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圖)
《〈醒園錄〉注疏》,李調元編纂,江玉祥注疏,四川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
著述出于名家之手,相關内容也常在人口,但卻一直沒有可靠的讀本,《醒園錄》即其一。四川曆史文化名人李化楠、李調元父子于乾嘉年間手抄編纂的這本食譜,在川菜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但相比于李調元的詩文集,卻受到了不應有的冷落。現在這個遺憾得到了彌補。為《醒園錄》作注疏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熟悉李氏詩文,還要熟悉飲食史和其他相關著作,方能如臂使指。本書卷首冠有長序,對《醒園錄》及川菜的融合發展曆程做了精到的分析,可見注疏者用功之深。
《俞樾全集 楹聯錄存》,俞樾著,鳳凰出版社2021年8月
楹聯是小道,但于極精粹的形式中展示文字之美、展現作者腹笥之厚,卻可能又是最佳的載體。國學大師俞曲園也是楹聯高手,劉麟生《中國骈文史》在《聯語》一章中說:“聯語之提倡,要以曾國藩為第一人。曾文正公以古文名家,……其自撰諸聯,大率于雄渾勁健之中,自具深婉遒麗之美”,“當時群彥,與曾文正公有同嗜,而所作較多者,宜推薛時雨、何紹基、彭玉麟與俞樾”。在皇皇數十巨冊的《俞樾全集》中,此冊自是小書,但不宜錯過。
《龔鼎孳與清初文壇》,鄧妙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4月
有關明清易代之際文藝和曆史的研究,在學界是一個小小的熱點。但與錢謙益、吳偉業相較,貴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鼎孳卻頗受冷落。沈德潛《清詩别裁集》中說龔詩“宴飲酬酢之篇多于登臨憑吊”,較錢吳二氏“少遜一籌”,揭示了其中一個原因。但如果不局限于詩藝,以龔氏在朝的顯赫地位以及其好結交各類人士的風格,其作品的曆史的價值或許還在錢吳之上。本書幾乎可以稱得上是龔鼎孳研究的開荒之作。但重點仍然着眼于文藝而非曆史,也是一個遺憾。
《宋代商業史研究》,斯波義信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年5月
斯波義信先生另著有《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若幹年前經江蘇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國研究叢書”推出,受到了讀書界的歡迎。此書寫作在前,反倒現在才移植過來,書的命運有時真與人相近。不過推遲出版也并非全無積極意義,至少可以讓時間來刷洗和驗證。據後記,譯者在出版之前曾與斯波義信先生聯系,請示修訂意見,而著者徑稱“沒有加以修訂的必要”。斯波義信先生的學術自信可謂呼之欲出。這種自信有沒有道理,讀者一覽便知究竟。
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