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版5月,加印6次!四川作家杜陽林《驚蟄》成暢銷黑馬

1月26日,2021年度“浙版傳媒好書”榜單揭曉。經過初評、網絡票選及專家評審會等多輪評選環節,最終有14種出版物榮獲2021年度“浙版傳媒好書”榮譽稱号。其中,四川作家杜陽林的《驚蟄》獲得優秀文學藝術出版物獎。

出版5月,加印6次!四川作家杜陽林《驚蟄》成暢銷黑馬

頒獎詞認為,這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呈現了個人與時代的驚蟄之變,是對一代人生命曆程的回憶和追溯。本書将少年的成長史置于宏大的曆史長河中,刻畫了中國鄉村大地上的人物群像,展現了質樸、剛勁、昂揚的民族精神。

出版5月,加印6次!四川作家杜陽林《驚蟄》成暢銷黑馬

去年夏天,《驚蜇》問世,這也是杜陽林的最新現實主義長篇小說,講述了一位農村少年堅韌的成長史。

新書一經上市,北京現代文學館就召開了一場盛大的研讨會,包括李敬澤、阿來在内的衆多文化名家對該書進行了評論。評論家們認為,小說主人公淩雲青的成長經曆,是改革開放以來鄉村中國曆史巨變的縮影。小說不僅延續并推進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經典作品對鄉村青年“奮鬥改變命運”這一主題的書寫,也深入透析鄉村曆史文化熏染下形成的生活土壤,構成了一部鄉村命運變遷與精神嬗變的沉重史詩。

出版5月,加印6次!四川作家杜陽林《驚蟄》成暢銷黑馬

據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兼上海分社社長曹元勇表示,《驚蟄》是2021年下半年的一匹暢銷黑馬,出版不足5個月,就已經加印了6次。

為何會寫下《驚蟄》,就不得不提到杜陽林的親身經曆。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杜陽林出生于川北的一個小山村。四歲那年,父親因病離世,最小的弟弟才一歲,還不會開口說話。父母一共生養了十個孩子,有三個在幼年夭折。他記憶中那些年,物質匮乏、經濟困窘,缺衣少食,茅屋破漏,受人欺辱。即使在壓抑的環境中,依舊會有溫暖的人們,給他光芒與指引。

是以,杜陽林一直想把鄉村生活的往事轉變為寫作的素材,2020年,他真正開始動筆寫下小說的第一行字。

他筆下的故事同樣發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四川北部阆南縣觀龍村,少年淩雲青的父親突然病逝,不僅帶走了他的童年,也帶走了淩家的歡笑與希望。殘酷的命運遭遇,牽出人性的冷暖,淩雲青不得不直面饑餓病痛的折磨,不得不忍受鄉鄰旁親的淩辱,但這個沉穩的少年始終有讀書求學的渴望和對遠方的向往。曆史的巨變喚醒了沉睡的鄉土靈魂,曆經十年苦難生活的錘煉,時代的列車載着淩雲青和他沉重的過去,無可阻擋地奔向未來。

曹元勇介紹,杜陽林個人的真實經曆,比小說裡的淩雲青更加艱辛和不幸,他曾經的流浪過程也比淩雲青的二十八天流浪更為複雜。但是,生活的磨砺、思考和寫作,不僅讓杜陽林獲得了超越苦難的力量,而且早已讓他與過往的苦難達成了和解。

杜陽林說,《驚蟄》是一部純文學作品,不應該與他的生活一一對照。但主人公淩雲青身上的确有他曾經的影子,他的遭遇,也是他根深蒂固的少年記憶。而文學并不等于現實生活的照搬,在從記憶到文字的過程中,他有所取舍、有所創作。“我希望讀者從淩雲青身上,看到一種尋求生活奮進的精神力量,他不管身處怎樣的困厄苦難,依然對光明的前方抱有希望。”

杜陽林創作“淩雲青”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轉過頭,回眸過往,去真實地觸摸這段曆史,在幾十年前一個孩子的艱難成長中體悟“不一樣的人生”,希望能引發一些思考,對于自己的當下人生之途産生正向影響。

杜陽林談到,在他個人的文學創作圖譜中,《驚蟄》有着自己的情感記憶,甚至書中很多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可言,能凸現一個群體的驚蟄之醒和驚蟄之變,是以對他的創作是非常可貴的,也是凝聚他多年心血的一部小說。正如淩雲青“走出觀龍村”是一段新旅程的開始,《驚蟄》也是他創作生涯的原點,從這裡出發,他将更加深入地挖掘關于一個遊子的情感依歸、一個村莊在新時代巨變的故事。同時,他想将寫作的筆觸,探到《驚蟄》的肌理之下,屏住呼吸,聆聽它的脈搏和心跳,為下一部小說創作,開始搭建和走進他的“小世界”。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編輯 段雪瑩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