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推恩令”還狠的制勝陽謀《論持久戰》,到底厲害在哪裡

“陰謀”和“陽謀”是一對反義詞。陰謀是指利用謊言引導對方犯錯誤,進而步入陷阱。而陽謀則是光明正大地配置資源,讓敵人明知這是一個圈套,卻不得不一步一步陷進去。

陰謀和陽謀的差別就在于,陰謀有迹可尋,是有破綻的;而陽謀是随勢而動,随勢而發,無迹可尋,比起陰謀來高明多了,也更加難以實施。陰謀往往令人不齒,而陽謀則令人津津樂道。

在中國的曆史上,有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制勝陽謀,比如春秋時期的二桃殺三士、戰國時期的圍魏救趙、漢武帝時的推恩令、東漢末年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和抗日戰争時期的《論持久戰》。

這其中,最著名、也最成功的兩個案例分别是推恩令和《論持久戰》。

古代第一陽謀“推恩令”

泗水亭長劉邦打下大漢江山以後,召集各路人馬立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意思是說,我大漢王朝的諸侯王隻能姓劉,而不能是異姓。

劉邦的如意算盤是:諸侯王都是我劉氏子孫,從血緣關系上來講,打斷了骨頭還連着筋呢。是以,他們肯定不會造反,而隻會忠心耿耿地守衛我大漢王朝的疆土。

然而,事情并沒有朝着劉邦設想的那樣向前發展。第一代諸侯王是親兄弟,哥兒幾個好的跟一個人似的,當然不會出問題。第二代諸侯王變成了堂兄弟,關系遠了一步,兄弟之間難免心生間隙。而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及至第五代,諸侯王之間都出五服了,這個時候再跟他們講血緣親情,就有點自欺欺人了。

是以到了文帝和景帝時期,祖上傳下來的那套同姓諸侯王制度就産生了巨大的問題。那個時期的諸侯國地盤很大,往往連綿幾十座城池,地方千裡。諸侯王勢力尾大不掉,朝廷的很多政令到了諸侯國這裡,很難得到貫徹和執行。

比“推恩令”還狠的制勝陽謀《論持久戰》,到底厲害在哪裡

七國之亂

眼看着各路諸侯王的勢力不斷做大,漢景帝心急如焚,于是病急亂投醫,實行削藩政策,沒想到引發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

到了漢武帝時期,内朝顧問主父偃向漢武帝進言:實行推恩令。

所謂“推恩”,是指“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即諸侯王死後,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由郡守統轄。

“推恩令”之所謂被公認為古代第一制勝陽謀,原因就在于它把一杯緻命的毒酒擺到你桌子上,它不逼你喝,而你卻不得不喝,你喝的時候還得面帶笑容,裝作很高興的樣子。

比“推恩令”還狠的制勝陽謀《論持久戰》,到底厲害在哪裡

推恩令

為什麼這麼形容呢?我們來解釋一下:在此之前,各路諸侯王的爵位都是由嫡長子繼承的,諸侯王的其他兒子是沒有份兒的。在這種情況下,諸侯王的爵位一代一代傳下去,諸侯國的地盤卻始終保持不變,而諸侯王與皇帝的關系卻越來越遠。

推恩令實行以後,諸侯王的其他兒子也可以分到一部分土地,實際上就是把諸侯國給瓜分了,而且分得越來越小。而且這些新誕生的列侯歸郡守統轄,而郡守又是朝廷任命的,實際上就把這些列侯的地盤收歸中央了。是以說,這是一杯擺在明面上的毒酒。

“推恩令”的内容用詞非常精準:其他子弟也“可以”分割王國的一部分土地成為列侯。注意,這裡用的是“可以”而不是“必須”。這一下子就把沖突全都甩給了諸侯國内部!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諸侯王的庶子,以前分家沒你什麼事兒,而現在你可以分到一大片土地,一大堆金銀财寶,你肯定會激動的拿着“推恩令”去找自己的父王要求馬上分家。而且,誰敢不承認“推恩令”這道聖旨,你就會跟誰拼命,自己的老子也不好使!是以,這杯毒酒朝廷不逼你喝,你卻不得不喝。

分家的時候,十幾個兒子拿着斧钺鈎叉把諸侯王圍在中間,眼睛睜得比鈴铛還大。面對這種場景,老諸侯王被吓得心驚膽戰,而且心裡極不情願,但是表面上肯定會好話說盡,和和氣氣地給兒子們分家。是以,你喝的時候還得面帶笑容,裝作很高興的樣子。

果不其然,一杯毒酒下肚,各路諸侯的勢力越來越小。幾代之後,有的諸侯國甚至隻剩下一座城池,分都沒法再往下分了。

比“推恩令”還狠的制勝陽謀《論持久戰》,到底厲害在哪裡

劉備

推恩令最大的受害者,非劉皇叔莫屬了!這位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皇室宗親,其祖上中山靖王生了一百多個兒子,分完家之後有的都快吃不上飯了。這不,到了劉備這一代,隻能靠織席販履為生了。

這都是被“推恩令”給害的!

