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蘇善書
來源 | 十點讀書
ID | duhaoshu
15歲的尋親男孩劉學州,離開了。
1月23日零時2分,他在網上留下一封遺書,寫道:生來即輕,還時亦淨。

昨天上午,劉學州被人發現在三亞吃了幾十片抗抑郁類藥片,經搶救無效離世。
他走了。
短短15年,他飽受人間疾苦,親情涼薄,世人冷漠。
讀完他的故事,震驚、氣憤、難過......無以言表,驚詫于他短暫一生,卻經曆如此多的巨恸。
十點君把他的故事寫下來,以便更多人從中得到關照、反思與警醒。
身世
男孩的名字,叫做劉學州。
他的遺書裡,這樣介紹自己:
尋親男孩,假笑男孩,堅強男孩。
向上滑動閱覽
今年15歲,還未成年,在一家專科學校讀書,平時兼職打工養活自己。
他經曆了什麼,人生一趟,為何踽踽獨行?
接着他的遺書往下讀:
四歲之前的日子已經記不清了,他隻記得四歲那年的一場變故。
父母原本經營着一家煙花作坊,出事前的晚上,外婆來到了他們家。
似乎冥冥中有預感一樣,他哭着鬧着跟外婆走。
爬上外婆的電車,緊緊抓住車筐,不願意下來,吵着要去外婆家住一晚。
爸媽一直哄他下車,說要給他買大雞腿,也沒有打動這個孩子,他抓住外婆的手絲毫不松開。
父母最後無奈,隻能随了他的心願。
外婆家離他們家有一段距離,但是在第二天一大早,他還是聽到了一聲巨響。
随後,外婆便把他放到了鄰居家,急忙騎電動車走了。
當時他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周圍的大人來來去去,卻始終見不到父母來接自己。
幾天之後,姨媽帶着他來到醫院的病房,盡管姨媽捂住了他的眼睛,他還是看到全身重度燒傷的媽媽。
沒有見到爸爸,後來才知道,爸爸在這次爆炸中死了。
再見到媽媽時,是在自己的家中,甚至不能稱之為一個“家”。
整棟房子已被炸的破爛不堪,剩下一間被炸掉一半的屋子。
媽媽全身血淋淋地躺在這裡,那時她已經決定放棄治療,他拿着最愛的飲料要給媽媽喝,媽媽對他說:“你好好學習,聽外婆外公的話,等媽媽好了給你買好吃的。”
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媽媽了。
他成了一個孤兒,跟着外公、外婆生活、上學。
小孩之間的叢林法則便是,欺負那個最好欺負的人,他成為了那個人。
沒有父母照應的他,就成了那一個被欺負的對象:搶文具、推他入廁、各種誣陷;
學校的老師問都沒問,認定是他錯;
餐廳的從業人員給全校所有人分雞蛋,唯獨沒有他;
盡管如此,他也在好好學習,盡力優秀,努力發光。
家裡有一整面牆的獎狀、獲獎證書。
在這些黑暗的日子裡,唯一的光亮是姨媽。
姨媽很疼愛他,他也把姨媽當親生母親對待。
但上天似乎要把這一點點暖,一點點愛也收走。
姨媽因為婚姻的破碎去世,這個世上唯一愛他的人也離開了。
成長的欺淩伴随他升入國中,忍受着,煎熬着,他也開始變得強大。
直到國中,遇到了一個變态男老師,把他叫進了宿舍,那個男人喝了很多酒,做了傷害他的事情。
這一次狠狠傷害了他,他好不容易重建立立起來生活的信心,就這樣再次跌進谷底。
他爬到宿舍樓頂,想了整整一夜,終于決定解開心中的一個疑團。
尋親
村裡人一直傳言:他是父母買來的孩子。
或許是雙親去世、孤立無援的原因,他一定這樣想過,如果他真的像村裡人說的是爸媽買來的,那麼親生父母一定另有其人,那麼他們還可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一旦這樣想,他就忍不住向外婆求證,外婆沒有隐瞞,告訴了真相。
他确實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他們隻是養父母。
作為一個孩子的本能,他的心中誕生了一些願望:
他想知道親生父母長什麼樣子,也想知道當年他是被偷的還是被丢的,同時也有一絲絲恨意。
如果不是親生父母,他不會遭遇這個年齡,發生在他身上的所有事情。
當他看到孫海洋找到兒子的場面,父母子女一場,血濃于水的親情,就更堅定了他想要尋親的想法。
先是在寶貝回家注冊了資訊,後來又去警察局入了血庫,但是一直沒有消息。
偶然的機會,他聽到外婆打電話,提到他的疫苗本,他内心一涼,就更堅定他是被賣的想法;
他把疫苗本中的名字“丁晶”輸入“寶貝回家”網站,沒有任何消息,說明父母沒有在找他;
他又把疫苗本中的父親名字“丁雙全”進行全網搜尋,得到了一個營業執照的名字跟父親一樣,循着執照上留的電話,添加了微信。
當看到微信頭像的那一刻,直覺告訴他,這就是他的親生父親。
世人都道,尋親之難,難于上青天;
不敢相信,他就這麼輕易地找到了父親;
這個孩子撥通了電話,問了電話對面的男人一個問題:十幾年前,有沒有丢過一個叫“丁晶”的孩子。
那男人一直重複“沒有”、“沒有”......
