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安徽廣播電視台與中共祁門縣委宣傳部聯合策劃攝制的四集文獻紀錄片《祁紅·中國香》,将于1月24日至27日8:40在安徽衛視播出。節目播出前,該紀錄片總導演從曉陽和總攝影林岩松接受了記者采訪。
接受采訪時,總導演從曉陽介紹到,2019年初,安徽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受祁門縣之邀,共同拍攝一部關于“祁門紅茶”的紀錄片。因為祁門紅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之一,是中國的一張名片,曾經有着無與倫比的榮光。如何把握好這個選題是他接到選題後最大的挑戰。經過近三年與祁門、祁門紅茶的深入接觸,他不僅愛上了祁紅,也愛上了祁門。他覺得祁門是一個充滿魅力的靈秀之地,她是中國安徽南部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山區縣,她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淳樸勤勞聰慧人民,如同那杯舉世聞名的高香祁紅一樣讓人喜愛。
總攝影林岩松在接到攝制任務後則有着很大的困惑,一個并無二樣的皖南山區小縣城生産出的祁紅,中國衆多紅茶品類中的一個,能夠擔當一個獨立的紀錄片嗎?後來,他對祁門、祁紅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等情況進行了一番調查研究,決定以祁紅的創制為出發點,以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為抓手,以新時代祁門當下茶人的努力拼搏故事為落腳點,從曆史、現實、人文、情感四個次元全方位解析祁門紅茶。
從曉陽回憶當時攝制過程時說,由于曆史資料的缺乏,攝制組奔赴英國、美國、日本,尋找中國外銷的蛛絲馬迹,在國内走訪了北京、上海、内蒙、廣州、武漢等地,遍尋各類文獻、檔案、學院、專家,從中找尋祁門紅茶的誕生背景。曆時三年,踏遍茶鄉山山水水,尋覓中國茶業興衰榮辱、不屈奮進的那段曆史,找尋中國茶人堅持不懈的精神動力。
節目開拍不久,就遭遇疫情影響,給項目推進帶來極大挑戰。盡管困難重重,但團隊對于祁門紅茶選題的積極性還是非常高漲,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祁門紅茶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精神價值。
祁門紅茶,在大多數人眼中是一杯“似花似果似蜜”的高香——“祁門香”,而在攝制組員眼裡,它卻是一種“不屈”精神的象征。祁門紅茶本身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精神的展現。盡管一路艱難,但是攝制組從未被困難屈服。
疫情最嚴重的時刻,境外組在疫情肆虐的英國、美國采訪奔波,為了得到一個專家采訪,不惜兩渡大西洋,往返英美。
攝制組通過大量走訪調研,對祁門改良場,茶業複興有了更進一步認識,正因為有像陸溁、吳覺農、胡浩川……這樣一批批中國茶人的不懈努力,中國“茶業複興”才能如火如荼。新中國茶産業的“重生”才有可能,也是以,祁門被稱為“茶業聖地”,成為新中國茶産業的搖籃。
這次祁門紅茶項目的拍攝,從曉陽最大的感受就是,找到了一些曆史細節,比如:李訓典、陸溁、山西貞、木質揉撚機、“品質優美、甲于全球”……這些過去隻能在故紙堆中被淹沒的曆史,通過這次紀錄片的拍攝,得以重見天日,也讓今天的人們重新認識祁紅曾經的輝煌,重獲自豪感。
編輯:程紅妹 二審:徐海生 終審:李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