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吉利收購,魅族的最好歸宿?

随着增量市場逐漸消失,手機廠商開始博弈存量市場,頭部廠商的優勢在行業洗牌中進一步凸顯,中小廠商生存空間日漸萎縮,生存壓力不斷增大。

曾被譽為網際網路手機“鼻祖”的魅族,如今也走到新的十字路口。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吉利集團旗下手機公司正與魅族洽談收購事宜,目前處在盡職調查階段。

對此,魅族方面并未做出實質回應;吉利對于傳聞也不予置評,但表示旗下手機公司星紀時代的高端手機研發業務正有序開展,希望打造開放融合的生态夥伴關系。

據《财經》報道,星紀時代正與魅族接觸洽談收購事宜,目前處于盡職調查階段。

魅族艱難求生

随着智能手機進入5G時代,頭部廠商占據壓倒性優勢,而魅族這樣的中小廠商市場佔有率不斷受到擠壓,在國内也逐漸淪為小衆品牌。

被吉利收購,魅族的最好歸宿?

▲ 圖檔來自魅族科技

據市場調研機構BCI公布的資料,2021年1月份,魅族的市場佔有率僅剩0.1%。與高峰時期2000多萬部的銷量相比,如今年銷量大概隻有200多萬部,不及頭部廠商的零頭。

魅族也曾尋求做高端産品突圍,但高端之路走得并不順。自魅族17系列開始,魅族放棄了中低端市場,全面向高端市場進發,但整個市場的需求開始更加細分,功能差異化成為廠商産品定位的重要考量,尤其進入5G普及後,高端市場成為技術“硬”實力的較量,而魅族單純依靠供應鍊整合很難突破頭部廠商的“天花闆”。

魅族也希望通過差異化來迎合市場,去年推出的魅族18系列就打出了“三零手機”(零廣告、零推送、零預裝)的口号,但現實狠狠地給了魅族一巴掌,三零手機并沒有成為打動消費者的亮點。

僅僅堅持了半年,魅族就因為競争壓力太大最終取消了這一措施,又回到了廣告賺錢的老路上。

在高端市場未能達到預期,魅族近乎不再堅持押注高端的打法,轉而重新回歸中低端市場。

今年1月推出的魅藍10系列,售價在699-899元區間,采用紫光展銳旗下虎贲晶片,被定義為“智能手機基礎款”。

不過,中低端市場基本被頭部廠商子品牌所占據,Redmi、realme、iQOO等品牌打得火熱,每個價格段位都有數款産品厮殺,幾乎沒有給其它品牌留下一點的空間。

除此之外,還有産品技術優勢、産品疊代速度等問題,這些都是回歸之後的魅藍所要面對的問題。

此外,魅族的人事變動也頗受外界關注。

2018年,魅族高層大換血,楊顔、白永祥和李楠等一衆高管先後離開,魅族的高管團隊已經很少能看到家族之外的身影。2021年初,黃章把魅族CEO的職務也給了親弟弟黃質潘。

在如今穩固的手機市場,魅族能突圍的機會也越來越渺茫。

吉利拟洽購魅族,意在車機互聯?

雖然手機市場增量見頂,但作為人們進入數字世界的重要入口,手機依然有着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随着5G時代的到來,新技術、新手段也開始不斷興起,人與手機、車機互動體驗也愈加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關注。

被吉利收購,魅族的最好歸宿?

▲ 圖檔來自吉利汽車

資料顯示,由李書福創辦的星紀時代于去年成立,項目總部落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定位高端智能手機,整合全球技術和資源,服務全球市場。

“手機業務對整個吉利汽車工業來講,意義是非常深遠的。手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帶來車機更好地發展,車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夠推進智能座艙水準的不斷提升,進而能夠幫助智能電動汽車競争力不斷地提高。”對于造手機,李書福去年曾公開表示。

在外界看來,吉利收購魅族就是在為車機互聯鋪路。

汽車的演變史和手機很相似,從最開始基礎的機械結構,發展到關注智能硬體,再到硬體和軟體的結合,現在又在逐漸演變為一個具有科技感的可移動大型終端,汽車開始變得像手機一樣,互動功能越來越豐富,比如像是與螢幕的觸控互動,汽車内部的聲紋識别、指紋識别、面部識别等。

魅族自2009年以來制造智能手機以來,其名為Flyme OS的軟體系統在設計和使用體驗上一直受到衆多使用者認可,有助于吉利打造更好的車機協同體驗。

對于還在生存線上苦苦掙紮的魅族來說,被大廠收購似乎也是最好的歸宿,能夠更好的釋放自己的品牌價值。相信魅族的未來動态将在不久後揭曉,我們靜待以觀吧。

内容推薦

被吉利收購,魅族的最好歸宿?

魅族能否改天 換命?

被吉利收購,魅族的最好歸宿?

生産力先放一邊,平闆的遊戲潮正在來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