《論持久戰》到底厲害在哪裡

與推恩令相比,《論持久戰》達到的戰略效果可以說更狠,也更為成功。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北平、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繼淪陷,國内群眾情緒一片低迷,“亡國”之論甚嚣塵上。

9月,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殲滅日軍1000餘人。這一仗,中國軍隊打出了軍威,卻也使得國内“速勝論”開始流行。

比“推恩令”還狠的制勝陽謀《論持久戰》,到底厲害在哪裡

《論持久戰》橫空出世

面對這種情況,1938年5月,毛主席把自己關在延安的窯洞裡,整整七天七夜未合眼,潛心著作。七天以後,一篇長達5萬餘字的《論持久戰》橫空出世!

《論持久戰》寫成之後,首先由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戰争研究會上以演講的形式公開發表,後來又刊登在《解放》第四十三、四十四期合刊上。全文共分為二十一部分一百二十段。

對于中日之間的這場戰争,《論持久戰》客觀準确地概括雙方存在的互相沖突的四個基本特點:

第一個特點: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這就決定了中日戰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國的不能速勝;

第二個特點:日本發動的侵略戰争是退步的和野蠻的,而中國的抗戰是進步的和正義的,這就決定了日本必然走向失敗,中國必然走向成功;

第三個特點: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其人力、軍力、财力和物力都無法與地大物博的中國相提并論,因而經不起長期的消耗戰。

第四個特點: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并威脅了其它國家的利益,是以得不到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支援。而中國不僅能夠喚起全國人民的團結,還能夠争取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援助和支援。

比“推恩令”還狠的制勝陽謀《論持久戰》,到底厲害在哪裡

闡述《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的内容很長,簡單概括起來,它主要揭示和回答了三個問題:抗日戰争到底能不能赢?中國如何才能取勝?抗日戰争什麼時候才能取得勝利?

在分析和回答這三個問題的過程中,《論持久戰》全部以事實為根據,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客觀剖析。後來的事實證明,《論持久戰》清楚地預見了未來抗日戰争的結果,昭示了日本必然會失敗的事實。

那麼,《論持久戰》到底厲害在什麼地方呢?

它厲害就厲害在,把中日戰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形都推演了一遍,針對敵人有可能采取的政策全都給出了應對方案,而且把它擺到了桌面上。比如,對于正面戰場優勢明顯的日軍,《論持久戰》給出的應對政策是進行廣泛的遊擊作戰。“敵進我退,敵退我出,敵駐我擾,敵疲我打。”這16字精髓,讓四處出擊的日軍吃盡了苦頭。以至于到了後期,被打怕了的日僞軍隻能龜縮在據點裡不敢出來。

敵人看過《論持久戰》之後,如果選擇調整和改變政策,我們這邊還有一整套應對政策。也就是說,即便是我把手中所有的牌都亮給你看,你還是打不赢我!

比“推恩令”還狠的制勝陽謀《論持久戰》,到底厲害在哪裡

人民戰争的汪洋大海

當時的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甯次看過《論持久戰》之後,偏偏不信這個邪,迅速調整了日軍在華北地區的政策,提出以華制華和“三光政策”。

對于岡村甯次的“以華制華”,《論持久戰》給出的應對政策是狠狠地打擊僞軍漢奸。而對于“三光政策”,我們及時地發動了“百團大戰”,給予敵人有力的回擊。

為什麼說《論持久戰》比“推恩令”更狠

同樣是制勝陽謀,《論持久戰》明顯要比“推恩令”更狠。因為《論持久戰》成功地震懾并瓦解了敵人的内部團結,使得當時的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差點被刺殺。

1943年,日本天皇最小的弟弟三笠宮到中國視察,期間他無意間讀到了《論持久戰》。從那以後,三笠宮對于中日戰争的看法發生了徹底的轉變。他曾告訴日本高層軍官,如今的日本軍隊完全沒有實力與八路軍相抗衡。這使得當時的日本高層大為震驚。

回到國内之後,三笠宮越想越覺得日本再這麼打下去,到最後隻能是自取滅亡。是以,他密謀發動了政變,暗殺東條英機,并自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但是政變沒有成功。

還有一名叫齋藤邦雄的日本士兵,在華期間主要負責收集整理八路軍情報。他在讀過《論持久戰》之後,認為這篇文章分析得很有道理,甚至做出了私自放走八路軍士兵的事情。

比“推恩令”還狠的制勝陽謀《論持久戰》,到底厲害在哪裡

抗戰時期的延安

1945年日本投降後,時任日軍航空兵中将的遠藤三郎一度不承認中國打敗了日本。他認為,是美軍打敗了日軍。直到有一天他讀到了《論持久戰》,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看法是錯誤的。從那時起,他便無比崇拜毛主席。

1956年,遠藤三郎率“原軍人代表團”通路中國,終于見到了他仰慕已久的《論持久戰》作者。為了這次通路,遠藤三郎特意準備了一把祖傳的日本寶刀贈與毛主席,并直言中日不會再戰。

值得一提的是,翻開漢語詞典,探究詞源,我們就會發現,“陽謀”這個詞,語出毛澤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