十幾分鐘後,男人打來了電話,告訴了他當年事情發生的經過,他們出于無奈給孩子找了新家庭,沒有收錢,親生父母各自成家,各有生活。
加上生父的第二天,生母也加上了他的微信。
他們态度溫和,口徑一緻地訴說當年的無奈,以及給予他淡漠的關心。
生命中會有那麼一刻,他以為要跟親生父母團圓了;
曾經也一度以為,他的世界快要撥雲散霧,重見天日了。
破滅
解釋完當年的疑惑之後,生父、生母跟他的聯系就少了。
他們都很忙,有時候打電話給他們,他們在忙接不到;
有時候他們電話打過來,他也在忙,也沒有接到;
現在的情況是,親生父母都有自己的家庭,各自忙碌,無暇顧他。
但是一個很偶然的談話,生父向他吐露了一個令他爆炸的消息。
當年他們未婚先孕,生下了他,生母家裡逼着要彩禮,他實在沒有辦法,就把他賣了,得來的錢給了親生外公,然後娶了母親。
聽到這個消息足夠他頭暈目眩,頭腦炸裂。
表面上他表現得鎮靜,内心裡實際翻江倒海。
母親不知道他已經知道當年的真相,還邀請她參加弟弟的生日。
他内心苦笑,從小到大,他隻過兩次生日,一次在家裡,一次在學校。
身份證上寫他的生日是9月28日,實際上他的生日是4月12日。
這樣的真實的身世,如同一個驚吓。
有時候,人在不知道真相的時候,還比較能夠過下去。
知道了事情原本的樣子,反而餘生都無法安甯。
作為一個孩子,最無法接受的一個殘忍真相是,父母原本就不愛自己、抛棄自己、販賣自己。
雖然跟親生父母聯系上了,也并沒有獲得更多的親情。
他去找生父的時候,父親給他安置在外面的房子;
他去找生母的時候,跟小弟弟擠在房間,第二天姐姐就打電話回來指責母親,不該讓他進家裡。
他是個敏感的男孩,聽到别人不歡迎他,他想立即離開這個地方。
找了借口離開了生母家,他回了石家莊,在石家莊的車站裡,他卻不知道要到哪裡去。
學校已經放假了,他不能去住宿舍;他去尋親傷害了外婆家,也回不去了;他隻好打電話給了舅媽,舅媽讓他過來住。
那天晚上,他給媽媽打了一個電話,提了一個訴求:
他想要一個家,或者一個住所。
但媽媽聽到這裡,立馬發怒說在逼她,在電話裡吼了半天,就把他拉黑了。
他隻好打電話給生父說了跟媽媽的電話内容,隻要有一個住所,買或租就行,不再沒地方住就行。
但是父親聽到這裡,也馬上翻臉,罵他白眼狼。
原本他可以起訴生父生母,後來想到他還有弟弟妹妹們,是以他放棄了這個選擇。
這一次,他真的決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了。
但有一天起床上網,他兩眼一黑。
原來他的父母到媒體那裡颠倒黑白,誣陷是非,于是網友轟湧前來辱罵他、污蔑他、诋毀他。
承受了太久的網絡暴力,這一路走得實在辛苦,實在絕望。
曾經他以為,他的人生已經快要看到光亮了,突然之間,光全部消失了。
他終于承受不了所有一切,對這個世界毫無留戀,決定離開。
看完遺書,十分心碎。
短暫一生,他沒有傷害過任何人,也曾用力地好好生活,但為何結果是這樣。
部落客@姓氏喬評價他十分貼切:
“他身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足以讓一個普通人選擇絕望。但他一次次在絕望和希望中間選擇了保持希望。每一次深淵在拉他,他凝視深淵、無視深淵、逃離深淵卻又被推向深淵。”
生來一人,無所托付;短暫十五,飄零凄苦。
他真的累了,絕望了,想離開了。
看了他一生的自白,不甚唏噓,他原本可以改寫自己的人生的。
當年的爆炸沒有殺死他;又從後來霸淩裡拼命逃脫;在被變态老師的性侵的抑郁裡,活了過來;最後在親生父母的二次傷害裡,在不明網友的網絡暴力裡,絕望離去。
寫到這裡,這場悲劇能給我們留下什麼樣的反思:
第一:為人父母;
沒做好準備,千萬不要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我們總以為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孩子要對父母感恩戴德,實際上是父母也未經同意,帶孩子來到這個世上的,是孩子豐富了父母無聊的下半生,父母實際上也要感謝孩子。
巨嬰式成年人,最好不要成為父母。
劉學州的父母,生下他後賣掉了他,用這筆錢娶了母親,已經不配為人父母;
十五年後,孩子無處可依,尋求蔽處,他們互相推诿,誰也不願承認錯誤、承擔責任;
既然決定要一個孩子,請要對他負責,這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要義。
第二:身為世人;
不知全貌,不予置評。
你未曾經曆别人的人生,感受别人的傷痛,請不要輕易評價;
管好自己的嘴,不要輕易口出惡言。
如果讓你經曆别人的人生,你可能做不到像他那樣陽光、善良、堅強。
他真的很善良,在生命的結尾,用自己僅有的一切,幫助其他人,傳遞他對這個世界最後的善意:
“賬戶裡50%的積蓄是自己上班掙來的,留給外婆外公;剩下的50%是網友捐助的,捐給“石家莊孤兒院”,給他們買一些漂亮的衣服和好吃的。”
遺書結尾,他反而像解脫了一樣内心輕松地說道:
“等大家看完這封信的時候,我應該已經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了,應該是很美好的人生,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裡長大。”
“陽光照在海面,我也歸于大海。”
正如網友說得那樣:
這一生,辛苦了;下一次,祝幸福。
點個“在看”,如果有來生,希望他親人疼愛,朋友愛護,無病無災。
不要跌宕起伏,隻求平平穩穩。
過上普通人的生活,那應該是很美好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