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婆婆去兒子家帶孫子,出錢出力還不讨好,最後婆婆決定打道回府

婆婆去兒子家帶孫子,出錢出力還不讨好,最後婆婆決定打道回府

上慈下孝,父母和孩子之間,那是“我養你小,你養我老”的互相關系。每個人都是父母所生,都是在父母的撫育下長大的。那到父母老了時,子女理應要贍養父母的,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關于子女是否孝順父母的問題,有時候是有很多因素導緻的,并不一定是父母沒有盡到撫養義務,或者是教育不好。教育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教育不是萬能的,有些人是骨子裡的涼薄和自私。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如果孩子不懂感恩,不孝順父母,人們習慣性地會認為是父母教育得不好。以前多子女家庭的話,同樣的父母、同樣的條件、同樣的教育,但有的孩子會很有出息,有的孩子卻很自私和懶惰等。

是以有些事不能一概而論,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很多時候不是完全由父母掌控的。父母隻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盡可能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懂得和遵守道德和法律等。

等到孩子結婚成家後,父母要逐漸從他們的生活中退出來,讓他們去經營自己的生活,讓他們變得有擔當。如果父母發現他們不懂感恩,那就要為自己留一手,一定要抓住養老錢。

婆婆去兒子家帶孫子,出錢出力還不讨好,最後婆婆決定打道回府

婆婆去兒子家帶孫子,兩年後決定打道回府

55歲的徐阿姨去城裡兒子家帶孩子時,是高高興興去的,可三年後,她是很郁悶地回村的。徐阿姨和老公就一個獨子,夫妻倆從小非常疼愛這個孩子。爺爺奶奶更是寵着孫子,是以寵得孫子有點自私和任性。

那時,爺爺奶奶總說孩子還小,自私和任性是很正常的,等長大後就好了。徐阿姨和老公忙着工作,又聽了公婆的話,就沒把孩子自私和任性的事放在心上。

兒子上學後,因為任性,根本不好好學習。勉強讀到國中畢業後,他就出去打工了,說是打工,其實東混西混的。後來兒子戀愛了,那姑娘性格很潑辣,才把兒子管住了。

徐阿姨和老公高興不已,很快就給他們張羅婚事了,但女方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必須在城裡買房,還要買車,彩禮不低于十萬等。徐阿姨和老公覺得很吃力,但為了兒子能順利成家,他們還是咬咬牙答應了。

兒子結婚後第二年,徐阿姨的老公去集市上買化肥時,遇到車禍去世了。肇事方和保險公司一起賠給了徐阿姨60萬,徐阿姨悲痛萬分,對她來說再多的錢,都無法彌補她心裡的痛。

婆婆去兒子家帶孫子,出錢出力還不讨好,最後婆婆決定打道回府

因為這60萬,兒子兒媳千方百計想要讓她拿出來,一會兒說要買房子,一會說換車,一會兒又說他們開銷不夠等。後來,徐阿姨跟他們平分了,各得30萬。

又過了一年後,兒媳生下了孫子,兒子讓徐阿姨去帶孩子。徐阿姨當然很高興,就去幫忙帶孫子了。可自從徐阿姨住到兒子家後,兒子兒媳不花一分錢了,什麼都讓徐阿姨負擔。他們的理由是,反正徐阿姨手裡有錢。

徐阿姨在兒子家兩年,20萬花光了,兒子兒媳完全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有一天徐阿姨發燒了,讓兒媳下班時幫她帶一些感冒藥回來,結果兒媳什麼都沒帶。

徐阿姨就讓兒子幫她去買,順便再買一個西瓜,吃西瓜可以降降體溫。兒子隻顧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徐阿姨叫了好幾次,他都無動于衷。

徐阿姨就把孩子交給兒媳,準備自己去外面買藥。誰知兒媳對她說:“買什麼藥啊,還要花錢,喝點開水得了!”

