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視為程式員拍了紀錄片,《碼農的異想世界》可愛和夢想齊飛

碼農,是程式員的自嘲。我們的生活、每個動作,甚至探索世界的方式,背後都與碼農編寫的密密麻麻的程式代碼密不可分。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特别推出3集紀錄片《碼農的異想世界》聚焦程式員群體,于5月2日至4日每晚20:30檔在CCTV-9紀錄頻道播出。

央視為程式員拍了紀錄片,《碼農的異想世界》可愛和夢想齊飛

在外界的一般認知中,程式員仿佛永遠穿着格子衫、大褲衩、人字拖,捋着堪憂的發量、鼻梁上架着厚厚的鏡片,不善與人言辭……而真實的程式員們遠比我們想象得要溫情和浪漫。

紀錄片采訪了20餘名不同崗位的碼農,趣味性講述了碼農工作中的技術硬知識、描摹他們的生活狀态以及他們在平常工作中為社會帶來的細微改變,讓觀衆看到那些乏善可陳的生活中,閃閃發光的科學夢想,看到那些“頭腦奇奇怪怪,人卻可可愛愛”的碼農們在0與1的世界裡編織的意義之網。

圖形引擎程式員張業祥,1990年生,今年32歲,已經是個資深老碼農了,他打造過很多爆款魔法表情,也許你的很多自拍特效就出自他手。

楊越麒碩士從中科院自動化所畢業,沒有按照父母期待的軌迹從事科研工作,而選擇在網際網路大廠做一個視覺算法工程師。為讓相機具備類似夜視的功能,數個夜晚,他摸遍了西二旗所有光線昏暗的地方,在一點點的測試與優化中,尋找寫代碼的意義。

曹銀川,從2012年開始做人工智能方向下的自然語言處理,他獨創了遺忘算法,模拟人腦“用進廢退”的工作機制,試圖讓電腦讀懂人的語言,做出機器大腦,在虛拟世界生成自己的副本,實作數字永生。

1992年出生的火箭少女程曉倩,用自己研發的飛控軟體放飛了4枚火箭。

代碼在碼農手中可以修複萬物,B站UP主大谷(1990年出生)用AI修複了100年前的老北京影像火遍全網,博士生楊溯用代碼修複了安嶽石刻1400年前的唐代卧佛涅槃像。肖玮研發聲音的降噪算法,幫助聽力衰減的老人還原一個清晰美好的世界。

也有人把代碼寫入故鄉。24歲的郭興勇,畢業後新晉為一名北漂嵌入式軟體工程師,他為甘肅農村種蘑菇的父母研發了一個自動化蘑菇小棚;1987年的王金悅帶着想幫爸媽種地的願望,辭去了高薪的網際網路管理層工作,回到了農村老家,經過6年的艱苦研發,機器人初具規模,等待着市場的檢驗。

這群奇思妙想的“碼農”們将自己的“硬核”技術與時代需求相結合,不斷探索着代碼讓現實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便捷的新可能。

圖形引擎程式員張業祥說,“程式員發量可以輸,穿衣服裝可以輸,唯獨技術是不能輸别人的。”

試圖讓電腦讀懂人的語言,正在創造“機器大腦”的曹銀川說,“有那麼多大佬在改變世界,我是不是也應該考慮考慮改變一下世界。”

幫聽力衰減的老人研發降噪算法的肖玮說,“希望時間可以稍微慢一點,我可以把算法打磨得更好一點。”

紀錄片《碼農的異想世界》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了新時代年輕程式員們追逐夢想的過程,鮮活展現中國程式員群體的獨特個性與生活狀态,在代碼的熱土裡,碼農默默耕耘着。他們嘗試用科技帶給普羅大衆快樂,用創造力帶給社會便利。也許他們無法窺見未來世界的全貌,但是一定程度上的未來由他們一鍵一鍵敲打出來。

央視為程式員拍了紀錄片,《碼農的異想世界》可愛和夢想齊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