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我們說一個滿腹心機的人,
常用“陰謀詭計”來形容,
這種人是非常可怕的,常讓人不自覺的後背發涼,如果在你身邊一定要小心提防,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就會給你整一出卑鄙無恥的陰謀出來。
然而比陰謀更厲害的其實是“陽謀”,
所謂陽謀就是你明知他的意圖,但是你還是無法拒絕的
,心甘情願地跳入他的陷阱裡去,是不是細思極恐呢?
在中國曆史上就有三個著名的陽謀,我們來看看,這陽謀到底有何神奇之處。
第一個推恩令
我們知道清朝的康熙皇帝,為了掌握絕對權利和以防後患,就算知道會傷筋動骨也毅然決然地進行了削藩。康熙還好,可以放手開幹,因為那些隻是異姓王,而在漢朝這樣就行不通了,因為那時候的王大部分都是劉家子孫,是一脈相承的自己家兄弟,骨頭連着筋真打起來就不好看了。
但是也不能看着他們的力量威肋到皇權而坐視不理,
七王之亂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那怎麼辦呢?到了漢武帝時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推行
“推恩令
”。
就是将原來諸侯王地盤由長子繼承制
改成所有兒子共同繼承
,也就是總量不變但份數變多了,平均下來每個兒子所得力量有限,說不定還會為此産生内鬥,進而得到削弱諸王的目的,避免了起兵作亂的可能。
這是一個典型的陽謀,諸侯王們都能看得出來,
但是這道指令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的惠及面更廣
,博得了除了王長子以外所有王子的支援,既然得到衆多人的支援,你也就不得不實行了。
第二個二桃殺三士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
這三人是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的三位大将,他們個個武藝非凡,戰功赫赫,後來三人更是磕頭結拜,成為了異姓兄弟,如此一來勢力就變得極大,齊景公覺得此大患不除必會生禍,是以終日不安。這時大巨晏子就為齊景公策劃出了一個
“瘋狂”
的計劃。
一日齊景公設了一個宴,隻召來他們三人,席間賜予他三人兩顆大桃子,并讓三位将軍依據各自的功勞大小自行配置設定。
公孫接性子急,第一個跳了出來講述自己的功績:
“我曾經搏虎而毫發無損,這等勇猛無人能及”
說完他就拿了一個。
田開疆也是當仁不讓地說道:
“我兩度率兵作戰大勝敵軍,也當得勇士。”
他也搶了一顆桃子。
古冶子還沒來得及開口,桃子就被一搶而空,于是氣憤道:
“我曾保護主公渡河跟一隻鼈怪生死相搏,要論勇猛與戰功我都是第一,但你們兩人卻搶了桃子真是無恥!”
說完他竟然拔出寶劍自刎而死。
望着兄弟古冶子死在跟前,另外兩人都覺得慚愧,本事親密無間的好兄弟,居然為了自己的一時貪婪,害死了古冶子,羞愧難當的兄弟二人也無顔面苟活紛紛自刎而死。
如果說古冶子不知這是陽謀,那麼他死後剩下二人也必定看了出來,但兄弟三人情深義重,明知這是齊景公的陽謀,最後也不得不跳。
第三個是圍魏救趙
這個故事相比許多朋友都知道,說他是著名的陽謀一點也不為過。
我們都知道,魏國的龐涓當時已經把趙國的國都邯鄲城圍困,隻要給他些許時日,拿下趙國猶如探囊取物一般簡單下。而趙王并沒有坐以待斃,在這生死的關頭,趙王派出使者請求齊國出兵相救。
齊國便任大将田忌去解救趙國,按照原來的計劃,田忌想和趙國來個裡應外合,以此達到擊潰魏軍的目的,但田忌的軍師孫膑卻提出假裝攻打魏國的國度大梁的計策,田忌不解,孫膑說道:“将軍如果出征最害怕什麼事情”,田忌答道:“害怕糧草不濟以及後路被切斷”。孫膑說道:“正是如此,
此時我們隻要假裝攻打魏國的國度,讓魏軍孤懸在外,糧草和後路皆斷,便可以輕松地解救趙國。”
龐涓得此消息後大驚失色,當得知齊國軍師是他的師弟孫膑的時候大笑了一聲,因為他很明白這是孫膑的陽謀,即便如此他也必須撤兵,
因為他賭不起。
你們說這些陽謀是不是比之陰謀還令人生畏呢?明知是個陷阱,卻又必須跳,千年來又更是無一人能解。
參考文獻:《史記》、《三十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