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塘大圍墾文化”被收錄為首批100項“浙江文化辨別”培育項目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文化基因解碼工程”解碼成果評審結果,錢塘區文化基因解碼成果獲評“優秀”等次。其中,“錢塘圍墾”“錢塘江潮”“孔鳳春香粉”獲評“優秀解碼項目”。

同時,全區進一步破題,将“錢塘圍墾”這一文化基因轉化利用,衍生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辨別”——“錢塘大圍墾文化”被收錄為首批100項“浙江文化辨別”培育項目。

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是一項以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助推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标,全面挖掘文化内涵、解碼文化形态,進而找到區域文化内在“基因”的行動。

近年來,錢塘區全面梳理和解碼錢塘區文化元素,把握錢塘區地域文化内涵特質,立足錢塘文旅發展實際,重點對錢塘江潮、頭蓬老街、錢塘圍墾、龍鱗裝技藝、孔鳳春香粉(杭粉)、下沙大麥燒、蜀山、臨江兵團知青文化園、工業旅遊、大創小鎮10項重點文化元素開展具體解碼工作。同時,錢塘區在查找文化基因的基礎上,編撰完成了《錢塘區文化基因解碼報告》。

摸清家底資料,梳理重點元素,形成解碼報告,再探索完成轉化利用,錢塘擦亮“文化辨別”,着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文化高地。和塘塘一起了解下入選的項目吧。

“錢塘大圍墾文化”被收錄為首批100項“浙江文化辨別”培育項目

錢塘圍墾

錢塘的文化辨別集理念、風貌和人文精神等于一體,蘊藏着深厚的文明力量,是錢塘區文化自信和競争力的标志。自1966年開展大規模圍墾以來,江東片區共圍灘塗51.82萬畝,下沙片區共圍灘塗10.99萬畝。

錢塘圍墾是杭州灣圍墾中圍灘面積最大、進江最深的區域,也是以被譽為“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迹”。錢塘區圍墾發展初始于農業種植,繼而以其開闊平整的土地成為工業重地,再重塑體制,下沙片區和江東片區作為杭州制造業基地強勢崛起。這塊土地承載着深厚的圍墾文化,彰顯錢塘區獨有的特色文化底蘊。

“錢塘大圍墾文化”被收錄為首批100項“浙江文化辨別”培育項目

錢塘江潮

錢塘江邊生活的人們自東漢已開始修築海塘,與江潮共生息。潮起潮落,日複一日,錢塘江觀潮也已然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的一張特色旅遊名片。

“弄潮兒”勇立潮頭,這是一種不斷進取的精神;“潮信日夜兩番來”,這是誠實守信的象征;潮進人退、潮退人進,展現了錢塘人科學實幹、永不言棄的品質;包容開放,是錢塘自古繁華的原因所在。

“錢塘大圍墾文化”被收錄為首批100項“浙江文化辨別”培育項目

孔鳳春香粉

孔鳳春香粉古制法全憑匠人手工技藝制成,流程長、工藝複雜,是一項展現人們智慧結晶的工藝。其實孔鳳春香粉還有個别稱,它正是杭州傳統城市文化符号“五杭”(即杭粉、杭煙、杭剪、杭扇、杭線)之首的杭粉。值得一提的是,杭粉不僅在曆史程序中深度融入了杭州市的社會經濟發展,而且在化妝品市場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