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德時代新招背後

“單個電塊換電約1分鐘”、“一電多車、按需租電、可充可換”、“可以适配全球80%已經上市以及未來3年要上市的純電平台開發的車型”.......

甯德時代新招背後

1月18日甯德時代正式釋出EVOGO換電品牌,作為全球動力電池年出貨量最大的企業,正式宣布殺入換電賽道。甯德時代釋出新品牌意欲為何?

搶占換電新賽道

車企們仍熱衷推出續航裡程更長的電動汽車,以此降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裡程焦慮。比如,去年12月廣汽埃安剛上市一款續航裡程超過1000公裡的新車型。

除了追求長續航裡程外,車企們還在尋求其它緩解續航裡程焦慮的補能方式。換電是其一,但換電不是新事物。

早在2008年,國内就出現純電動客車的換電模式。乘用車領域,特斯拉在2013年也曾嘗試過換電。此外,2016年北汽新能源聯手中石化、上海電巴等機構在北京一次性傳遞10台換電站,推動純電動換電計程車的普及。蔚來也在2017年年底宣布在全國布局換電站,截至目前蔚來在全國已累計建成換電站800座。

甯德時代新招背後

雖然換電模式已發展超10年,但并未成氣候。甯德時代為何會押注換電“冷門”賽道?

目前車企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以一車一電為主,有換電業務的僅蔚來、北汽新能源、吉利(首款換電車型即将上市)少數幾家。公開資料顯示,甯德時代2021年動力電池裝車量80.51GWh,市場占比52.1%。意味着,去年市場上超過半數的新能源汽車用的是甯德時代的電池。

甯德時代入局換電,必将帶動換電商業模式的發展,甚至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甯德時代布局換電,目标或是革整個行業的命。

但已經全球第一的甯德時代,為何會在新領域冒風險?這或許跟其所面臨的危機有關。

自研自産動力電池的比亞迪,在3年前就計劃剝離動力電池業務使其獨立發展,并且向整個汽車行業提供動力電池供應。截止目前,特斯拉、豐田、一汽、福特,甚至蘋果都傳聞将采購比亞迪的刀片電池。

甯德時代新招背後

目前比亞迪的動力電池主要為自産自銷,2021年以25.06GWh的裝車量,占據16.2%的市場佔有率。一旦外部車企采購量上漲,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市場佔有率将快速提升。

除比亞迪外,因與廣汽集團深度合作的中航锂電,去年1-2月的裝機量增長了15倍,2021年總裝車量超過LG化學位居行業第3名。此外,長城汽車也成功孵化了蜂巢能源動力電池企業,并且将其獨立發展,目前蜂巢能源已擠進國内動力電池裝機容量前十之列。

有實力的車企扶持和發展動力電池業務,這樣做的好處除了能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産品的競争力,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此外,因去年動力電池産能有限,加上新能源汽車市場出乎意料的猛增,曾出現車企高管帶着現金在動力電池企業買電池的傳聞。其中,蔚來曾因電池供應問題導緻終端傳遞量下滑。按照行業預估,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将快速發展,是以車企勢必将尋求更多管道的動力電池供應,不再願意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

車企的小心思和其它動力電池企業的“野心”,對甯德時代而言都是不利局面。是以,此時借助市場佔有率優勢開拓少有人涉足的換電賽道,是甯德時代主動出擊,維持行業領先地位的破局之策。

借資本穩固地位

當然,甯德時代除了市場佔有率的“好牌”外,還有資本優勢的王牌。

目前,市值高達1.3萬億的甯德時代,仍在通過融資加強護城河。

甯德時代新招背後

财報顯示,甯德時代2021年前3季度淨利潤為77.5億元,同比增長130.9%。據統計,甯德時代上市3年累計融資高達800億。雖然企業營收較高,但遠不能滿足其産能擴張的投資需求。

近日(1月17日),在甯德時代回應深交所的一份公告中,表示公司新一輪525億的募資,将用于擴充産能,預計該筆資金将新增産能135GWh。

作為裝車量全球第一的企業,甯德時代已在國内外多地布局生産基地。據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甯德時代已建成投産的電池産線在完成産能爬坡并穩定運作後,設計年産能規模合計将達到220GWh到240GWh。

但是,甯德時代表示,根據規劃公司在 2025 年之前電池産能預計達到 670GWh 以上。是以,此次融資後,公司仍存在295GWh的産能缺口。按照較為謹慎的3億元/GWh的投資強度測算,對應的投資規模預計約為885億元。意味着,此次募資525億後,甯德時代要想完成産能規劃目标,還需近900億資金。

為何不斷增加産能,持續擴産?這或許也要從甯德時代面臨的競争說起。

近日,去年前11月全球裝機量僅次于甯德時代的LG新能源,即将在南韓IPO。按發行價計算,LG新能源上市後将成為南韓市值第三大企業。其CEO表示,“有信心在市場佔有率方面超過甯德時代,成為全球第一”。

除全球性競争外,國内動力電池企業也虎視眈眈。

甯德時代新招背後

去年12月,蜂巢能源釋出2025年領蜂“600”戰略,宣布公司2025年全球産能規劃目标提升至600GWh,僅比甯德時代少70GWh。此外,據媒體統計,2025年比亞迪合計規劃産能有望超過670GWh,中創新航(中航锂電)規劃産能達到500GWh,國軒高科規劃達到300GWh。

為了搶奪持續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各動力電池企業已經提前布局,開啟産能競賽。産銷量的上升,将降低動力電池的生産成本,也更利于獲得更多的訂單。是以,甯德時代不斷融資擴産背後,也是利用規模效應,守住市場佔有率,穩住其行業龍頭地位。

從各動力電池企業的産能布局來看,到2025年甯德時代的産能規模将不再一家獨大,技術優勢将是未來動力電池企業競争的核心。

近期,據國家知識産權局網站顯示,甯德時代已從負極材料入手,開發出一項針對鈉離子電池的“無負極”類似技術工藝,并獲批專利。

甯德時代新招背後

此外,在回應深交所的問詢函中,甯德時代表示,“目前,公司已啟動鈉離子電池産業化布局,預計 2023 年将形成基本産業鍊。”此外,甯德時代還表示,随着業務發展,研發領域不斷拓展,研發技術人員由 2018 年末的 4,217 人增長至 2021 年 9 月末的 9,491 人,研發費用由 2018 年的 199,100.04 萬元增長至 2020 年的 356,937.77 萬元,2021 年 1-9 月,公司研發費用為 459,492.33 萬元,同比增長 116.73%。

面對未來的不确定性,即使穩坐全球第一的甯德時代,絲毫沒有放松。如今,不管是押注換電賽道還是融資擴産能,都是甯德時代為保證市場佔有率和行業地位做出的選擇。未來,甯德時代還能否如願,時間将給出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