撐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冰凍圈變化、亞洲水塔、生态變化、災害預警和遙感反演等方面重大科學研究和發現,為揭示第三極地區環境變化過程與機制及其對全球環境變化的影響和響應規律,提高區域災害預測、預警和減災能力提供資料支援。

李新表示,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定位為青藏高原地球系統資料科學創新中心、青藏科考等國家重大需求的資料平台、青藏高原研究項目的資料銀行、青藏高原國際合作的資料樞紐、青藏高原公衆科學的資料視窗、青藏高原大資料産業的助推器。2021年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青海分中心和西藏分中心正式成立,中科院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通過認定,在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資料平台開發、資料資源內建、資料産品研制、大資料分析、共享與服務、國際合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團隊将努力把國家青藏高原科學資料中心建成為國際一流的地學科學資料中心。(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