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最牛一家丨一門九清華,全國罕見

“一門九清華”的傳奇世家

文/劉達标

【佳話】大埔縣三河鎮自古學風鼎盛,人傑地靈,其中尤以陳明紹家族“一門九清華”而名聲遠揚,被當地的村民啧啧稱道,傳為佳話。

廣東最牛一家丨一門九清華,全國罕見

近日,筆者專程驅車百公裡前往大埔三河鎮,參觀位于彙城鳳翔山麓的陳氏宗祠。這是一座兩進四橫一圍的典型客家圍龍屋,四周明山麗水挹注天然靈氣,幽靜的院落和蔥茏的樹木讓其呈現出濃郁的書香氛圍。著名能源環境專家、教授陳明紹就出生在這座宗祠的右橫屋内。他和夫人及子孫三代共10人,除一個孫媳就讀北京舞蹈學院研究所學生外,其餘9人均畢業于清華大學,而且均頗有建樹。

陳明紹于1936年6月畢業于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是大陸著名的能源環境專家。其夫人陳霭民,是1937年的清華化學系高材生,在北京工業大學任教,2003年病故。陳明紹的兒子陳虎,從清大畢業後曾任北京機械工學院院長、教授,如今已退休;兒媳婦葛德玉也是清大學子,在北京聯合大學任教授;女兒陳安畢業于清大,1989年從北京工業大學赴美,後留任美國;女婿李光是清華大學1969屆工程數學力學系畢業,後任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孫輩更是接過了祖輩的“接力棒”,其長孫陳凡是清大1991屆畢業生;其妻宋晔系清大建築系研究所學生;小孫子陳鷹,1993年入讀清大土木系建築管理專業。

三河壩的靈山秀水,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古有“一腹三翰林”,今有“一門九清華”,陳氏家族有此非凡現象絕非偶然,而是與其深厚的文化傳統及嚴謹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教育在于培養好習慣,在客家地區崇文重教的大氣候下,陳氏家庭曆來看重“勤儉治家,和順齊家,詩書起家與忠孝傳家”,堅信“勒緊腰帶做赢人,唯有讀書才能‘剝谷殼’(意即‘有出身’)”的質樸理念,以“一絲不苟、明德求真,民主和諧”的治學之風治家持家,始終繃緊重視後代教育這根弦,讓孩子們耳聞目睹,親身體驗生活艱辛和父輩的不易,激發對家庭和學習的熱愛,注重詩禮傳家,磨砺自強,“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些警句名言時刻銘記在每一位陳氏家庭成員的心裡,并讓他們受益終生,最終才鑄就了陳氏宗祠“一門九清華”的動人傳奇。

雖然是理工類的能源環境專家,但據筆者了解,陳明紹對中國古典的詩辭歌賦也精于此道,尤其是繼承了中國文人詩言志的傳統,每有會意,便吟詠一二,常有佳句産生。有一次,他到成都出差,順道去了杜甫草堂。眼見煙塵處處,遮天蔽日,昔日之藍天白雲,綠草翠樹,鳥語花香全都不見了。他觸目傷懷,即興賦詩《草堂環境感懷》。詩中這樣寫道:

飄塵蒙翠柳,古木草茔秋。

何處鳴黃鳥?無緣見白鷗。

空懷西嶺雪,怅望東吳舟。

莫負名城譽,浣花溪水流。

詩作不僅表達了陳老對環境污染的憂慮和熱切希望,而且詩意也非常優美,琅琅上口。無論走到哪裡,環境保護都是他最最關心的事。他的傳統文化研究,他的詩作莫不如此。“清華九花,齊綻陳家”——陳氏家族不愧為“文化之鄉”大埔的赫赫典範。

附:陳明紹簡介

陳明紹(1914-2009),出生于大埔縣三河鎮,早年就讀于大埔三河公學、大麻中學、汕頭礐石中學,而後考入清華大學;曾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作為大陸著名的能源環境專家,他為科技發展和環境保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傑出貢獻。1998年,《人民日報》曾以“集科學家、政治家于一身”的稱譽給予他高度評價。

來源:梅州日報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删除。

廣東最牛一家丨一門九清華,全國罕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