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普】外傷跌倒,最怕傷到腦袋,要是有過昏迷,再短也要警惕!

外傷跌倒,最怕傷到腦袋。因為部位重要,而且有時候判斷不清楚就容易誤事。

【科普】外傷跌倒,最怕傷到腦袋,要是有過昏迷,再短也要警惕!

前不久,有個新聞報道,一名國小生因為被撞到腦袋,當時暈過去了(意識喪失),後來醒了,老師就沒有在意;2個多小時後小患者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再後來,4個小時後再次陷入昏迷,很快就不治身亡了。原因就是顱腦外傷引起了顱内出血、腦疝。

說一個親曆的病例,也是特别可惜。

要說也是三十多年前了。北京的馬路還沒這麼好,冬天也冷,雪大,也沒有融雪劑。下雪之後,人走車軋雪就化了,到晚上就上凍了,馬路上就像罩了個冰蓋。再下雪,或者風把雪粒刮到冰上,走上去就特别滑,特别容易摔倒。

【科普】外傷跌倒,最怕傷到腦袋,要是有過昏迷,再短也要警惕!

一天下午,一位學生家長推着自行車去接孩子放學,一不小心,就在冰蓋上摔倒了,仰面朝天地摔倒了。摔倒後很短時間,他就爬起來了,活動活動,胳膊腿兒都沒事,接完孩子回家,就到醫院來看看。

那時候還沒有頭顱CT,隻有X光。拍了片子沒發現顱骨骨折,腦外科醫生也沒查出更多異常。

雖然沒查出來什麼傷,但因為患者是摔到了後腦勺,按醫學上說是“枕部”,又有短時的意識喪失,腦外科醫生還是把患者留下來了,在急診觀察室裡觀察着。

到了半夜的時候,護士查房就發現病人不對,瞳孔一個大、一個小了。這是提示腦子受到壓迫、有“腦疝”了。趕緊報告腦外科醫生,趕緊手術,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要說那時候各種技術條件、藥物也都不如現在好。

【科普】外傷跌倒,最怕傷到腦袋,要是有過昏迷,再短也要警惕!

網絡圖檔

摔到腦袋,先有一陣兒昏迷、昏過去了,這在醫學上叫做“意識喪失”;然後清醒一段時間;再次加重,又昏迷了,接着就發現各種顱内出血、腦水腫、腦疝了。

這腦外傷後昏迷——清醒——再昏迷的過程,中間清醒的一段,就是典型的腦外傷後的“中間清醒期”。

腦外傷時,像豆腐那樣嫩的腦組織在顱骨裡受到撞擊、震蕩,受傷了,輕的是腦震蕩;重的就是腦挫裂傷了。受傷就會出現反應,意識喪失了。是以,腦外傷後要是出現意識喪失,那至少是腦震蕩了。

腦袋剛受傷時,如果腦組織損傷不特别重,受傷的腦組織裡還沒出那麼多血,還沒來得及水腫,顱内其他部位的血管也還沒出那麼多血,腦子還沒受壓迫,昏迷一下也就清醒了。

【科普】外傷跌倒,最怕傷到腦袋,要是有過昏迷,再短也要警惕!

清醒了就是沒事了?不一定!可能是腦外傷的“中間清醒期”來了!

對于受傷後出現過意識喪失的患者,一定不要忽視這個可能的“中間清醒期”,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觀察。

因為顱腦有了損傷,可能過上一段時間,受傷的腦組織出血多了,水腫加重了,或者其他部位血管損傷出血多了,就會使顱内的壓力升高,壓迫到腦組織,那就有危險了。

顱内壓升高的時候,腦組織受壓,患者會有頭痛、嘔吐,或者還會出現肢體活動的障礙,意識也會不清楚,再度昏迷。要是壓迫到了生命中樞,就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可能。等到了那時候再搶救,效果就差了。就像前面兩個病例,都失敗了。

【科普】外傷跌倒,最怕傷到腦袋,要是有過昏迷,再短也要警惕!

可是,有時候就因為腦外傷的這個“中間清醒期”,會使人誤以為沒事了,結果,就耽誤了大事。是以說是容易迷惑人、誤事的“中間清醒期”,要提醒大家重視。

現在檢查手段先進了,頭顱CT就能發現,不過有時候也是需要多次複查的。

“意識喪失”怎麼判斷?簡單的方法就是問問患者,受傷的當時心裡清楚不清楚、明白不明白。有時候患者雖然感覺暈迷,但心裡是清楚的,那就不算意識喪失。

現在,冬季的北方,不少地方已是冰雪世界。

冬奧會在大陸舉行,也帶動了大陸的冰雪運動,冰雪運動的場所和項目開展得也更多了。

還有,就是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多了。當然,還有交通發達帶來的事故問題。

【科普】外傷跌倒,最怕傷到腦袋,要是有過昏迷,再短也要警惕!

林林總總,帶來的是意外跌倒、意外傷害的增多。在這當中,最危險和緻命的是顱腦外傷,而有着“中間清醒期”的腦外傷很容易迷惑人,需要我們提高警惕。

(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