兒子馬上接過話茬,說:“就是,不要太矯情了!不就是感冒發燒嘛,喝點水就好了。”

婆婆去兒子家帶孫子,出錢出力還不讨好,最後婆婆決定打道回府

徐阿姨看着這兩個人,心裡很不是滋味,再加上頭痛腦熱,就回屋裡去睡覺了。

徐阿姨睡得迷迷惑惑時,聽見親家母來了,親家母在客廳裡說:“我身上這件羽絨服,是去年買的。現在這款式不時興了,我她想重新買一件,可沒有錢。”

兒媳馬上說:“媽,我前些天不是剛給你5000塊,怎麼,打麻将輸光了?”

兒子說:“老婆,你管媽有沒有輸光,再給她轉個5000,不就得了。”

聽到這段對話,徐阿姨真是心寒透頂!自己病成這樣,兒子兒媳不聞不問,親家母什麼都沒做,他們卻給那麼多錢。現在自己手頭裡還有錢,可等錢花光後,能指望兒子兒媳嗎?估計是不行的,是以徐阿姨決定打道回府了。

第二天淩晨,徐阿姨悄悄回鄉下去了。在路上,她給兒子發了一條資訊,說以後不來帶孩子了,讓兒子兒媳自己想辦法吧!

後來,徐阿姨一直住在鄉下,在一家私人工廠裡找了份工作,日子過得挺好的。因為她不願意帶孩子,兒子兒媳對她有意見,是以幾乎不回鄉下來看她。徐阿姨也無所謂了,她已經想好了,現在攢錢,老了去住養院。

婆婆去兒子家帶孫子,出錢出力還不讨好,最後婆婆決定打道回府

子女懂得感恩,父母是要幫助他們的

一家人要互相照顧和幫助,父母體諒子女,子女懂得孝順父母,這個家才會越過越好。兒子結婚成家了,如果需要婆婆幫忙帶孩子,如果婆婆的情況允許,那是要幫助兒子家的。

但前提條件是子女要懂得感恩,婆婆帶孩子,這是情分,不是本分。撫養孩子是父母的義務,不是爺爺奶奶的義務,是以子女要感恩父母的付出。

徐阿姨是高高興興去兒子家的,她也是全心全意為兒子家付出的,可兒子兒媳卻并不感恩她。在她發燒時,兒子兒媳也不照顧她,那她的付出有什麼意義呢?

婆婆去兒子家幫忙帶孩子,兒子兒媳也要照顧婆婆,你好我好才能大家都好。兒子兒媳從徐阿姨這裡拼命壓榨,然後去孝敬嶽父嶽母,徐阿姨的内心當然會不爽了,這也是人之常情。

婆婆去兒子家帶孫子,出錢出力還不讨好,最後婆婆決定打道回府

子女不懂感恩,父母要為自己留好退路

父母不求孩子有多大的回報,但最起碼要懂得感恩,要知道父母的付出。如果子女不懂感恩,自私自利的話,那父母就不能一味地付出了。

徐阿姨在兒子家帶孩子,出錢出力,兩年花掉了20萬,兒子兒媳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徐阿姨把手頭裡的錢都花光了,那她能指望上兒子兒媳嗎?如果能指望上,那倒也無所謂,自己的錢花了就花了,反正是一家人。

但如果指望不上呢?到時徐阿姨年紀大了,又沒有老伴,手頭裡又沒有錢,那她該怎麼辦呢?是以老人手裡還是要盡可能留點錢的,不要弄得連棺材本都沒有,有備無患。

雖說錢不是萬能的,但如果子女不孝順,老人手裡又沒錢的話,那會更苦。徐阿姨認識到兒子兒媳沒良心,是以及時止損,回鄉下去過自己的老年生活了。

婆婆去兒子家帶孫子,出錢出力還不讨好,最後婆婆決定打道回府

人生一輩子不容易,年輕時吃了苦,老年時理應要安享晚年的。父母為子女奉獻,也要看是否值得。如果子女懂得感恩,又是好好過日子的,那父母為他們付出也會心甘情願的。

但如果子女不懂孝順,不能體諒父母,隻是一味地從父母那裡索取,那父母一定要留好養老錢,要為自己留一手。人心叵測,靠誰都不如靠自己,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就一定可靠,有時也不一定的。

作者:一個情感領域的創作者,專注于情感領域的各種問題,歡迎關注。生活因為有情有愛才有溫暖,讓我們在愛中成長,在真情中度過每一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