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考後回看,“家境”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聯考後回看,“家境”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上個禮拜全國人民都在為聯考助力!

前幾天,我路過公司旁邊的一所中學,門口都是烏泱泱的家長。候場的儀式感特别足,橫幅拉起來,牌子舉起來。

聯考後回看,“家境”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媽媽還統一穿喜慶的旗袍,因為旗袍有“旗開得勝”的諧音。連被拉來當“吉祥物”的保送生,都要“入鄉随俗”。

聯考後回看,“家境”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看着這些場景真的好唏噓!沒有哪一場考試,能像聯考一樣,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留下刻骨銘心的烙印。

今天我就想從聯考這個話題延伸開去,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看的一篇調查報告《金榜題名後:大學生出路分化之謎》。

著作者是香港大學的博士鄭雅君,她采訪了70位一南(複旦)一北(清華)兩所頂尖大學的學生,但他們畢業後的出路也是千差萬别:

有些進入頂尖大廠的起薪就是三十多萬,有些去從事鄉鎮基層工作的,月工資隻有三千;還有不少人因為求職難,選擇延遲畢業或者讀研讀博,暫緩就業……

能考進清華複旦的孩子,學習能力一定是不錯的,畢業後也有相當硬核的學曆,為啥出路兩極分化得這麼厲害?

有人會說,因為這些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出身不同,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了,有些則是農村小鎮的“做題家”,靠的是一路奮進,但終究會有局限。即便考進了清華北大,最後的出路也很平常,想要實作階層的躍遷很難。

真的是這樣嗎,“家境”究竟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影響有多大?弱勢家庭的孩子有沒有能彌合這種差距的方法?

非常慶幸的是,作者給到了我們明晰的解答。

01

兩種上大學模式,出路大不同

回憶一下咱們自己經曆過的大學生活,是不是不難發現:

有些同學一踏進校門就鉚足力氣學習,不浪費一分一秒;而還有一類同學,成天都不曉得該幹些啥,甚至可以躺在床上連續一周都不下床。

這是兩種非常鮮明的上大學的模式,鄭雅君把前者歸類為“目标掌控模式”,後者稱作“直覺依賴模式”。

如果将上大學比作一個“迷宮尋寶”的遊戲,運用“目标掌控模式”的學生,就好比是手持迷宮地圖,老早就給自己規劃好了路線(畢業後要考研,出國,還是求職);而“直覺依賴模式”下的大學生,就是憑着感覺走,一直在彎彎繞繞兜圈子。

聯考後回看,“家境”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文中有一個複旦大學的男生經緯,留給我的印象極深,他就是實打實的“目标掌控模式”的代表。

他進大學的第一天就明白,完全倚靠學校來決定自己的前途就是‘作死’,他一直堅信,‘我想要’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往哪邊發展,我就要慢慢地往自己想要的那個目标靠近。漫無目的地生活其實是一件沒有效率的事情。”

經緯碩士畢業後,最終選擇在一家全球頂尖投行的當交易員,這份工作起薪超過50萬人民币,獎金上不封頂。不過話說回來,他手上拿到的一堆offer薪酬都是這個水準的,收入并非他最終選擇這一職位的理由。

這份工作的意義,在經緯眼裡就是服務于他的終極人生目标——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因為這個工作可以讓我用錢對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投票。你的決策能加速或減緩事情的變化。比如某種技術需要用金錢催化,你可以給它投入更多的資源去加速這件事情的到來。換句話說,這個工作讓我感覺到很有趣。”

工作中有無數令人眼花缭亂的新鮮體驗,而他也可以從優渥的薪資中早一步實作财務自由。

聯考後回看,“家境”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從湖南鄉下考上複旦的冰倩,是“直覺依賴模式”的典型代表。

她天真的以為到了大學就能松一口氣了,放棄了對成績的要求,每天懵懵懂懂的憑興趣上課,在寝室開開心心的刷劇。

到了大三她才開始着急了,成績根本不夠保研的,實習履曆一片空白。她隻能自己辛苦備戰考研,幾分之差又落榜了。

到了畢業那年,她無學可上也無業可就。最後她無奈的選擇延遲畢業,準備明年繼續考研二戰。

“很多人是知道成績是用來做什麼的,我當時真的不知道,就好傻。”她形容自己的大學生涯,就是好傻,傻在輕信了那些鼓吹自由與興趣的雞湯,傻在沒有從一開始就依照大學裡真實的遊戲規則行事。

她是家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她,應該怎麼上大學,哪些事情是重要的。

02

分化,早在進大學的10年前就形成了

不得不說,從世俗功利的角度出發,經緯的這種模式是更讨喜的,它會顯得非常高效,少走彎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也極少有“精神内耗”。

一句話總結“目标掌控模式”的重點,就是要盡早給自己設定目标,然後理性的組織行動政策。

那麼這種強大的目标感和驅動力又是從何而來呢?

