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學習,防止診斷錯。
臨床中,因為外傷引起的軟組織挫傷較為常見,如果情況并非嚴重,常可自愈。但是有時外傷後數天甚至數年後患者疼痛一直未消退,甚至更加嚴重,影像學檢查發現異常包塊,就不能定性為簡單的挫傷了,如何進行診斷?
案例一:
基本病史:44歲女性,伴有慢性左髋疼痛。患者口述模糊記着很長時間前左髋受過外傷。左髋關節MRI檢查結果如下。

圖1-1:左髋軸位T1WI圖顯示股骨近端外側軟組織内見一類圓形異常信号團塊,其内信号不均(黃色箭頭所示)
圖1-2:左髋軸位STIR序列顯示以低信号為著的該團塊内分布着數個高信号竈(箭頭所示)
圖1-3:左髋冠狀位STIR序列顯示低信号團塊内數個極高信号竈(箭頭所示)
案例二:
基本病史:39歲滑翔傘愛好者,一次意外事故外傷後右側大腿及骨盆腫脹、疼痛。
圖2:右側髋關節冠狀位T1WI和STIR序列可見右側大腿外側皮下巨大腫塊,呈T1低信号,STIR高信号(紅色箭所示),邊界清晰,其内可見脂肪信号(箭頭所示)。病變位于闊筋膜張肌(T),股外肌(V)和股直肌群表面
案例三:
基本病史:男性,52歲,交通事故。行CT及MRI檢查結果如下。
圖3-1:髋關節及股骨CT檢查發現右側皮下軟組織内異常低密度聚集,鄰近肌肉組織受壓;冠狀位(C圖)可見異常密度内可見條片狀脂肪密度影
圖3-2:冠狀位磁共振T1WI和T2WI序列顯示,相應位置為長T1長T2異常信号
案例四:
基本病史:男性,30歲,數月前有外傷史。
圖4:右髋關節MRI檢查分别為冠狀位T1WI序列,軸位T2WI序列和冠狀位STIR序列可見右側皮下闊筋膜張肌外側軟組織内短T1長T2異常信号團塊,STIR呈明顯高信号,其内可見液平面
如果你遇到上述的情況,如何診斷?
病變診斷:Morel-Lavallée損傷。
Morel-Lavallée損傷于1863年由法國醫生Morel-Lavallée首次描述,屬于軟組織脫套傷,皮膚、皮下組織與筋膜剝離形成閉合性腔隙,腔内血性或淋巴性液體聚積。好發于股骨大粗隆部及大腿近端。
1、損傷機制
剪切暴力直接作用 于身體局部,導緻皮膚、皮下組織與深層筋膜組織發生分離,形成軟組織閉合性潛性脫套傷,血性或淋巴性液體聚積腔内,常伴有脂肪組織混于其中。
圖5:為所示損傷機制示意圖
2、影像學特點
(1)病竈多位于皮下深層脂肪與深筋膜之間。
(2)影像學密度及信号不同主要與病竈内部纖維組織、淋巴組織和血液等成分及含量的不同相關:急性期及亞急性期多以血性成分為主;慢性期以液性信号為主。
(3)病竈内部常可見條片狀脂肪信号影,部分可見液液平及脂液平。
3、治療
該損傷保守治療常常效果不明顯,常見治療方法有MRI等引導下穿刺治療,強力黴素誘導閉塞囊腔和外科切除等。
4、總結
股骨大粗隆部及大腿近端皮下深層脂肪與深筋膜之間異常密度/信号團塊,其内可見脂肪密度/信号竈,伴有外傷病史,要想到Morel-Lavallée損傷的可能。Morel-Lavallée損傷早期易于誤診為普通軟組織損傷而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後。
來源丨新鄉醫學影像
【版權聲明】本平台屬公益學習平台,轉載系出于傳遞更多學習資訊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