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上過端莊的《新聞聯播》,也實時“連麥”過全網年輕人;有着一以貫之的深厚内容積澱,也在網生代的傳播語境裡不斷更新與閱聽人對話的姿态。“五一”假期,紀錄片正在形成新的文化景觀。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過去一周多時間,央視紀錄頻道(CCTV-9)多部重磅新作與觀衆見面。作為紀錄片國家隊,央視紀錄頻道的優質内容向來是新時代紀錄片的創作風向标。此次“五一”假期,《奮進的中國》《中國想象力》《“字”從遇見你》《碼農的異想世界》等一系列新片,見時代精神、見文化自信、見日常煙火,真實影像為觀衆打開了奮進的中國。而作為國家級的紀錄片制播旗艦平台,這支國家隊還突破紀錄片傳播的傳統信道,以網生代喜聞樂見的玩法,在網絡空間實作了與紀錄片愛好者、潛在愛好者的雙向奔赴。

上天入海、穿越古今的新片庫,亦是中國的真實縮影

記錄日新日進的今日中國,也回溯燦若星河的中華文明、聚焦日常煙火,紀錄片國家隊用一份上天入海、穿越古今的新片庫,向世人展示真實中國,回應網生代對紀錄片乃至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審美。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适逢五一國際勞動節,向勞動者緻敬,是許多作品的共同主題。《奮進的中國》由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聯合多地地方總站拍攝。如其名所示,該片展現的是新時代中國勞動者的風采。成都大運會場館、大連灣海底隧道、常泰長江大橋、合肥科學島……一處處能源、科技、交通、民生等領域的重大項目、節點性工程,在航拍、水下攝影等“上天入地”的鏡頭下揭開面紗。看似宏大叙事,用的卻是微紀錄片形式,每集5分鐘,在中國版圖上激活一個勞動者締造的新奇迹。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如果說《奮進的中國》以項目展示人,那麼每集20多分鐘《碼農的異想世界》便是從不同崗位上具體的人切入,透過程式員這一群體,将古老中國在網際網路時代的煥然新生娓娓道來。90後“火箭少女”程曉倩用自己研發的飛控軟體放飛了四枚火箭;博士生楊溯用代碼修複安嶽石刻1400年前的唐代卧佛涅槃像……鮮活案例中,我們看到了程式員的可愛之處,看到了理科生的浪漫遐思,更看到了這些在網上常被刻闆化描述的人如何用他們馳騁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中國帶來點滴改變。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又見三星堆》《“字”從遇見你》《良渚文明》《鮮生史》都将目光投向中華文明的長河。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有的作品帶領觀衆尋訪華夏文明之源。《又見三星堆》曆時近三年,從發掘工作啟動開始便常駐廣漢,伴随式記錄了三星堆新發現祭祀坑(3-8号坑)的發掘全過程,以獨家記錄的文物發掘、文物修複、科學研判等,诠釋新時代考古,解開沉默千年的三星堆文明之謎。《良渚文明》從長江下遊太湖文化圈切入,展現五千多年良渚文明的挖掘與實證曆程。有的作品選擇徜徉在悠悠數千年中,從“日用而不自知”的生活日常進入,帶觀衆看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的大天地。微紀錄片《“字”從遇見你》的切口極小,隻是最基本的漢字。紀錄片故事化講述漢字的造型來源及文化發展,從哲學、生活、文化、交流、動物五個角度,試圖還原遙遠的文明圖景,展現漢字獨一無二的特性。《鮮生史》則以史料和作品為依據,聚焦文學大家與美食之間的故事,幽默的解讀與不失嚴謹的考據相得益彰,在兼具曆史還原與當代視角中解讀一道道經典“文人菜”背後的飲食文化。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還有的作品立足當下,放眼未來。紀錄片《中國想象力》把科幻作家劉慈欣、北鬥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平劇表演藝術家王珮瑜、建築專家馬岩松等先鋒人物請到鏡頭前。每人五分鐘的講述裡,飽含年輕一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民族自豪感以及獨特想象力。