很顯然,這不是哪所大學能教會孩子的,這種能力早在進大學十幾年前就開始在孩子的心裡紮根發芽了,它就是來源于家庭出身和個人的成長經曆。

比如經緯,他家在上海,父母是企業的中高層。他畢業的高中也是上海的四大名校之一,氛圍相當輕松,下午三四點就放學了,學生有大把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類似于經緯這樣的成長背景,是大部分“目标掌控者”的一個共同特征——來自東部大城市,家境優渥,就讀品質優異的中學。

聯考後回看,“家境”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而從這些學生對家庭教育的描述當中,我也撈出了不少值得“抄作業”的關鍵點——

在孩子的閱讀方面,家長是毫不吝惜地投入:

“我可能一個月當時訂了有接近十多本雜志吧,各種各樣的科技類的雜志。一年快到1500塊錢了,爸媽也都支援我。”

“我記得那時候我爸送給我一套禮物,是譯林出版社的‘世界文學名著系列’,大概有五箱書。”

在一些重大決策上,父母不會直接幫孩子拿主意,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和見識去引導孩子,提供足夠的資訊和資源,幫助他們自己做出明智的決定。

“我爸媽不會直接說你就去吧,他們會給一些建議,類似于說:如果你選A,那可能會是什麼樣的狀況,基本上是‘如果……可能……’吧這種假設,然後告訴你之後,你就自個兒選一下。”

“在大學選專業的時候,我爸媽就建議,大學階段選擇口徑比較寬的基礎科系,有利于碩士階段進入細分領域深造——基礎學科既可以為艱深的科學研究打好基礎,也能輕松跨到好就業的經管類專業。”

當然必須要說,這些父母自身的學曆,工作背景也不俗,他們自然能洞悉如何在重大教育決策中趨利避害,有足夠的實力和眼界從旁為他們保駕護航。

在這種鼓勵獨立思考,廣泛涉獵的環境中長大,孩子會很早就意識到,成績好隻算達标,而富有自主性的思想和有趣的個性才是加分項。

聯考後回看,“家境”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鄭雅君把這種在家庭教育和成長經曆影響下形成的思想、信念、情感、價值、信仰等,用了一個很具象化的比喻,叫做“文化工具箱”。

為啥有些孩子能把大學的資源和平台利用好,有些孩子會茫然無措,其實差別就在于,前者的“文化工具箱”裡有滿滿的“裝備”,後者的“工具”則極為匮乏。

03

扭轉弱勢的關鍵,把握好3點

那麼像冰倩這樣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是不是注定隻能成為“loser”了?

在“迷宮”裡多走幾次彎路,多碰幾次壁,隻是意味着過程會比别人曲折一點兒,耗時會更久一些,但并不代表你無法抵達終點。

來自雲南的梓桐,剛進大學第一年,也一度屬于“直覺依賴模式”。大一小心翼翼地努力拼績點,但内心卻很茫然,也不曉得追求成績的意義在哪裡。

梓桐意識到,憑自己特别局限的認知,悶頭瞎想是找不到出路的。開始有意識地觀察班上最有想法的那撥人在幹啥,就發現他們投身在社會活動上的時間特别多。

梓桐也模仿他們,陸陸續續的參加了很多學校組織的助學、公益活動,還争取到了去台灣做交流生的機會。

大二的時候,梓桐跟着一個老師做項目,研究的是古典文獻,這個方向其實挺枯燥的,但在老師不間斷的熏陶下,梓桐慢慢的琢磨出了做學術研究的意義感和樂趣:

“如果我們能把前人的東西讀懂,傳承下去,然後能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一個有啟發的洞見,能夠幫助今天的人了解自己的處境,這也是很有價值的,是我想做的事!”

終于找到人生的價值支撐點之後,梓桐形容自己“整個人的畫風都不一樣了”,每天精氣神滿滿。“有意識的和優秀的同學、老師多接觸,多交流,多碰撞,真的給到我特别有分量的激勵,特别是在走出去看世界之後,我才慢慢開始思考一些根本性的東西,反思過去的思維局限性。”

當然,搞古代文化的研究是賺不到什麼大錢的,但優秀并非單次元的,在人生剛剛起步的階段,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感所在,并努力前行。

聯考後回看,“家境”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讓我特别感慨的一點是,作者鄭雅君花了大量時間做這個研究報告的初心:

現在很多人看她,都會覺得“标準的精英,好優秀”,但實際情況卻是,她也是從偏遠西部考進複旦的“小鎮作題家”,懵懵懂懂的到了大四,不知道出路在哪裡,還延畢了一年。後來才發現自己在團隊協作、人際溝通和做學術上的優勢,一點點的向上攀登。

是以這篇文章,并不是想用大資料再來告訴大家一遍“寒門難出貴子”,在客觀論述現實的同時,鄭雅君更希望能激勵到那些和她一樣,弱勢家庭出來的孩子——

一時的“落後”并沒有多大的關系,把握好三個關鍵點媽,努力充盈自己的“文化工具箱”,劣勢就有可能扭轉:

第一步,就是意識到自己所經曆的困境,并非自身的能力或性格缺陷所引起。社會結構導緻的差異無處不在,我們得用平常心去接受。

其次,積極創造多元化的社交機會,去盡可能廣泛地接觸新觀念和新做法。特别是與自己背景不同的人多溝通交流,别總是從自己的道德體系出發,對看不慣的行為嗤之以鼻。

最後,那些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原生文化,并發揮好自己的文化身份和過去經曆帶來的獨特優勢。祖輩們身上自立自強的精神、謙遜樸實的人生觀,生生息息的韌性等等,這些就是屬于你的獨一無二的寶藏。

我想這3點,不僅适合人生尚未起步的孩子,也适合每個深陷困局的成年人。

聯考後回看,“家境”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說說自己的大學時光,奮鬥經曆~我相信,你們的故事一定很精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