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遺書裡,寫滿了被“謀殺”的細節

今天一早,我就看到了“河北尋親男孩劉學州輕生”的消息,也看到了他在微網誌裡留下的長文,整個人都不好了。

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遺書裡,寫滿了被“謀殺”的細節

15歲,本應該是沒有什麼煩惱的年紀,最大的憂慮也隻不過就是應付作業和考試,他的心裡卻塞了太多其他的了。

劉學州看起來要比同齡人成熟很多很多。中國有句話說“沒媽的孩子早當家”,但我們從沒想到過也不敢相信,有些人有媽,但比沒媽更可憐。

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遺書裡,寫滿了被“謀殺”的細節

一個15歲的男孩,不應該經常慨歎世态炎涼,不應該把世俗的醜惡全都品嘗過一遍了。但劉學州短暫的人生裡真的經曆了這些。

就在幾天前,他還是一個看起來開朗、陽光、充滿正能量的男孩子。笑容燦爛,既有點稚嫩還有點成熟,是一副十分可愛的學生樣子。

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遺書裡,寫滿了被“謀殺”的細節
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遺書裡,寫滿了被“謀殺”的細節

就在幾天前,他還在做防疫志願者,還得了“最美志願者”榮譽證書。

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遺書裡,寫滿了被“謀殺”的細節

而今天,這個少年以“生來即輕,還時亦淨”為标題,發了一篇長文,選擇了在自己最喜歡的大海邊結束生命。

“陽光照在海面,我也歸于大海。從這裡結束自己的一生,也帶走了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風景。”

我想,這一定不是一個沖動、魯莽的決定。

這個看起來熱愛生活、尊重生命的少年,也在長文裡解釋了為什麼甯願選擇一死也不想再在人間卑微地活下去的原因。

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遺書裡,寫滿了被“謀殺”的細節

這篇長文裡,寫滿了他短暫一生裡的各種遭遇,讓人看得真的咬牙切齒啊。

這麼小一個孩子,給自己貼的标簽是:

學生、一個努力發光的人、堅強男孩、出生被父母賣掉做彩禮、四歲養父母雙亡、二年級開始寄宿制學校、校園欺淩受害者、被男老師猥亵、尋親男孩、被二次遺棄、被颠倒黑白網暴、假笑男孩......

就是這些标簽,一步步逼着他走向了輕生的絕路,哪怕過程中他一直強迫自己要變得陽光、堅強,但畢竟他還是個孩子,哪有那麼多堅強的力量呢,連個支撐的後盾都沒有。

是以這每一個标簽,都是謀殺了少年劉學州的兇手。

現在劉學州已經去世了,一個人失去生命已經很可怕和惋惜,但如果一個生命就這麼消失了還不能引發思考和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那就更可怕更惋惜了。

有一些問題我很希望和呼籲大家去思考和追問:

1. 父母遺棄孩子,并以彩禮為交換把孩子送人,這是不是屬于買賣人口行為,有沒有犯“拐賣婦女兒童罪”,是不是應該與人販子同罪同罰?

别的不說,就這件事中,劉學州的親生父母是不是需要被追訴刑責呢,哪怕已經過了追訴期,難道就這麼沒事了,讓他們過着“不被打擾的生活”,該幹嘛幹嘛?

劉學州如果不去找自己親生父母,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單純、平靜、陽光、積極的孤兒去生活,他也不會這麼早就去世。但他偏偏對血緣和親情抱有一絲幻想,才經曆了二次傷害,才有了後面的種種痛苦不堪。

親媽甚至把他微信拉黑,電話中惡狠狠地辱罵,在網上黑白颠倒诋毀這個孩子。

這對父母,應該算得上是“謀殺”劉學州的“第一兇手”。這類兇手,怎麼管,怎麼懲罰,難道就什麼都不做了嗎?

2. 對于劉學州在中學裡“遭遇男老師猥亵”這件事,是不是就這麼不了了之?

這個男老師的行為,對一個從小備受欺淩、無依無靠的少年來說,可能是非常緻命的心理摧殘。

劉學州描述過“我那一段時間幾乎每天是崩潰的,什麼也不敢說,還早到了他的威脅,感覺自己有抑郁傾向。”如果這種人抓不出來,以後猥亵未成年人的人渣會覺得小孩子都不會說,也不敢說,沒人追究就沒事。

雖然當時人已經不在,但起碼做個調查,震懾一下也是要的,萬一有其他受害者站出來了呢?萬一還有下一個劉學州呢?

3. 校園霸淩,屢次用生命換來的教訓,到底怎麼管。

我們現在很多地方都低估了未成年人的校園欺淩的危害性。劉學州這樣沒有父母的孩子,形同孤兒,社會上沒有專門一個起到“監護人”職責的部門來負責和保護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嗎?

幸好劉學州是一個心地善良、陽光的孩子;萬一有些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産生報複心态和扭曲心理,長大後也容易成為社會的威脅。這一部分小孩的成長,應該特别關心啊!

校園欺淩,老師不要睜隻眼閉隻眼,這應該被法制化,有法可依,未成年人進行校園欺淩,抓到嚴懲,且家長應該負連帶責任。否則這種校園惡行很難治好。

4. 網暴的那群人,怎麼處理。

網絡暴力以及各種亂七八糟所謂“小道消息”搞“反轉”,都不用經過大腦思考和實際調研地就一頓扣帽子、羞辱、嘲諷、造謠。他們的每一句“心機婊”、“快去死”、“惡心”......都讓這個15歲的男孩見識到了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淪喪,他會覺得活着還有意思嗎?

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遺書裡,寫滿了被“謀殺”的細節
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遺書裡,寫滿了被“謀殺”的細節

這些網暴的人,習慣了張口就來,不管事實真相也不用邏輯思考,隻憑個人喜怒任意發洩,他們難道不是逼死劉學州的“兇手”之一嗎?

事實是,這群擅長網暴的人,不僅僅是網暴劉學州一人,他們應該是一群社會底流,生活loser,在網上見一個暴一個,這群人到了網上就是“謀殺”很多脆弱者和迷失者的“間接兇手”,他們難道無罪嗎?

以上,但凡有一個環節中劉學州感受到了溫暖和愛,他也不會給自己的“輕生”念頭層層加碼。

這些,都是劉學州用15歲的年輕生命給我們留下的“被謀殺”的證據。隻有所有人把每一件關乎生命品質的事都當回事來認真對待處理了,才不會有下一個劉學州。

尋親少年劉學州的遺書裡,寫滿了被“謀殺”的細節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獨立營運IP「格十三」

旗下公衆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

微網誌@格十三

視訊号「格十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