融媒體思維下,紀錄片也在跨界圈粉

“五一”期間,一檔特殊的六小時直播引人關注,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特别策劃的“在世界最高峰,向勞動者緻敬”的新媒體直播。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這場直播實作了紀錄片愛好者與普通網友跨界相逢,大家相聚雲端,共赴一場探索地球之巅的别樣體驗。直播過程中,網友們了解到地球之巅的另類生活,看到了青藏科考工作者面臨的巨大挑戰和矢志不渝的堅守。驚喜還不止于此。直播間“連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張強弓,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高山探險部主任、國家登山隊副隊長次落,帶來關于世界屋脊的線上解讀。鋼琴演奏家郎朗一曲《茉莉花》讓許多年輕人直呼“次元壁”破了。直播中還披露了備受矚目的“8k、50幀、全畫幅”空間站主題劇情電影《飛越蒼穹》的最新進展。許多網友還為中國第一位依靠雙腿義肢登上珠峰的夏伯渝再次動容,有人在互動中留言:這樣的“攀登者”精神就是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特别直播受到網友追捧的背後,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圍繞提升國産紀錄片傳播力、影響力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在推動新時代紀錄片高品質發展的曆史新坐标下,以往那種着眼于作品本位認為“花香蝴蝶自然來”,隻把順利播出視為最終目标的認知早已落後時代;殊不知,在衆聲喧嘩的資訊時代,即便是一些品相上乘的紀錄片也有可能會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處境。

文運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新時期推動紀錄片高品質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因缺乏融媒思維和傳播行動而未能獲得社會關注,沒能産生積極影響和正面效應的精神文化産品,也就未能履行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認為是無效供給。

春江水暖鴨先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把握大局要求、順應時代發展、主動積極作為,展現了作為國家級紀錄片制播平台的使命擔當,必将對全面推進新時代紀錄片高品質發展,發揮出更大更好的引領示範作用。

協同創新,在新命題下拓展創作新思路

與疫情防控同行的兩年多時間,紀錄片創作面臨巨大沖擊。前期調研采訪,中期實地拍攝,随後進入制作包裝,最終将成品送至平台播出,這種正常的線性創作模式在疫情現狀前很難完全實作。在當下“線下隔離、線上連接配接”的特殊階段,如何重構紀錄片的生産創作模式,保障高品質作品的持續産出,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在央視紀錄“五一”播出的新片中,《奮進的中國》嘗試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該片以重大項目為叙述中心,采用每集5分鐘小體量的短紀錄片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述大連灣海底隧道、成都大運會場館等重要節點性工程項目的建設細節,真實反映了新時代中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程序,同時也展現了國人腳踏實地、昂揚向上的奮鬥面貌。該片在創作上采用了協同關聯、雲端共制的合作形式,由各地方總站負責對國内各大節點性工程項目進行實地拍攝,回傳至紀錄頻道後經由統一編輯、包裝後集中推出,在確定品質的同時有效節約了制作時間,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

在這一協同過程中,各地方總站具備更熟悉本地自然和社會環境、更容易接近拍攝目标的本地性優勢,在重要節點項目的參與過程中,也實作了對地方人才隊伍的錘煉和對地區的形象宣傳。另一方面,總台作為居中協調者,則進一步理順了協同關聯機制,提高了對全流程的調動把控能力,為今後的協同創新打下了基礎。

與網生代同行,紀錄片國家隊這樣展示奮進的中國

值得一提的,還有此前播出的《大美中國·春天系列》。該片也依托了各地方總站積累的豐厚編采資源,借助特定時間節點對各地多年積累的航拍紀實素材進行二次利用,以輕巧的形式彙聚中國壯闊美景,迅速推出引發廣泛關注,挖掘出了紀錄片素材的長尾價值和二次傳播潛力。

作者:王彥

編輯:衛中

責任編輯:邢曉芳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